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瑪雅文物和遺址(2 / 3)

長期曆的第一天是紀元前3114年的8月13日,一天又一天,日子開始堆疊,按照瑪雅文明的這套曆法,187萬2千天是一個輪回,如果按照這樣的算法,那麼明年2012年12月23日就是長期曆的最後一天,末日預言眾說紛紜,但瑪雅古文明卻能在2千年前就精準計算天文和曆法,難怪會被人認為瑪雅文化是外星人文化。

11.永恒的時鍾

在墨西哥城東北40公裏處,有一座同埃及胡夫大金字塔同樣宏偉壯觀的金字塔,這就是著名的泰奧提華坎古城的太陽金字塔。

太陽金字塔坐東朝西,正麵有數萬級台階直通頂部。塔基長225米,寬222米,高66米,共5層,體積達100萬立方米。同埃及金字塔一樣,太陽金字塔基本上呈四方形,而且也正好朝著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塔的四方,也都是呈“金字式”的等邊三角形,底邊和塔高之比,恰好也等於圓周與半徑之比。

每年的5月19日中午和7月25日中午,當你登上太陽金字塔的頂部時,太陽就會在你的頭頂上。每年的這兩天中午,金字塔的西麵都會準確地朝向日落的位置。這是“偶然”還是“巧合”呢?

另一個看上去同樣是經過了精心設計但卻更加奇特的效果,則在春、秋時節(3月20日;9月22日)出現。每到這兩天,陽光從南往北移動。在中午時總會造成如下現象:金字塔西麵的最下一層會出現一道筆直的逐漸擴展的陰影。從完全的陰暗到陽光朗照,所花的時間不多不少總是66.6秒。

無疑,在我們對太陽金字塔的種種可能的用途進行推測時,其中的一種用途似乎是可以確定的,即,它是瑪雅人“永恒的時鍾”,它總會在每年春、秋分來臨之際提醒瑪雅人對時間流逝和計量的關注,並在必要時對製訂的曆法加以修正。同時,太陽金字塔還告訴我們,泰奧提華坎的建造者擁有豐富的天文學和測量學知識,並將其應用在太陽金字塔的修造上,製訂了精確人微的方位,使之具備了準確無誤地預報春、秋分的功能。

這樣的規劃和運作即便在今天也是難以完成的。但令人扼腕歎息的是,幾千年歲月的流逝也投能摧殘的太陽金字塔,卻在二十世紀初葉的一場浩劫中慘遭重創——李奧被度·巴特雷斯,這個自溺的古跡修複專家,粗暴地翻修了太陽金字塔的整個外殼,讓我們對這座神秘建築物的原始功能無從進一步了解。不僅如此,巴特雷斯還挖掉了金字塔北麵、東麵和南麵的外層石塊、灰泥和石膏,深度達到20多英尺。這種破壞造成的惡果是觸目驚心的:每當天降大雨,塔底的泥磚就消溶在雨水之中並隨水流走,大量的土石流定,致使整座金字塔隨時都有坍塌的可能。即便當局在後來進行了一些相關的補救措施,使土石流失得到了暫時的遏止,但這座宏偉壯觀的金字塔卻早已麵目全非,再難恢複昔日逼人的景象。

巴特雷斯的野蠻行為,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過。深得20多英尺的外層石塊、灰泥和石膏被挖走後,我們從此將無緣得知金字塔外殼上的古代雕刻品、碑銘、浮雕和大量其它文物所蘊含的各種豐富資訊。但僅此並非巴特雷斯所犯下的野蠻罪行所造成的最嚴重後果。有足夠的證據告訴我們,太陽金字塔在建造的時候,其建造者便已將珍貴的科學資料保藏在了金字塔最關鍵的所在。相關的證據,學者們已難從保存完整的西麵找到了(這正是春、秋分顯現的一麵,至今仍清晰可見)。然而,正是因為所謂的古跡翻修專家巴特雷斯“煥然一新”的翻修,我們再也無法從其它三麵獲取任何類似的資訊,事實上,無論就形狀還是規模而言,太陽金字塔都已今非昔比,而我們的後世子孫同樣也永無可能探知,泰奧提華坎這座神秘的古城,曾經試圖向後人傳達的究竟是何種重大信息。

八、麵具神殿的韻律美

瑪雅人通過類似工廠生產線的超高效率,與分門別類的品管方案,砌建出一座座規格統一,卻又具有華麗風格的完美建築群。此種建築方式不僅在烏斯馬爾出現,更在附近其它小型瑪雅城邦,屢屢出現佳作。

