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境內,山川丘陵錯落有致,而古有江陽之稱、今有酒城之名的瀘州,倚江而建,名山古刹尤其多,號稱“小峨眉”稱號的方山,負有“小寶頂”美名的玉蟾山,其餘諸如合江縣城的筆架山,江陽區腹地的忠山,小市內一片望江的群山:五峰嶺、排風山、三華山等等環抱城市周圍,所以自古瀘州人從來對山都有特殊的情感,三區四縣內但凡有個山包,不管海拔多少都以其特點冠以山名。
當地最出名的乃是方山,整片山脈星峰磊落,層層遞進,唐朝時,又有”小終南山”的別稱,清朝時,多了“峨半堂”、“小峨眉”的美譽,整片山脈矗立長江之畔,終年雲霧繚繞。
因其高聳入雲,置身山巔遠眺猶如站在雲端,於是在民間又獲“雲峰”之雅號,更因雲峰寺內黑臉觀音尤其靈驗而出名,前半年來信眾供奉,長年佛號鍾鳴,香火不斷。
而其餘諸山不勝累述,單說城邊海拔並不是很高的鳳凰山。
作為方山地勢起伏的餘脈鳳凰山,原本並不喚此名,最初叫蜂皇山,概因當地人多食用菜籽油,每年油菜花花開之時吸引數量眾多的蜜蜂來此築巢采蜜,油菜花蜜所產的蜂皇漿味道獨特,甜蜜之外隱隱中帶有菜籽油的厚重,故此得名。
後因人覺得該小山包細長連綿,山勢平緩,眾條餘脈緊密相連,形似鳳凰之尾,故而誤傳為鳳凰山。近百年來,新農村的建設和民生道路的開通,修建了多條道路和社區,當初的有些走向脈絡早已不複存在,隻有會看風水的先生才能從中看出最初的形勢。
二哥工作的飯館距此不遠,飯館老板張嬢嬢、周叔叔有心培養二哥,相處時間長了也知道這娃兒老實勤快不會昧錢,每月都讓二哥隨飯館賬房先生來鳳凰山山腳收購出產的菜籽油,一是讓二哥多去曆練熟悉人情世故,二來采買店內日常所需貨品的賬房,跟著學學識文斷字的本事幫忙算算賬。
賬房先生老郭帶著二哥和另外兩個夥計,一路閑聊走到山下,等著送貨下山的農民。倒不是不想讓農民送貨上門,隻是大飯館的幾個大師傅講究,覺得做菜就要好材料才能有好味道。萬一農民以次充好,做出來的味道不一樣不說,生意忙起來的時候可沒法換,來這兒吃飯的人嘴又挑,你這味道不對,說不定下次可就不來了,得罪老顧客時間久了,這不就影響到飯館生意嗎?
老郭帶上二哥和另外兩個男娃兒,一早起來天就熱得好像下火,穿著鞋走在路上都覺得燙腳,那會兒馬路也少,除了主城區內沿江修建了幾條寬大點的馬路,其餘基本上都是土路,大夏天的天幹物燥,人難免也受此影響覺得悶熱難擋,沿江去了鳳凰山山腳收貨的地方等人,找了顆大樹下歇息等著收完貨就帶著貨物坐船回店。
晌晴白日的天氣裏,風一吹帶起地上的黃土,吹得黃蒙蒙一片,周圍一群群的蜻蜓,蚊子,漲水蚊(長翅膀的白蟻)擦著地麵到處亂飛,天也跟著陰沉著,這是要下大暴雨的兆頭。
他們四個躲在樹下休息,左右看四處也沒人,山坡上有幾戶農民的土坯房,抬腳就往那邊趕去避雨。像這種下大雨的日子,人們很少出門,大夏天天熱難耐,趕路幹活兒又累,單單坐著啥也不幹都滿身大汗,稍微動彈一會兒心裏就燥熱難忍,四肢百脈汗毛孔洞皆盡張開,要是讓大雨淋到,冷熱刺激後輕的半個月高燒不退,頭暈眼花的同時身子也綿軟無力,哪裏還有力氣幹活?要是身子骨差點的,抵抗力不行病得厲害,說不定沒幾天功夫就一命嗚呼了。
二哥幾人除了賬房先生,都是年輕小夥,身強體壯的倒是不怕淋雨,但是賬房老郭可經不住這麼折騰,等會兒收貨點驗全要老郭上馬,他們幾個跑堂切墩兒的夥計可幹不了這個事。見不遠處的山坡上有見房屋,一會兒功夫就到了,抬腳就往那邊趕去,敲門沒人應答,索性自己推開門進去先避過這場雨再說。
這場雨下得跟天上有人拿桶往下澆一樣,直下了個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四個人幹坐在屋裏沒事可幹,二哥隨手拿出雙美女來發起,一邊抽煙一邊衝殼子(閑聊)擺起玄龍門陣。
其中一人聊起最近堂上跑堂招呼時接待的一些人,交流起了迎來送往的經驗。別看送菜跑堂招呼客人都是些基本的事,一般人還真不一定能幹好。
小飯館還好說,來吃飯喝酒的都是些普通老百姓,無非街上賣力氣掙錢來填飽肚子,隔壁鄰居來客人請人吃個便飯的居多,一般都是老板娘收錢跑堂上菜,好一點的就雇個小姑娘小夥子跑堂,要麼家裏孩子大了叫來幫忙就夠了,這些人來吃個飯沒有那麼多事,也沒那麼多講究,三兩個人就能招呼得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