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自然產產婦看護(2 / 3)

(一)臨床表現

產婦在分娩後2~4 h會排尿。另外,由於利尿作用,在產後12~24 h排尿會大為增加。如果4 h後仍沒有排尿,就必須請醫護人員協助解決,因為尿液滯留會提高泌尿道感染的機會,且脹滿的膀胱也可能使子宮移位影響子宮收縮,甚至造成子宮出血。

產後排尿不暢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因為膀胱、尿道因生產而受傷、水腫,產婦無法感覺膀胱的充盈;另一個原因則是會陰傷口疼痛及腹內壓減少,造成產後小便困難或淋漓不盡的感覺。

(二)護理

1.為刺激排尿以及避免使用導尿管,指導產婦每15~20min收縮和放鬆骨盆肌肉5次。

2.下床排尿前,鼓勵產婦要先進食一些食物才能恢複體力,以免暈厥。

3.如果使用導尿管,產褥墊要經常更換,3~4 h更換一次,同時清洗會陰部。

4.鼓勵產婦多飲水,多吃蔬菜水果、高纖維食物。

四、排便

(一)臨床表現

產婦應該在產後2~3天內排便,但是由於黃體素影響腸肌鬆弛,或是腹內壓力減小,很多產婦產後第一次排便的時間往往會延後,尤其是因為準備分娩而沒有正常飲食時,更容易造成排便不順。

(二)護理

1.為了避免排便時用力過度,鼓勵產婦多喝水、多吃新鮮水果,有條件的話,吃全麥或糙米食品。

2.產婦下床行走可幫助腸胃蠕動,促進排便。

3.避免忍便,或延遲排便的時間,以免導致便秘。

4.避免咖啡、茶、辣椒、酒等刺激性食物。

5.避免油膩的食物。

6.如果有便秘情況,可指導產婦使用口服輕瀉劑。

7.排便之後,使用溫水由前往後清洗會陰。

五、脹奶

(一)臨床表現

從懷孕五六個月開始,孕婦的乳腺細胞已完成增生,孕婦的乳頭上開始出現乳痂,那是乳汁溢出殘留在乳頭的結果。產婦會在產後第3天左右開始分泌乳汁,乳房在分泌乳汁之前,會比較腫脹飽滿而有沉重下垂的感覺,如果嬰兒吸吮乳頭或乳房稍加擠壓,乳汁即會流出,如果一開始就哺乳,很少會有脹奶的情況,但是如果寶寶不吃母乳或吸吮不夠,產婦就會有脹奶的困擾。

(二)護理

1.如果脹奶嚴重,乳頭變硬,每次喂奶前應先協助產婦熱敷乳頭,擠出一些奶水,使乳暈周圍較柔軟,方便寶寶吸吮。

2.寶寶如果吸吮情況不佳,是因為產婦哺喂的方法不當,應指導產婦讓寶寶含住整個乳暈,而不是隻有乳頭的部分。

3.如果哺喂母乳後,仍感覺乳房脹痛,非常不適,可用擠奶器擠出過多的乳汁,防止過度腫脹。

4.在兩次喂奶的間隔時間,可以用冷敷或冰敷來減輕產婦因奶脹引起的疼痛。

5.如果無法直接哺喂寶寶,應指導產婦用吸奶器吸出乳汁,以維持泌乳功能。

6.如果發現有乳頭破皮或起水泡,可在傷口塗抹乳汁,保持幹燥並調整產婦喂乳姿勢,以免再受傷;如破皮嚴重,可提醒產婦停喂一兩餐,但要擠出乳汁。

7.如果寶寶吃奶次數較頻繁且又暫時不在身邊,擠奶的次數就要更多,才不會脹奶,擠奶的間隔時間最好不要超過4 h。

8.要退奶的產婦應少吃魚、湯汁,減少水分攝取,並可穿緊一點的胸罩,以免脹奶。

9.若不能母乳喂養,可以用冰敷,並服用醫生囑咐的止痛劑,或服用韭菜、麥芽水,不可再按摩、刺激乳房。

六、自然產傷口的調養和護理

自然生產多少會對子宮頸口及陰道組織造成一些改變或破壞,但是,這樣的傷口通常會在產後自行愈合;若是因為產程進展太快,或者在待產期間不當的用力所導致的陰道撕裂傷,則往往必須借助外科修補術加以縫合,才不致延緩複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