位於卡巴(Kabah)遺址的麵具神殿,就被視為是另一座登峰造極的曠世之作。

因為後古典時期的瑪雅建築,已經開始化繁為簡,運用單一的結構來彙編牆麵的雕紋,羽蛇神殿、麵具神殿都是如此,一個一個用單一的石塊拚湊而成的。

整座神殿的壁麵上,線條錯雜,卻亂中有序地布滿了365個羽蛇神的石雕麵具。這些規格一致的羽蛇神頭,造型明顯比奇欽伊薩的羽蛇神頭細致複雜許多,自然也可視為是專業分工化後的結果。

也許就是因為太過繁複的雕鑿設計,今天這些重新出土的羽蛇神頭,幾乎體無完膚,尤其是原本高翹卷曲的長鼻子,如今已經斷裂慘重,盛況不再。

神殿外側的壁上,有戰士頭部鑲入蛇口的雕刻。其下是通往金字塔內部的秘道,秘道和許多秘密儀式的房間相連接。房間的柱子上,有裝飾著羽毛、護耳、首飾並以數量區別秘教階段的祭司浮雕。這些房間都非常美觀,好像充滿另一個世界的氣氛。

“戰士神殿”正麵是有名的球技場。這裏的球技,是儀式性的,和數學、天文學等教育目的有關。參加者使用一種橡皮球,不用手,而以臀部及腿部進行。用臀部及腿部運球,意味著必須十分注意生殖器及性器的部分,也表示操作到達無限智能的能源的方法。球必須畫出和天空的星座平行的軌道,最後通過高掛在牆壁中央的石輪(◎=∞,無限之意)而結束。

球技場是一種由獨特的兩個T所合成的形狀(工),站在中央,可以聽到球撞擊時的回音共十七次。壁約兩側,有宗教的浮雕,其中央位置有一戰士被象征性地切首,被切下來的頭部出現七條蛇,最後一條則代表永遠生命之木。浮雕的下部份。有象征死亡的頭蓋骨,即不斷地出現在祭壇或雕刻中關於武的意念是自然現象,而且和肉體的死亡沒有任何關係,顯示出瑪雅秘教教義中,向內性的秘教之死。通過這階段的教育及試練後市精通奧義的人,便移往吉強.伊劄以南的地區,即呈圓螺旋狀稱為蝸牛的天文觀測所所在位置,繼續接受教育。

觀測所位於平坦的台座上,可由四個入口處計算測定夏至、冬至的太陽軌道,以及月球由北往南傾斜的情形。上麵的觀測室,一般認為有八個窗口,從這些窗口,可以觀測衛星,以及衛星與衛星間的關聯,以及無限的宇宙情形。

瑪雅人的建築業發達,他們根據宗教、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建造不同類別的物體。

建築的布局說明了其社會的麵貌。廟宇和府邸建築在城市的中心廣場周圍,與碑石、石座、賽球場構成宏偉的建築群。這顯示瑪雅社會政教合一和集權。平民百姓散居在城市的郊外,這也揭示了瑪雅社會的階級區分。

瑪雅的建築物令人驚歎,是因為他們的宗教原始而簡單,雖然較同時期的各地的先進文明原始許多,卻也著實令人印象深刻,我們這一組僅僅以建築作為題材,意欲深究瑪雅人的心理和藝術層麵,希望能對這令人存疑的文明有所窺秘,有所了解,而這,也正是我們所期盼的。

九、神秘的瑪雅王陵

一片舉行儀式用的廣場長久以來一直隱藏在瓜地馬拉西南方的咖啡樹林冠下。這片廣場在蔓生的植物被清除後顯露出來,而且隻是附近更多遺跡的一小部分。在6.5平方公裏的範圍內,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十幾個類似的廣場與大約80座建築物,其中一座保存著一位早期瑪雅國王下葬時的各式物品。這位領導人曾經統治這座廢棄已久、如今稱為“塔卡利克阿巴克”的城市。

一條碎石路反映出這座城市興盛的原因之一:它的路徑與公元前第8世紀至公元2世紀間這座城市鼎盛時期所使用的一條貿易路線相同。商人將珍貴的可可與鹽運到遠達現今薩爾瓦多與墨西哥境內的各城市,帶回綠咬鵑羽毛、黃鐵礦、黑曜岩,以及用來做成工具、珠寶與藝術品的玉石。“塔卡利克阿巴克因而變成前哥倫布時代早期最重要的經濟與文化中心之一。”夏伯爾說。

此地的發掘始自19世紀晚期,當時的一位植物學家發現有一塊塊雕刻石碑的尖端自地麵突出。從那時至今,已有277塊石碑在塔卡利克阿巴克被發現,大部分都屬於奧爾梅克文化與其後的瑪雅文化。塔卡利克阿巴克(TakalikAbaj)在瑪雅文裏的意思是“豎立的石頭”,這個名字最近才從西班牙文形式的AbajTakalik改為現在的形式。這裏有幾塊瑪雅石碑上都刻有複雜的碑文,已證實屬於最古老的一些瑪雅象形文字。如今這個地點已經劃入國立考古園區,受到政府保護。

