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古聲》創作的正確日子也記不清了,至少有二十年了吧。這個故事的設想,十分奇特,最妙的是,幾年前,報上有消息,說科學家正致力於在古代的陶瓷器中尋找古代的聲音,理論根據和《古聲》的設想,簡直一模一樣,當時看了這消息,心中著實高興了好一陣。

人類對聲音的保存方法知道得太少,實在是一大憾事,以致許多曆史上重大的事件,都成了疑案。看看現在記錄,保存聲音的普遍,可知人類科學還是在進步之中。

一個好的設想,並不代表一篇好的小說,《古聲》設想奇佳,故事卻普通。

《盡頭》是衛斯理故事中對人性譴責得極其嚴厲的一篇,題目表示,人類已走到了盡頭,到了末路,表示對人性醜惡的深惡痛絕。

誰能拯救人類?

第一章 錄音帶上的怪聲音

----------------------------------------

天氣很陰沉,又熱,是叫人對甚麼事都提不起勁來的壞天氣,起身之後,還不到一小時,我已經伸了十七八個懶腰,真想不出在那樣的天氣之中,做些甚麼才好,當我想到實在沒有甚麼可做時,又不由自主,接連打了好幾個嗬欠。

白素到歐洲旅行去了,家裏隻有我一個人,使得無聊加倍,翻了翻報紙,連新聞也似乎沉悶無比。

我聽到門鈴響,不一會,老蔡拿了一個小小的盒子來:“郵差送來的。”

我拿起那隻木盒子來看了看,盒上注明盒中的東西是“錄音帶一卷”,有“熊寄”字樣。

我想不起我有哪一個朋友姓熊,盒子從瑞士寄來:我將盒子撬了開來。

木盒中是一隻塑膠盒,塑膠盒打開,是一卷錄音帶。這一天到這時候,精神才為之一振。

磁性錄音帶,是十分奇妙的東西,從外表看來,每一卷錄音帶都一樣,甚至連錄過音,或是未錄過音,也無法看得出來。

但是如果將錄音帶放到了錄音機上,就會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沒有人能夠猜得到,一卷錄音帶上,記錄著甚麼聲音。

我立時拉開抽屜,在那個抽屜中,是一具性能十分良好的錄音機,我將那卷錄音帶放了上去,按下了掣,我聽到了一個中年人低沉的聲音:“衛先生,我是熊逸。你並不認識我,我是德國一家博物院的研究員,我和令妻舅白先生是好朋友,昨天我還會晤過尊夫人,她勸我將這卷錄音帶寄給你。”

我聽到這裏,欠了欠身子。

我本來就記不起自己有甚麼朋友是姓熊的,原來是白素叫那位先生寄來的,那麼,這卷錄音帶中,究竟有甚麼古怪呢?

這時,我已覺得自己精神充沛,對一切古怪的事,我都有著極度的興趣,最怕日子平凡,刻板得今天和昨天完全一樣,沒有一點新鮮。

用心聽下去,仍然是那位熊先生的聲音:“短期內我有東方之行,所以現在,先想請你聽聽這錄音帶中記錄下來的聲音,不知你會對這些聲音,有甚麼看法。”

那位熊先生的聲音到這裏,便停了下來。

接著,便是約莫十五秒那輕微的“絲絲”聲,那表示錄音帶上,沒有記錄著任何聲音。

我正有點不耐煩時,聲音來了。

先是一陣“拍拍”的聲響,像是有人在拍打著甚麼,那種拍打聲,節奏單調而又沉緩,聽了之後,有一種使人心直向下沉的感覺。

那種“拍拍”聲,持續了約莫十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