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主官吳起眼中閃過震驚,穩住心神說道:“這......回稟陛下,臣恐犬絨反抗激烈,若是再來個裏應外合,則夏軍危矣、大夏危矣”。

“所以要先下手為強,屠戮幹淨了,就沒有異心了”,元狩帝不再看向吳起,揮手示意吳起退下不得多言,吳起訕訕地退回百官隊列中。

戶部主官張立秀跨出一步,向元狩帝恭敬行禮稟道:“臣有本奏”。

大監謝紹通看向戶部主官張立秀,手揮拂塵說道:“奏來”。

張立秀低頭恭敬說道:“陛下,西北今年幹旱少雨,恐旱災嚴重,百姓民不聊生,望陛下調撥各地府衙的官倉以救濟當地百姓”。

元狩帝放下手,看向戶部主官張立秀,威嚴的嗓音在太極殿內響起:“西北多年來頻發旱災,你們這些享受著高官厚祿的官員都未曾想過一個徹底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麼?”

戶部主官張立秀臉色出現了為難之色,自古開倉放糧是應對旱災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辦法,還能控製老天爺下雨不成?!

元狩帝不理會戶部主官張立秀難堪的臉色,聲音低沉地詢問道:“工部主官何在?”

工部主官李冰聞言立馬跨出一步,向元狩帝恭敬行禮稟道:“微臣在”。

“將民年二十三歲至五十六歲均有義務服役改為凡民達到二十歲即起役,著工部組織三十萬平民去治理西北江河,修築西北農田水利,服役時間不定,直到朕看到西北豐收,沒有旱災為止”。

工部主官李冰連忙雙膝跪地,額頭貼地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啊,陛下,這樣一來將給百姓帶來繁重的徭役,給百姓造成沉重的負擔,將導致田地無人耕種的局麵,百姓的生活將會更加貧弱,生靈塗炭啊,陛下”。

“你這話倒是聽著有意思,連年的旱災無法解決,耕種了又有何用?增加徭役,利國利民,朕主意已定,無需多言,謝紹通!”

謝紹通側身行禮應道,轉身自身旁小太監處接過聖旨,向前踏了一步,開始宣讀,徒留工部主官李冰一人麵沉如水地跪伏在大殿中央。

隨著謝紹通的宣讀,文武百官左右看看,互相默默地傳遞著眼神,卻不敢多言語。

本應於兩年後進行的秀女大選,元狩帝今日竟直接於朝議上宣布著內廷組織安排秀女選拔的一應事宜,由地方官員推薦合適人選,如有欺上瞞下者,格殺勿論,有獻美成功者加官進爵。

文武百官內心雖多有想法,但在太極殿內卻不敢就此事發表不同的意見,隻因元狩帝是真的會殺人。

元狩帝自登基起,雖對政事頗有見解,在政務上也從未疏懶,但對於違逆之人卻是心狠手辣,心情不好時說殺就殺。如果隻是砍頭也就算了,多數時候竟是用各種前朝未有過的刑罰去懲治違逆之人,手段之殘忍,心機之深沉,令人膽寒。

退朝後,百官走在通往宮外的寬闊大道上,大道足夠並排數十架馬車齊驅。

禮部主官姚家華憂心忡忡,疾步走向了工部主官李冰身旁,低聲詢問道:“這可如何是好,照此下去,恐......”姚家華知道宮內耳目眾多,不敢再說下去。

工部主官李冰停住腳步,看向了正前方巍峨的宮殿大門,憂心忡忡地緩緩搖了搖頭,並不言語。

戶部主官張立秀放慢了腳步,直到禮部主官姚家華走近,看著前方輕聲地說道:“裴氏皇族曆來出專情的帝王,如最專情的帝王靖文帝,於百年前僅寵愛賢後周雲,與周皇後攜手中興了夏朝,開創了一個絕無僅有的盛世,直到百年後依舊是史官筆下及百姓口中的佳話美談,然當今陛下卻是裴氏皇族的一個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