這些石頭豎立的位置本身可能也跟刻文一樣具有意義。石碑精心排列在一座名為“7號結構”的大平台上,顯示這座平台可能是個天文觀測台。夏伯爾與她的同事循著石頭排成的直線搜尋,先是發現了一塊有紋飾的石碑,周圍有660個祭祀用的陶罐。“我們愈挖愈深,當聞到瑪雅人在儀式中使用的香所產生的碳沉積物時,我們興奮得不得了。”她回憶道。在石碑後方的一座小建築物深處,發掘小組發現了這座尚未遭到盜墓者侵擾的王陵。這位身著華服下葬的國王可能就是塔卡利克阿巴克的最後一位瑪雅統治者。

消失了的神秘瑪雅王陵

十多年來,為了更加了解瑪雅文化,數度“進出”中美洲各國,迷霧追蹤、遍尋瑪雅遺跡的日本考古隊,終於在叢林裏找到了失落的古文明-哥邦(音譯)國王陵寢。

《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報導,由神奈川大學日本常民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中村誠一等人所組成的日本考古隊,在今年9月中旬,於距離洪都拉斯西部的瑪雅文明哥邦遺跡保護區不遠的西側地區,一處崩毀的小神殿的地下石室內,赫然發現一具人類的骨骸,以及翡翠胸飾和雕刻線條精美的土器。

報導指出,這些曾被湮沒於曆史洪流裏的瑪雅文明古物,出土後依然色澤亮麗,令人有一種時空倒錯的感覺,出土的四角柱狀翡翠胸飾呈淡青色,長達24公分,寬度有2.7公分,厚度約逾2.5公分,這個翡翠胸飾的表麵還刻有一個造型非常漂亮的“戰爭之主(與中文的戰神意思相近)”的人像,顯示翡翠胸飾的主人在當年是一位擁有政治實權的大人物。

這些出土的人類骨骸及瑪雅文明古物,經過洪都拉斯政府與歐美考古權威近2個月的考證後,在11月3日推定,中村誠一等人這次所挖掘出土的寶物,是屬於公元5世紀前半至9世紀前半期間,瑪雅文明鼎盛時期的16位哥邦王朝國王中,其中一位國王的陪葬品;換言之,也就是說,日本考古隊終於找到了哥邦國王的陵寢。

此外,據了解,雖然瑪雅的象形文字所代表的意義,至今還是個難解的謎,但包括日本考古隊在內,迄今已有3位哥邦國王的陵寢和貴重的古物相繼被發現出土,因此,在這項利多因素的激勵、促使下,日本考古學界預估,未來還將有更多的日本學者專家,會一頭栽進這個迷人的瑪雅文明裏。

1.不可思議的石棺上的雕像

這是來自一位叫羅莎娜跟蹤考古學者們行動的足跡的記錄。

目標已在眼前,一行人迫不及待地跑下山丘,砍除亂草,開辟小徑,向前接近。越接近越覺得怪異,就像拒絕閑雜人等進入禁地似的,一排雕刻著嚇人的頭像的柱子,樹立在叢林中。

中午,到達金字塔的近傍,越看越覺得不舒服,無數的青白石,以急遽的斜度堆積成金字塔,下方,雕刻著妖怪似的神像,已經斑駁風化,石縫中爬著蛇,正麵,陡立著精巧的階梯。

由於這一不比尋常的發現,興奮異常,大家爬上了階梯,由魔鬼的眼睛似的入口,走了進去。一塊巨大的紅色石板擋住進路,化費很多時間拆除;接著,是下降的階梯;盡頭,是一間低矮黑暗的房間,在房間正中,停放著一具紅色石頭製成的巨大石棺。

隻是這些,已經使他們非常震驚。因為,依據到目前為止,對瑪雅族考古所獲得的知識,瑪雅族從來沒有建造過這樣的墳墓。

瑪雅族留下來的神殿、高塔,都是在上麵向神奉獻祭祀用的,從來沒有當作墳墓的。在這裏,竟然放著石棺,這必定是含有特殊意義的建築物。

石棺的蓋子上有複雜的浮雕。阿爾貝爾博士的助手羅莎娜,拿著手電筒察看,她突然張口結舌,嚇呆了。

“博士……”停了一下,她急急地喊著:“你看這個浮雕,這是什麼時候刻的?這不會是瑪雅古典時期的雕刻吧?”

