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三味粥
1.原料川芎、元胡、桃仁各15g。
2.製法上藥水煎取汁1000 ml左右,加入適量粳米煮成粥,再入適量紅糖調味服食。每日1次,連用5天。有活血化淤,疏通經絡之效,對產後血滯引起的全身酸乏脹痛,惡露淋漓不盡,口唇紫暗等症,頗有效驗。
(二十四)滋補粥
1.原料山藥60g,枸杞子、黑芝麻、核桃仁各30g。
2.製法上物共搗碎,小米適量,加水煮粥,每日1次,連續服用5天。此方可滋陰補腎,強腰壯骨,對產後腎虛而致的酸痛,腿腳乏力及足跟痛,功效獨特。
(二十五)羊腎杜仲
1.原料羊腎1對(約200g),杜仲、五味子各10g。
2.製法羊腎(即羊腰子)去脂膜,洗淨,切片。杜仲洗淨切絲。砂鍋中加水約500g,放入羊腎、杜仲及五味子煮,加入鹽,煮30~40min即可。空腹食腎,飲湯。
(二十六)棗仁粥
1.原料酸棗仁、酒各30g,粳米100g。
2.製法將酸棗仁放鍋中炒後研末,再用酒浸5~7天後濾渣取汁。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中煮(加水約500g),煮至粥快熟時放入酸棗仁汁,再繼續煮至粥汁黏稠即可離火食用。每日可服食1~2次。
(二十七)木瓜粥
1.原料木瓜1片(約20g),陳倉米(或粳米)100g。將木瓜四破,用水100g左右。
2.製法先煮木瓜(約半小時),去渣取汁。米淘洗幹淨,放入鍋中,加入木瓜汁,酌情加清水,煮至米爛汁黏時即可食用。
(二十八)花菜粥
1.原料黃花菜50g,瘦肉、大米各100g,鹽、蔥、薑適量。
2.製法黃花菜洗淨,瘦肉切片,與大米同煮成粥,肉將熟時,加入調料即可。每日1次:溫熱食。
(二十九)芝麻粥
1.原料黑芝麻25g,大米適量。
2.製法黑芝麻搗碎,大米掏淨,加水適量煮粥。每日2~3次。
(三十)桃仁粥
1.原料桃仁15g,粳米50g。
2.製法桃仁搗爛後加水浸泡,取汁。粳米煮粥,粥半熟時加入桃仁汁與適量紅糖,燉至粥熟,每日清晨服食。
(三十一)二米粥
1.原料紫米、糯米各100g,紅棗8枚,白糖少許。
2.製法將紫米、糯米分別淘洗幹淨,待用。把紅棗去核,洗淨,待用。在鍋內放入清水、紫米和糯米,置於火上用旺火煮沸後,再改用文火熬煮到粥將成時,加入紅棗略煮,以白糖調味即成。
二、營養菜譜
(一)龍眼貴妃翅
1.原料肉雞翅膀24個(約600g),龍眼、蔥各250g,味精、醬油各10g,料酒、澱粉各15g,花生油150g,白糖20g,湯1250g,紅葡萄酒100g。
2.製法將雞翅膀去毛洗淨,用精鹽、醬油醃好。將龍眼去皮核。將蔥破開後切段。將雞翅放入熱油鍋內炸至金黃色撈出,鍋內留油少許,下100g蔥,爆出香味,放入湯、紅葡萄酒及雞翅,調好色、味,將雞翅燒熟後脫骨,整齊地排入盤中。將龍眼用湯燒熱,圍在雞翅周圍。將剩下的蔥用油爆出香味,再把燒雞翅的汁濾入,用澱粉勾芡,澆在雞翅上即可。養血益氣,壯筋健骨、補養髒腑,對產後氣血虛弱之體有良好的補益作用。
(二)月母雞
1.原料小母雞1隻(約1000g),薑10g,精鹽2g,蔥段、料酒各50g,胡椒粉1g,化豬油25g,湯3000g。
2.製法小母雞宰後去毛、內髒及骨,剁成3塊見方的雞塊,放入開湯鍋內氽,去血水,撈出。炒鍋洗淨,燒熱,化豬油,燒至六分熱時放入薑蔥,炒出香味後,再下雞塊,炒一下,烹入料酒,隨即入湯3000g,下鹽、胡椒粉,旺火燒至湯汁白色時,揀去薑、蔥,再移上小火燒。上菜時,盛入碗內上桌即可食用。雞是產後“月母”最常用食品,因其具有養五髒、益精髓、補氣血、健脾胃、長肌肉等多種功能,含有豐富蛋白質,而其他營養成分亦較豐富,對於母體複舊及乳汁豐沛確有良效。
(三)栗子黃燜雞
1.原料肉雞1750g,栗子250g。味精、料酒、白糖、蔥段、薑片各10g,澱粉15g,湯1000g,花生油150g。
