忍是修身養性之大成(1 / 1)

《傳家寶》reference_book_ids\":[7316485176853285950,7338292591630240830,7337556478133275710]}]},\"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忍是修身養性之大成

《孟子·告子下》中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生於天地之間,要想成就一番大事業,不是那麼容易的,要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艱苦磨練。這種磨練首先是意誌品質的修煉。優秀的意誌品質不是生而就有的,靠的是後天的培養造就。良好的道德品德的養成,不僅要靠社會、家庭的教育,更主要的是靠自我教育、自我磨練;忍耐人性中惡的東西,這就是修身的工作。

中國古人說:“盤根錯節,可以驗我之才。波流風靡,可以驗我之操。艱難險阻,可以驗我之思。震振折衝,可以驗我之功。含垢忍辱,可以驗我之量。”說的就是麵臨錯綜複雜的情況時,可以考察一個人的才能。麵對不良的潮流風氣,不去苟合,是考驗一個人的情操。遇到艱苦的困境,則可以鍛煉一個人的思想意誌。處於激烈的戰鬥之中,才能檢驗一個人的力量。在受辱之時,才能充分反映一個人的忍耐性和容人之量。

石成金在《傳家寶》中也說:“世路風霜,吾人煉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顛倒,吾人修行之資也。大丈夫處世,不可少此磨煉。”一個人在一生之中經曆了風霜雪雨,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才能養成堅韌不拔的性格,形成良好的意誌品質。中國古代先哲們,大多把修身放在自己走向成功之路的首位。修身的目標是使自己的思想、道德修養不斷提高。修身的最基本要求是好善惡惡,為善去惡。修身貴在自覺,要堅持不懈。《禮記·大學》所講的“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白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就是告訴我們,齊家治國平天下,皆要把修身當作根本,從自身的道德修養開始才能實現。

要修身養性,就必然要去掉人自身所有的各種劣根性。而這個過程就要求人們培養自己堅強的意誌品質,克服各種欲望,這也就是要忍耐。堅持修身之要的公忠、正義、仁愛、誠信、謙敬、禮讓、寬恕,勢必就要克製自己的私欲、偏狹、驕矜、浮躁之氣,這樣才能自強不息,不斷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