博士的臉色也發青了。他以手電筒照著仔細地觀察,謹慎地用手撫摩著,臉色凝重。他沉默了很久,終於,以沉重的語氣說:“用手摸著的感覺,雕刻的刀法,浮雕周圍的圖案,沒有問題是古典時代的作品。祇少也有1500年,也許,2500年”。

“2500年……”羅莎娜驚叫看:“這怎麼可能?這怎麼可能?

年青的學者們立即圍攏來,大家也“啊!”的一聲呆住了。

2.太空火箭的浮雕

他們看到了什麼?石棺上的浮雕到底是什麼?這是絕對不可能的,2500年前絕對不可能雕刻出這樣的畫像。

那是太空火箭與太空飛行員的畫像。噴射著火焰,飛彈形狀的太空火箭中,有一位男性的太空飛行員正在駕駛著,竟然雕刻在2500年前的石棺上。

這是不可能的,在這一石棺的邊緣上,雕刻著瑪雅古典時期特有的奇怪圖案。火箭與駕駛的太空飛行員,也是用古代瑪雅獨特的鑿子與複雜的刀法雕刻的。

蘇聯的葛柯林少校,駕駛著這種太空火箭在太空中飛行,是在發現這一浮雕的11年之後。在此之前,有人潛入這一恐怖的叢林中,進入這一墓穴,應用瑪雅族的刀法雕刻這一浮雕。

是否是古代的瑪雅人,憑著想象雕刻的呢?這一想法也不成立。憑想象雕刻的,絕對不會連細節都這樣正確。如果隻是粗枝大葉地雕刻出輪廓,倒還可以作另外的解釋;然而,這卻是絲毫都沒有錯誤的,三節式太空火箭的內部構造圖。

外形,像一枚彈炸或者是瓶子。前端突出,在前端的後麵是第一節,刻有儀表類;再後麵,是仰臥的飛行員。

他的左手,正在按儀表上的按鈕;右手,握著的好像是駕駛杆。而且,緊靠著他的鼻尖,是細的管子,祇有解釋成氧氣管,連接在圓形的氧氣瓶上。

在他的背後,裝有複雜的桶、活塞等;再後方,祇能說是引擎。引擎的後方,有四隻排氣管,向外麵噴出火焰。

四周,在石棺蓋的邊緣上,雕刻著複雜的圖案,對瑪雅雕刻有研究的專家,立即就認得出,這是象征太陽、月亮、星星的圖案。

石棺中,不出所料,躺著一具骸骨,已經腐朽。用尺丈量。身高有173公分,是男性的遺骸。探險隊加以記錄,又小心地蓋好棺蓋,走出了墓穴。

本來,應當對這一墳墓及周圍石碑等,仔細地加以勘察;但,他們已為這一驚人的大發現興奮不已,當夜就急忙返回了帕倫凱鎮。

這一不可思議的遺物,隱藏了2500年之久;突然,又出現在現代人的麵前,要我們來解答這一神秘的謎。

3.證據確鑿

當然、發現這一遺跡時我並不在現場,我是依據很多資料寫出這一浮雕。同樣的,我也是站在質疑的立場。我所描寫的,也許會與發現當時的實際狀況有一些出入。

依據手邊的資料,這並不是一次就發現的。阿爾貝爾調查團,經過數年的發掘,才發現了這一遺跡。石棺停放的場所,有的資料說是在墳墓的最底層;有的說是在中央。浮雕的年代。說法也不一致,有的資料說是二千多年以前;有的說是1300多年以前。

這些出入已無關緊要,重要的是,這一駭人聽聞,根本不可能的遺物,的的確確在那裏。談起謎一般的遺跡、遺物,我們立即會想到埃及的金字塔、人首獅身像等,然而,這一浮雕不可思議的神秘,使一切的古代遺物都黯然失色。

令人難以置信,發現的這一證物,現在仍然慎重地保存在墓穴中,並且發表了照片與拓本;可是,世界上正統派的學者們,卻一直保持沉默。他們確實知道這一事實,不能斥之為無稽之談,卻又不願發表意見;即或談到,也是含混其詞。

4.超出現代的文明

正統派學者們的這種作風,往好裏說,是慎重;往壞裏說,是逃避。他們的心情是可以了解的,如果認真麵對這一浮雕,結論必定會導向另外的方向;那麼,目前所確立的人類概念,所確定的人類曆史;勢將全部推翻。

這是非常危險的,在各種意義上來說都是極其危險的。因而,正統派的學者們隻好沉默。然而,另外的學者們、科學幻想小說的作家、評論家們,也就是,由學術上來說屬於非正統派的人士們,則在全心全力地想解開這個謎。

