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特殊時期與養生(1)(3 / 3)

腹部疼痛從座位或臥位站起時,會在一側下腹部感覺疼痛,其原因是支持子宮的圓韌帶的伸展。可用熱水袋局部熱敷以放鬆肌肉,從而緩解疼痛。

便秘懷孕後孕激素使腸道肌肉放鬆,腸蠕動減慢,腸內容物滯留,導致便秘,甚至引起痔瘡。因此,必須保持大便通暢,有便意時應馬上排便。平時要多吃含纖維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菠菜、絲瓜等,可增加腸道蠕動。多飲水,多吃水果,其中以香蕉為首選,但不宜多吃柿子。每天早晚各吃1匙蜂蜜可以潤腸。工作時要經常變換姿勢,避免久坐或站立。

尿頻常發生在懷孕早期和晚期,是由於膨脹的子宮壓迫膀胱引起的。因此,有尿意就及時排出,不要憋著。睡覺前少飲水,在妊娠晚期,排尿時可前後搖動身體,有助於減輕膀胱受壓及排空膀胱。如果發現尿痛或小便混濁,應就醫。

水腫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肢靜脈而影響血液回流,下肢及手指部液體滯留,使手、足及踝部出現水腫。治療水腫最好的辦法是通過鍛煉或變換姿勢來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應避免長時間站立,注意少吃鹽,多吃冬瓜、西瓜。睡眠取左側位,下肢適當墊高,水腫即可消失。

——孕期要注意鈣的攝入

女性懷孕時,因胎兒的生長發育,機體對鈣的需要量增加。特別是妊娠7個月後,胎兒的牙齒、骨骼鈣化加速,更需要母體供給大量的鈣。有些孕婦發生肌肉痙攣和手足“抽筋”,大都是體內缺鈣的緣故。

孕婦缺鈣通過飲食調理,一般可維持血鈣正常值,不影響胎兒及母體健康。

在每日的飲食中,應經常選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大豆、豆腐、銀耳、油菜、榨菜等。

孕期用藥要科學——平安孕期,平安用藥

胎齡與藥物致畸有著極大的關係。胚胎或胎兒在不同的發育階段對藥物的敏感性不同,而且隨著胚胎或胎兒的發育藥物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也不同。一般將胎兒的發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受精至2周的胚胎。此期胚胎對藥物高度敏感,極易受到藥物的損害。雖然如此,但此期是以細胞的分裂為主,分化程度不高,胚胎受損後可能造成的後果隻有兩種,一是胚胎受損嚴重,造成胚胎死亡而發生早期流產;二是受損不嚴重,胚胎可完全修複所受的損害並繼續發育而不發生後遺問題。

第二階段:胚胎和胎兒發育的3~12周。在這一階段,胎兒對藥物的敏感性極高,同時又是胚胎和胎兒各器官處於高度分化、迅速發育和形成階段。藥物在此期的影響可使某些係統和器官發生嚴重畸形。所以此期用藥應特別慎重。這一階段也叫做“敏感期”。

第三階段:即胎兒發育至12周以後。在此階段,胎兒絕大多數器官已形成,藥物致畸的敏感性降低,雖然不致造成嚴重畸形,但對尚未分化完全的器官仍有可能受損,神經係統如小腦和大腦皮層及泌尿生殖係統在整個妊娠期間持續分化、發育,故藥物的影響一直存在。在妊娠12周以後用藥一般僅能影響生長發育過程,使全身發育遲緩。

藥物效應與劑量有很大關係,小劑量的藥物可能隻造成暫時的機體損害,而大劑量的藥物則可造成胚胎死亡或永久的機體損害。藥物的劑量實際上包括單次劑量和用藥時間的長短。用藥時間愈長和重複使用都會加重對胚胎或胎兒的損害。藥物的量除了取決於服用量外,還取決於通過胎盤的量。

——孕婦注射疫苗要注意安全

由於孕期機體的免疫力較低,容易被細菌和病毒所感染,所以在適當的時候可以接受一些必要的預防接種。但在就診時應向醫生說明已懷孕,醫生會選擇那些對胎兒沒有影響又有必要在孕期接種的疫苗注射。

正確認識更年期——人到四十要謹慎,更年疾病高發期

由於更年期是人體衰老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而且生理變化特別明顯的階段,不少女性出現了程度不同的更年期症狀,對許多家庭的生活質量可能產生影響,因此必須引起社會和每個家庭的重視和關注,做好更年期女性的保健工作。

女性進入更年期要謹防更年期綜合征。更年期綜合征是指女性在絕經期或其後,因卵巢功能逐漸衰退或喪失,以致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代謝障礙為主的一係列症候群。

更年期綜合征多發生於45~55歲之間,一般在絕經過渡期月經紊亂時,這些症狀已經開始出現,可持續至絕經後2~3年,僅少數人到絕經5~10年後症狀才能減輕或消失。更年期綜合征常有如下症狀:

1.月經逐漸減少,周期也就是間隔時間延長,經期也就是出血時間縮短,以致逐漸停經。但也有月經量增多,伴有大量血塊等情況,然後慢慢停止,生殖能力喪失,生殖器官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