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基金的“七宗罪” (1)(2 / 3)

關於納稅。法律規定,基金不需要納稅。其實是把稅收轉嫁到了購買基金的投資者身上。如果基金經理售出股票的價格高於購買時的價格,這個差額叫做資本收益。這部分資本收益是要征稅的。按美國的規定,如果基金持有一種股票不到一年,購買此基金的投資者要對所獲得的資本收益納稅28%~38.6%;如果持有時間為一年以上,稅率也要達20%。可見,基金投資沒有讓投資者逃離稅收負擔。

關於回扣、傭金。有一些基金的運作並不夠公開透明。基金公司並不希望廣大的投資者知道基金公司內部對基金動作的事情。基金經理管理基金,製定合適的投資組合,他們會在適當的時候作出投資決策,這一決策需要由執行交易的經紀人來執行,這些交易經紀人會得到傭金。在很多的情況下,基金公司寧願支付更多的傭金來雇用全職經紀人,也不願意由幾個階段的經紀人分別接手整個交易的過程,因為他們會收取回扣,支付回扣的錢積攢起來就可以讓基金公司進行研發、購買軟件和其他設備。這些回扣的最終支付者正是廣大的投資者們。

關於指數基金

將這種基金單獨拿出來討論,正是因為它的特殊之處。指數基金是指按照某種指數構成的標準,購買該指數中所包含的證券市場中的全部或部分證券的基金,其目的在於達到與該指數相同的收益水平。指數基金的主要特點:一是成本和銷售費用較低;二是單個股票的波動對基金的整體表現不會產生重大影響,有利於防範和分散風險;三是不進行主動的投資決策,監控比較簡單。萊維特認為大部分指數基金的業績並沒有達到標準。基金公司通常會將自己的基金選擇一些標準做比較以對比基金的業績表現。舉個例子來說,2001年,根據調查,美國47%國內股票基金的業績不如標準普爾500指數,而且這一年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業績比前一年下降了13.4%。即使這樣,對於指數基金來說,在2001年的表現是很好的一年。

關於基金過去的業績

對於投資者來說,當在猶豫是否購買一種基金時,很多人首先考察的就是基金過去幾年的走勢,大家很容易根據過去來預期未來。但是我們的主席先生卻認為過去的業績是不可預測未來的。基金公司每年會支付巨額的廣告費來提醒大家這支基金過去的表現是多麼的優秀,現在,基金市場上的這一做法似乎成為了一種文化。投資者要提高警惕,不要受這些“不良文化”的誤導。

關於基金經理的言行

當投資者想購買基金時,經理們通常會大力告訴投資者長期投資好,並試圖說服大家進行10年至20年的投資。但是當投資者的資金注入了本支基金中時,這些基金經理們的行為就與之前的說服言辭不一致了。他們典型的做法就是每年至少對基金所進行的投資組合進行至少一次交易。當一個上市公司的某個季度業績沒有達到預期時,即使這個公司的前景十分樂觀,但經理們還是會賣出該公司股票,當然這會影響基金投資者的利潤。經理們的短淺目光行為很多時候會很隱藏,不在包括招募說明書在內的所有信息中表現出來。

關於基金董事

當基金管理得不好時,基金經理總會第一個問道:董事會成員到哪裏去了?他們會把基金的不良業績歸責於基金董事沒有盡職盡責。董事們真的沒有起到作用嗎?萊維特認為,這些基金董事雖然沒有起到應有的監督作用,但是他們還會得到豐厚的報酬和津貼。他們即使不努力也會得到豐厚的回報,這當然會讓他們找機會不積極工作了。另外,他們與投資者的距離實在“太遠了”,投資者們往往會忽視這些人的作用。基金的招募說明書中沒有這些董事的名字,基金的年度報表中這些董事的名字也不會出現。投資者和董事們的關係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