那麼,是否已經找到了答案?──還沒有。各式各樣的推論,許許多多的假說,各有各的說法。有些推論,大前提就發生了偏差;若幹假說,雖然根本上相同,細節上卻有分歧。

不過,盡管如此,在所有的說法中,卻有一點是一致的。雖然極簡單,即或是沉默的正統派,隻要虛心麵對這一浮雛,也不得不承認;許多假說,無不異口同聲地說:古代,或者是太古時代,在地球上,已經消滅我們不知道的文明,曾經光輝燦爛;與現代同樣的,是能夠操縱太空火箭在空中飛行,高度發達的文明。這一浮雕,隻能看作是實物的速描,難以另作其它的解釋。

5.難分真假的四種不同推論

這種說法當然有問題;那就是,是否能夠這樣肯定的斷定,這就是太空火箭。所謂太空,正確地說,是指超出地球引力範圍以外的無限空間而言。如果這一火箭實際上確實存在,是否能夠飛到極高的太空?仍然是極大的疑問。

現代的人類文明,才真正是高度發達的文明;由這一常識來判斷,就不能不產生疑問。這種火箭,由現代人來看,等於是玩具;最多,也不過比煙火大了一點而已。

然而,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火箭中的人,為什麼在鼻尖前麵裝有吸入氧氣的管子呢?又難以解釋。

浮雕上,刻的是閉著嘴,隻用管子呼吸。也就是說,如果不這樣就無法去呼吸空氣稀薄的地方飛行。以那人的狀態來看,必須呼吸氧氣的高度,隻少是在五、六千公尺的高空中。

當然,這種高度仍然不能說是太空。現在的噴射飛機,通常在五、六千公尺到一萬二、三千公尺的高度飛行,乘客就需要使用氧氣。這一火箭,也許是在這樣的高度飛行。

如果是這樣的話,又產生了另外的問題,包括噴射飛機在內,所有的飛機在空中飛行,都必須依靠引擎的推進力與機翼的浮力。在距離地球表麵十萬公尺左右的高度,仍然有極稀薄的大氣,為衝破大氣的阻力,又要避免因地球引力而墜落,機翼的浮力是絕對必要的。

沒有機翼,並不是不能在這一空間飛行,但燃料的消耗極大。在高度一萬到二萬公尺飛行的中距離飛彈等,機體中百分之八十裝載的是燃料,而且,這樣多的燃料,一下子就全部燒光,沒有機翼,就無法克服地球的引力與大氣的阻力。

可是,在這一浮雕上並沒有刻著極大的燃料箱,也沒像機翼的部分。因而,這一火箭,應當是在沒有地球引力與大氣阻力的超高空飛行才是。

這就非常驚人了。要射入這樣高的超高空,必須另外有幾節補助燃料箱,一節節地燃燒,在中途丟掉才行。如果不需要使用這樣多的燃料,必定是使用其它的能源。

而且、要擺脫地球引力,需要極高的速度。因而,必須有特殊的引擎、能耐強震而且輕的機身、氣壓裝置、精確的儀表、無數的精密配件;所以,必須有能夠全部加以製造的高度技術與工廠。

就是在現在,火箭、飛彈,也是集各種科學技術的大成;在任何時代都必須如此。在這一浮雕上雖然隻有一具火箭,一位飛行員;然而,在其背後,卻需要幾萬名現代科學技術人員,幾千種科學工業,所結合的高度科學技術才行。

使這一火箭飛行的人,如何獲得這樣高度發達的技術的支持?如果沒有使它飛行;那麼,不了解火箭的詳細構造,又如何能夠雕刻成這樣的浮雕?他們,古代的瑪雅人,是他們自己發展成這樣的知識與技術呢?還是誰教給他們的?

以過去曾經有過高度古代文明為出發點的推論或假說,又由此處產生了不同的方向,將其中主要的在此加以介紹,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種說法:

“自行開發說”:這是蘇聯考古學界中的一部分人士,如斯特爾貝博士、吉羅夫博士(都是國家科學協會的會員)等的說法。古代瑪雅族全體,或是其中的某一部族,自行建立了這樣的科學技術,其表現之一,就是這一浮雕。

也許是如此,瑪雅族與其它古代的一般民族不同,另外,也留下了許多高度知識的遺跡。譬如,經常被提到的,也是在南墨西哥的神殿中所發現的,圓形石板雕刻的瑪雅日曆在太陽形象的四周,列有許多奇怪的文字、記號與圖案。

依據前述神部博士的說明,這一日曆,將一年正確地畫分為365.2420日。而且使用點與線組合的數字,做十位、二十位數字的計算,推算出六千七百萬年前太陽的位置;更驚人的,並且製作了金星上使用的日曆。

