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笑容綻開,開心得像個孩子,
“就是薑曉的。花圃裏和薑曉扭打的不明人物是她自己。皮帶上的指紋也能解釋了,調整腰帶而已,為什麼用那麼別扭的姿勢?”
言焓:“這些證據可以證明薑曉製造有人從身後拉扯她的假象,以及董思思和她在花圃裏扭打的假象。她想陷害董思思;但這不足以證明她不是被人推下樓。”
甄暖深吸一口氣:“1,花圃裏除了薑曉和不明人物的足跡,沒有他人的,走到欄杆邊必須經過花圃;
2,薑曉身上沒有反抗或掙紮傷,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好久,現在看來,根本就是自殺;
3,監視錄像給申澤天和董思思做了不在場證明。”
言焓看她如釋重負的樣子,良久,淡淡一笑:“記住你今天給我做彙報時的狀態。”
甄暖愣住。
這一刻,她終於明白。
薑曉的指紋,薑曉的血跡,一個個用常識習慣判斷時看似無用的線索,竟全成了推動破案的關鍵所在。
人命攸關的案件裏,一切不經意甚至“無用”的細節都需要來回細細甄別。
甄暖望著言焓清黑安靜的眼神,忽然感歎,他真是一個可以讓人學習和成長的人。
她心服口服地點點頭:“我記住了,謝謝……隊長。”
他笑笑,低下頭去了:“不過,薑曉沒有自殺傾向;她是怎麼死的,這個問題你可以想想。”
作者有話要說: 有妹紙在微博問我,說弗洛伊德裏宋依演得電影《心愛的骨頭》是怎麼回事?現在這篇文《親愛的骨頭》是怎麼回事?
。。。我表示,我不知道。。。
說件事,阿基米德繁體要出版了,簡體待定。有妹紙問我標語上說的犯罪心理,應該是宣傳,但其實是傳統推理多一點。對犯罪心理的看法,我在阿基米德裏就借希爾教授批評言溯的話說過:心理畫像錯誤率也高,需要團體合作和豐富的從業經曆,所謂的犯罪心理需要與傳統刑偵推理相結合,不能單獨使用。
但寫進文裏是很神奇的,所以很多妹紙和我說,她覺得阿基米德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案,(伯特按照言溯的形象設計,用一套教科書般標準的犯罪心理畫像套在他頭上,來陷害他。反犯罪心理畫像。)
但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傳統推理占上風的案子,是高中生集體犯案(當一個女孩遭遇危險時,一群人或直接或陷害或漠視,出於各種不同的目的害了她,很久後小帕克給她報仇殺了所有人,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還有糖果屋案件(一群人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互相廝殺,人與人之間沒有信任),再就是銀行爆炸(幸存者紛紛猜測誰是凶手,互相猜忌)。
我就不掩蓋帶你們回顧阿基米德給它做宣傳的事實了。咳,看過阿基米德的妹紙們,你們印象最深的是哪個案子?
☆、chapter 15
薑曉沒有自殺傾向,也沒人殺她,她是怎麼墜樓的?
甄暖不解。
照目前來看,薑曉想陷害董思思,可為了害人真把自己的命搭上去?薑曉的設計無疑紕漏百出。
言焓問完這句話,低頭繼續看報告。而甄暖從他的眼神裏看出,他早有想法,一切盡在掌握。她想問,但琢磨半刻,還是沒開口。
她按捺住好奇心,轉移注意似的四處看。
刑警的工作很忙,時刻都是來去匆匆,但他的辦公室收拾得異常整潔幹淨。物件也少,桌椅書架飲水機,再無他物。不像有的領導擺滿古色古香的裝飾或流水小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