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投資者由於想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加上他們缺乏經驗,所以往往共同基金成為了他們的首選。眾所周知,共同基金由具有專業投資知識、豐富投資經驗的基金經理人來進行投資決策,那麼大家一定會感覺這種投資方式必然會有更可靠的投資回報。
基金的熱銷使得美國甚至世界很多國家投資基金的資金迅速增加。1980年,美國人投資於大約5000種基金的資金為1000億美元。但是到了1993年,投資於3800種基金的資金為1.6億美元。2001年,基金總數增加超過了一倍,達到8200個,投資額的增加超過了兩倍,達6.6億美元。現在在美國,基金公司比上市公司還要多。
存在問題
萊維特打算投資共同基金時,他發現招募說明書難以理解,他感覺讓他這種從業25年的專業人士難以理解的說明書,何以讓一般的個人投資者看懂?共同基金的招募說明書中的語言都是由難以理解的法律術語寫成的,這些東西都是寫給證券律師看的,根本就沒有從個人投資者的角度出發。個人投資者感到迷惑,這些說明書必然會讓投資者犯下一些本可以避免的錯誤。
很多經理人喜歡吹噓基金這個行業的諸多優點,但事實上,他們的很多缺點不容忽視。
基金行業總是向投資者宣傳這支基金曾經的業績如何,事實上,過去的業績隻是判斷基金是否值得購買的因素之一。基金公司通常是花費大量的宣傳費去吸引眾多投資者對基金的注意,但是他們卻沒有讓自己推出的基金的很多關鍵信息以透明的方式向社會公開。基金行業拒絕透露一些十分重要的細節問題,比如投資組合管理人員的報酬、管理人員什麼時候或都是什麼原因出現了離職等等。
基金公司總是向廣大投資者表示他們的使命是保護他們的利益,但是並非如此。很多基金公司、基金經理人的違規行為讓我們對自己用於投資的財產不免擔憂。投資代理人他們的一些行為是出於自己利益考慮的,對我們廣大個人投資者的利益不大關注。有一個十分明顯的例子——超前交易:很多管理人員先是用自己的賬戶買入某種股票,然後用基金的資金買入這種股票,這樣由於基金買入的股票交易額巨大,勢必影響到股票的價格,股價上升了,基金管理人自己的賬戶有了可觀的收益。還有一個例子:有時基金公司將首次公開發行的股票不適當地分配給績效比較差的基金,他們忽略了自己對其他股票應該擔負的責任。這樣的做法會使投資者對那些業績本來很差的基金更感興趣,這樣會損失欲購買基金以及本身持有優良基金的投資者的利益。
基金行業應該把捍衛投資者的利益視為自己的使命,他們應該努力提高業績,而不是努力誇大業績。在過去的20年中,基金行業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不竭的動力。隨著這一行業的發展,基金管理公司和管理員的違規操作,他們置消費者的利益於不顧,正在麵臨著逐漸失去被信任的風險。身為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的萊維特,他積極從個人投資者的利益出發,幫助投資者全方位、深入認識共同基金,以讓自己的投資更有意義。
怎麼辦
對於基金投資,在投資前我們十分有必要正確地認識它。在這裏,萊維特向我們列出了基金的“七宗罪”。
關於成本。基金每年從投資者那裏收取的手續費達500億美元。當你想要選擇所謂的“最保準的投資方式,大部分的人莫過於建議你買基金了,因為它風險小,賺得雖然不多,但也不會讓你賠得太多”。其實這就是基金行業設計最為成功的地方。美國基金交易2%的手續費看似很低,但這些費用累積在一起是十分龐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