如果沒有高度發達的天文學、天體觀測術、高等數字,這是無法做到的。由這一方麵來推斷,瑪雅族的知識甚至超過了現代人。果真如此的話,當能夠製造火箭;隻少,也能夠運用高度的知識,繪製成火箭的設計圖──持這一說法的人就是如此推斷。

這種推斷如果正確的話,一切都迎刃而解。浮雕本身就是謎底;也就是說,古代的瑪雅是非常優秀的民族,他們具有繪製火箭設計圖的才能,但不久就滅亡了;結論是如此。

然而,仍然有疑問。因為,隨著瑪雅其它遺跡的發掘,對他們實際生活的形態已漸漸有了了解。

依據這些遺物,瑪雅人確實在石頭上刻出比現代還要高明的日曆;也建造了金字塔;能夠書寫叫做“神聖文字”的奇怪文字。然而,另一麵,他們卻是用石頭、木片翻土,種植原始的玉蜀黍,用石臼搗碎來吃。

亦即,在實際生活中隻知道使用石頭與木頭,會製造很有限的金屬品,但連鐵做的鋤頭都沒有,不知道利用石油,更不要說在這以上的金屬與原料了。

由這些來看,也許他們隻有極少數的知識分子具有高度的學問──也許是神官──,隻知道一些理論,卻沒有實際應用。他們的學問,在製作精密的日曆,計算十幾位的數字方麵非常發達;但卻沒有向促進工業、化學,開發新技術這些方麵發展。

所以,不要說發射火箭,連繪製設計圖也沒有可能。隻靠高等數學的計算,不會產生氧氣口罩的構想;任何進步的天文知識,也與引擎的構造無法連結在一起;愛因斯坦所寫的公式,與實際製造宇宙飛船並沒有關聯。

可是,在瑪雅人的墳墓裏,卻確實有火箭的浮雕;於是,又產生了另外一種說法:

“知識傳授說”:不同意獨力開發說的很多學者、研究家,提出了這種說法,可以前述的湯馬士、美國的貝爾利滋(先史學家著有“謎一般的古代文明”)為代表,他們認為,瑪雅人的火箭知識,不是自己想出來的,是另外的高度文明教給他們的。

不僅火箭,瑪雅人的高等數學、曆法、天文學等,也全部都是由這一高度文明學來的。本來,瑪雅人是除了原始的農業之外什麼也不知道的純樸民族,但另外一種具有與他們不相稱的技術與知識的人,突然到達……。

這種可能性雖然有些離奇,但並不是不可能。譬如他們製造的圓形日曆,首先需要有圓軌、分度器等這些工具;然而,在瑪雅人的遺跡中卻從來沒有發現過。

這可見他們從來不知道這些工具,突然在他們麵前出現了具有高度文明的人,教他們製作精密的日曆。

隻可能是這樣,瑪雅人的高級學識,是某一天突然出現的。在此之前,瑪雅人沒有製作過初步的曆書,甚至沒有尺。更不知道什麼是望遠鏡;沒有這些基礎知識的累積,怎麼會達到高級天文學、高級數學的巔峰呢。

可是,瑪雅人沒有經過這些過程,卻突然知道了“一年有365.2420日”、“金星一年有225日”的結論,製作了日曆。

火箭,當也是如此。在此之前,瑪雅人做夢也沒有想到過,世界上有這種能在天空中飛的機器。可是,有一天,突然看到了一架或幾架這種機器;也就是其它的人乘坐著,突然降落在他們麵前。

他們當然被嚇呆,認為是天神下降。可是,降落的人並沒有傷害他們。

於是,將各種知識傳授給他們;帶他們走進火箭,告訴他們按這個就飛上天,飛上天就要用這個呼吸等等。

大多數的瑪雅人仍然害怕,隻有極少數聰明膽大的人才敢靠近,才能了解、接受一部分傳授的知識。奇怪的訪客又離去了;為了紀念,製作了日曆,把看到的火箭刻在石頭上,由訪客學到了知識的少數人,被奉為神官,成為有權勢的人。

這種說法,隻少比獨力開發說具有說服力。然而,問題並沒有到此為止。這些奇怪的訪客是從那裏來的?他們是什麼人?疑問當然還要發展下去。

“沉沒大陸人來訪說”:這一派人士說,他們是來自已經沉沒的大陸上的人。蘇俄的考古兼科學家A·高爾包夫斯基、科學小說評論家安德萊耶巴、美國的古代史研究家M·德裏爾等人,都抱有近似的看法。

