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1 / 3)

說完,也有些不好意思,嘿嘿笑了兩聲。青衣男子笑睨他一眼,然後便轉向於大人,道:“大人,今番也是有緣得見,隻是有這書生攪局,不能替大人把這些刺客盡數殺了。怕是大人日後還會有些麻煩。”

這話說得極是,於大人心下也明白。他雖不願傷那幾個刺客性命,卻也怕惹上麻煩。眼見著那些活著的刺客因那書生插了一腳,撿了條命,早就跑得不見人影,這會兒也不知是否已然將他的行蹤告知了什麼青衣樓的頭領,日後倒還真是不好善了。這麼一想,方才小楊下狠手,倒也是為了他日後安危著想了。

於大人看了看那少年書生,又看看那青衣男子。少年書生摸了摸自己腦門,眼光中透著歉意,想是已經知道自己方才莽撞,欠妥當了;而那青衣男子卻是閑庭信步似的神情,負手站在馬車的影子裏,整個人清清淡淡的,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

他猶豫片刻,終究道:“若是順路,便請這位公子與我為路友。實在是前路多險阻,而於某此往河南,有要務在身,耽擱不得啊……”

那少年書生聞言,苦笑更加明顯。他主動上前一步,道:“若是大人不嫌棄,學生也願獻犬馬之勞。方才冒昧了,不知是位有公務在身的大人,隻以為是江湖仇殺……”

於大人本就心喜他品貌氣度,自然不會心生怨念,便道:“若是如此,也麻煩這位書生了,隻怕耽誤了你的正事哩。”

少年書生連忙擺手,隻道:“怎麼能說是耽誤呢?學生奉師傅之命,原就是在江湖上閑晃的,跟著大人走上一遭,還能長些見識。”

他既熱心,於大人自然不會拒絕。隻是眼見著的馬車眼見不能用了,保忠是身受重傷,於大人也不會騎馬。隻有那青衣男子的馬車便宜,可他既沒有發話,於大人也不好開口相求。

那青衣男子卻收起了那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問道:“東去三十裏地便是潼口,倒是個小鎮,隻是於大人要往河南去,卻是要繞圈子了。於大人可願先搭著在下的車去往潼口?就近百餘裏,也隻有那裏能買到馬車了。”

於大人哪有不願意的道理,自然是忙道:“如此多謝這位……公子了。”

低頭看見身邊乖巧地站著的小女兒,一雙大眼直勾勾地看著那青衣男子,眼中透著期望,也是想要和那青衣男子同路。於大人心下大為驚奇,方才珠兒在馬車上不過幾句話工力夫,隻不知這人是怎麼籠絡住了她,這孩子一向是不喜歡與外人親近的。

其實看那青衣男子品貌,清秀有餘,帶著些陰柔,總讓人覺得有些邪氣。若是在平素,於大人隻會覺得不喜,此刻或是蒙他屬下小楊相救,倒是對這青衣男子覺得放心。

於大人扶著保忠上了馬車,車裏竟還有一人,卻是個十二三歲的童子,似是服侍這青衣男子的侍童。

那孩子極是靈巧,扶過了保忠,便拿出傷藥白布給保忠包紮。於大人見他手勢嫻熟,鬆了口氣。又看一眼已然破損不成樣子的馬車,算計了一下`身上剩下的銀錢,忍住了歎氣。

破損的馬車上倒沒有別的什麼東西,除了幾本書,便隻有幾件換洗衣裳和於大人的文牒印鑒罷了。珠兒由小楊牽著,蹦跳著跑去拿行李,那少年書生卻和那青衣男子的車夫一道去收拾刺客的屍首去了。

於大人坐上車,勾著頭看小童給保忠裹傷,那青衣男子一手掩著鼻子,一手打開了車簾和懸在車窗上的厚重幕布。一股熱風吹進來,他才一副鬆了口氣的模樣,似是不喜血腥味。

保忠裹好了傷,血腥味也散盡了,那青衣男子才對那小童道:“撤了那冰匣子吧,這位大哥新受了傷,怕是太涼他受不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