2.製法將肉雞骨頭剔下,剁成4cm見方的塊狀,用少許澱粉、精鹽拌勻。剝去栗子外皮,用油炸至皮緊。將雞塊下油鍋炸至金黃色倒出,鍋留底油下蔥薑稍炒,再下雞塊及湯,調好顏色及口味,以中火煮25min(燒煮之中放入栗子),待雞熟汁濃時起鍋,挑去蔥、薑,用澱粉勾芡,盛盤即可食用。栗子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等作用,與具有生精養血、培補五髒的肉雞相搭配則有補而不膩之效,還能通過栗子的活血止血之效,促進惡露排除及子宮複舊。
(四)珍珠三鮮
1.原料生雞胸肉、胡蘿卜丁各100g,雞蛋清20g,嫩豌豆25g,番茄150g。料酒20g,牛奶、雞油15g,肉湯300g。味精1g,團粉、食鹽各5g。
2.製法將雞胸肉剁成肉泥。將1/3的團粉用牛奶調和成汁。把蛋清和雞肉泥放在一起拌勻。把肉湯倒入鍋中煮開,下嫩豌豆、胡蘿卜丁、番茄丁,待肉湯滾沸後離火,用筷子把雞肉從碗邊一點一點地撥進鍋內,每個雞塊要和豌豆大小一樣,待撥完後將鍋燒開,最後把團粉汁倒入鍋中勾芡,放入味精、食鹽、雞油、料酒,煮開即可裝碗食用。大補氣血,養肝明目,健脾開胃,對於產後氣血雙虧,脾胃功能不健,食欲較差者,食之可開胃增食,補養氣血,促進產後恢複。
(五)參芪武昌魚
1.原料黨參、黃芪各10g,武昌魚1條(重約750g),水發蘑菇、冬筍各20g,白糖15g,黃酒、醬油、植物油、豬油、蔥、蒜、澱粉、薑末、鹽適量。
2.製法武昌魚洗淨,背上畫十字花紋;水發蘑菇一切兩瓣;薑、蔥、蒜洗淨待用。炒鍋火旺時再放油,燒至七分熱,放魚炸成金黃色瀝油,再放旺火上下豬油少許,加白糖炸成金紅色。將炸好的魚、黨參片、黃芪片加水適量同煮,燒開後,調至文火煨至湯濃魚肉熟透。魚撈出放入盤中,汁燒開後用澱粉勾芡,淋上麻油即成。參芪武昌魚有清胃熱、益氣健脾、補胃之功效。產婦食用還有通乳增乳作用。
(六)番茄釀肉
1.原料番茄100g,豬肉、綠葉蔬菜各50g,植物油、蔥花各5g,澱粉10g,精鹽、薑汁各3g。
2.製法將番茄洗淨,去除茄蒂,挖出子和心(留下待用)。將豬肉剁成肉末,再把肉末和適量的澱粉、薑汁、蔥花和少量的水攪勻,裝入番茄中,放在籠中蒸約10min拿出。將綠色菜葉洗淨切成節,鍋內放油燒熱後,炒菜,加入挖出的番茄汁,勾好芡,倒入盤底輔平,再將蒸好的番茄放在青菜上即可食用。滋陰養血,健脾益氣,強心安神,溫中潤便,尤其是其開胃增食及潤腸通便之效較上乘,對於產後納差及便秘有益。因此本品既可補益,又可開胃通利,與產婦傷氣耗血、津液不足、體虛且易出現便秘的生理病理特點是相吻合的。
(七)米苡仁燉豬骨
1.原料蓮米6g,苡仁10g,豬排骨500g,冰糖100g,生薑、蔥、花椒、黃酒、鹵汁、小麻油、味精各適量。
2.製法將蓮米去心,與苡仁一起放入水中洗淨,入鍋炒香,搗醉,用清水適量,置火上煮,取汁,待用。把豬排骨洗淨,切成小段,待用。將生薑、蔥去雜,清洗淨,薑切成片,蔥切成段,待用。把排骨、生薑、蔥、花椒放入煮鍋內,加入藥汁,置火上煮至七成熟,去泡沫,撈取排骨晾涼,將鹵汁倒入鍋中加冰糖,在溫火上燉1 h,烹入黃酒後,成濃汁即可。蓮米苡仁燉豬骨味美不油膩,可以補氣健脾,即富有營養又可開胃,是產婦“月子”裏的補療佳品。
(八)棗核肉
1.原料淨豬肉150g,紅棗300g,雞蛋清1份,醬油15g,白糖50g,醋20g,澱粉、水各10g,精鹽1g,食油500g(約耗40g)。
2.製法選用四成肥、六成瘦的豬肉,先切成丁,再剁成肉泥,放入碗內,加精鹽、雞蛋清拌勻成餡。紅棗放入碗內,加清水浸泡,待漲開後洗淨,剖開去核,在內部撒上澱粉,把肉餡分別裝入棗肉,合攏口,口朝下分別放入盤中,如法逐一做完。並在棗上撒勻澱粉,待用。鍋放爐火上,放入食油燒至六分熱時,將棗肉散放油鍋中,炸3min左右,見棗皮收縮肉透時撈起,放在盤內。倒去鍋中的油,放入開水(150g)、醬油、白糖、醋,待澆開即用澱粉水勾芡,淋上熟油,胃調中,健脾益氣,生血益體。其補益之中,兼有開胃進食之力,對於“月子裏”的母體有很好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