這些研究家們說,太古時,地球上,在大西洋中有叫“阿特蘭提斯”,太平洋(或印度洋)中有叫“萊姆立阿”的大陸,上麵住有高度文明的人。

他們不但建造了宏偉的宮殿、墳墓,而且知道使用煤炭、汽油,能夠製造飛機、火箭,與現代人的生活幾乎沒有什麼兩樣。後來,突然發生了巨大的變故,大陸沉沒了。

發生了怎樣的巨變,說法各有不同。有的學者說,與流傳到現在的大洪水相關聯,那時,地殼發生了大變動;或者是地球受到行星或彗星的撞擊;或是冰河時期結束,兩極的冰山突然融化,發生了大海嘯等。

依據高爾包夫斯基的推斷,那次全世界的大洪水,是發生在一萬二千年前。

由於這些原因,大陸沉沒了,住在上麵的人,幾乎全部被消滅。但有些地方緩慢地下沉,極少數的人逃到山頂得以幸免。

這些少數的生還者,乘坐他們的船或飛機,逃往未開化大陸上的安全場所;其中的一部分,乘坐火箭逃到了太古時代瑪雅人的領土上。

瑪雅人認為他們是由天而降的神。他們也為了保存自己的文明,就把建築、文字、數學、天文學、宇宙的概念、藝術、以及他們乘坐的火箭構造與駕駛技術,傳授給瑪雅人。

這是非常吸引人的說法。隻要證明確實有沉沒的大陸,火箭的謎底就可以揭開。但是,既然傳授了這麼多的知識,為什麼隻留下了天文學與浮雕?因為瑪雅族還未開化,記不住太多太難的技術,這種疑問,也不難解釋。

再是,這些大陸人是傖促逃難,除了隨身的衣物之外,可能什麼也沒有帶出來。因而,隻能將記在腦海裏的知識傳授,卻沒有辦法教導工業製品,所以,沒有留存下來。

問題是,真的有大陸沉沒的大變故嗎?雖然古代希臘的柏拉圖,曾寫下有名的亞特蘭提斯的傳說;西班牙沿岸有反常的淺海;玻裏尼西亞的若幹民族間,有“沉沒的大島”的傅說;但,這些都是間接推論的材料,還沒有人在深海底發掘到古代文明的遺跡。

在沒有確實的證據之前,這一說法仍難以令人相信;何況,即或有沉沒的大陸,當時是否已經有使用火箭飛行的高度技術,也大有問題。

“宇宙人來訪說”:於是,又有這種說法,比大陸沉沒說更加具體。有名的科學小說家瑞士的艾裏希·馮·狄尼肯、英國的萊蒙德·德萊克、意大利的科學評論家彼得·柯羅西摩等,都主張這種說法。

據他們說,在太古時代,由地球以外不知道什麼星球上,來了具有高度知識的生物,他們降落到瑪雅人的領土上。瑪雅人都嚇得逃開了,隻有少數好奇心特別強膽量特別大的瑪雅人,拚死冒險走近去看個究竟,這種生物,就把天文學、數學、以及能夠在天上飛的機器教給了他們。這種生物不可能停留太久,瑪雅人也無法全部領會,隻把與素質、興趣相合的與印象最深刻的記住了:前者是日曆、高等數學,後者就是刻在石頭上的火箭。

所以,這一浮雕,不是在生物來訪以後立即刻的,當是在很久之後,回憶起看到當時的震驚,升華成神聖的記憶,才虔誠的刻出來永誌不忘。這種生物,大概是在六、七千年前來的,以後,代代相傳就成了傳說,因而把它以浮雕列成紀念碑,供奉在最神聖的墳墓裏。

實際上,浮雕明顯的是火箭的內部;但,卻是用瑪雅古典期的雕刻方式表現的,並非是實物機械式的素描。

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浮雕是半真實半象征的形態。在象征的雕刻方式下,潛藏著真實,是由於長時間的流傳。眼前所看到的火箭的記憶,隨著時間的增加,漸漸將印象深的部分強調。由機械的寫實,變成了石棺上的裝飾。

據說,瑪雅族本來是亞洲人。他們的祖先,在一萬幾千年以前,被巨獸逼迫,經過當時連在一起的阿留申群島,到達了美洲。由西伯利亞、北美洲、中美洲發掘的人骨,都有現在印第安人的特征,由這一點,就可以推斷。

也許是在這一漫長的流浪旅程中,他們遇見了火箭,但在不安定的流浪狩獵生活中,不是表現的時機;當在墨西哥定居之後,生活安定下來,他們就想建立民族的紀念碑,想起曾經會見過由天而降的神,教導給他們智能,就自認為是神的選民,因而雕刻出來,一方麵誇耀,一方麵表示崇敬。

由於這些浮雕、神聖的文字、日曆、巨大的墳墓,突然,有一天,就在叢林中產生了神秘不可解的文明;實際上,應當是傳授了很多。但是,由於那時候還在顛沛流浪,在歲月流轉中大部分忘記了,以致傳留下來的隻有這些知識。這一派的人士,是這樣推斷。

6.疑雲重重

當然,以上的說法仍然有很多疑問。這種高等生物是由那裏飛來的?主張這一說法的人士就無法回答,隻能說宇宙中有無數的星體,其中,總有幾個會有高等生物生存;用這樣的說法來搪塞。

確實有這種可能性。在無窮盡的太空中,也許有一些星球上住有高度文明的高等生物;但,這卻不能直接和火箭牽扯在一起。如果是高等生物乘坐火箭飛來地球,為什麼浮雕上所刻的飛行員,明明是人,這又當如何解釋?還有,躺在刻有浮雕的石棺裏的骸骨,又與火箭有什麼關係?

謎,越來越深,真實卻隻有一個;然而,卻疑問重重。不過,盡量疑問重重,這一宇宙人來訪說也不能說不是追求真實的方向之一。

不論怎樣,浮雕所留下的是不可動搖的事實。而且,瑪雅人自己製造火箭的可能性,不能等於零;沉沒大陸說,成立的可能性也有其征;除非另有新的發現,由那一個星球上飛來過什麼生物,也不是沒有可能。

據貝爾利茲說,在瑪雅人之間,有很久很久以前,從太陽那邊飛來了“發著白光的神”,在帕倫凱建都的奇妙傅說。關於這個傳說,在瑪雅的古籍中曾有詳細的記載,可惜被16世紀侵入的西班牙人燒掉了。

另外,在中南美也有很多神從天(或海上)而降建立了國家的傳說。墨西哥南方的印地安人之間,也有從前有女神乘坐發光的船由天上來,生了孩子,並且把知識傳授給人的神話。

神話、傳說,當然不是事實;然而,卻是反映事實的假定。這些古老的傳說,也許可以加強宇宙人來訪的說法。

所以,還要對這個謎繼續加以追究。以上各種說法,都還要有更有力的證據,或者,另外有更大的發現。我們隻能盡量縮小接近事實的範圍,來加以分析。

因而,必須再搜集更多的材料。浮雕的存在已是毫無疑問的事實;但隻局限在這一點上,就嫌資料太少,也許會抹殺了事實。那麼,另外還有沒有資料呢?是否隻有瑪雅人留下了這樣謎一般的文明呢?

7.超科學的宇宙火箭設計圖

以另一種眼光來看,在浮雕中暗示看各種技術特征,有一個前端尖形的流線

形物體上,坐著有獨特體形的人物——航天員,頭戴盔甲,盔後飛揚著兩條辮子似的管子,這個人彎著腰和膝蓋雙手正在操縱著一些操縱,位置較高的一隻手似乎正在調節把手般的東西,較低那隻手的四根指頭,似乎在操縱類似摩托車把手般的控製器,雙眼前視。左腳跟擱放在有好幾道槽痕的踏板上。雙操縱前麵並排著許多複雜的儀器,操縱者後麵有個類似內燃機的機關槍物體。有中央控製係統的氧氣瓶,放在鼻子前麵的束縛皮帶中,「能」的供應係統和通訊係統也是如此,在宇宙飛船艙內,中央係統前麵,可以清楚看到大形磁鐵,它們的用途顯然是在製造宇宙飛船艙周圍的磁場,以便阻止在太空中高速飛行的宇宙飛船與浮遊在太空中的分子碰撞。航天員的後麵,我們可以看到一座核子融合爐,兩顆可能是最後出現的氫和氦的原子圖案呈現在那爐中,而更重要的一點,是在這流線形物尾部,還畫有類似瓦斯噴出的氣,顯然是火箭上排出來的廢氣,都表現在宇宙飛船尾部外麵的架子上。

發現者直覺地反應「這是火箭吧!」。現代學者以現代畫法,將這幅畫重新描繪一張,那是個單人的火箭。解析如下:從最前端開始分析有傳送電波的電線、空氣出人口、雙壓縮機、操縱計器板、操縱席、燃料庫、燃燒室、內燃機和噴射口。因碑文上有古瑪雅人正確無訛的天體運行和太陽之子,若將浮雕的各點綜合起來想象,當時瑪雅可能已設計出這種形式的火箭,也有宇宙飛行的經驗。然而看這張火箭圖,可知當時尚欠缺最高水準的機械製作技術、治金術、燃燒工學和正確的電腦技術。而且當時的瑪雅人尚不知有金屬,也不知車子的用法。因此,假若圖中所畫的果真是火箭的話,也絕不可能為瑪雅人所造。事實若真如此,那火箭又是何人所造?造於何時?難道是比瑪雅人更早以前來過此地的外星人嗎?碑文和傳說中的太陽之子是外星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