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銀行
一天,一位教授問他的一個學生說:如果有一家銀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帳戶裏存入86400塊,可是每天的帳戶餘額都必須於當日用掉而不能結轉到明天,每當到結算時間,銀行就會把你當日未取盡的款項全數刪除。
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做呢?
“當然,每天不留分文地全數提取是最佳選擇了!”那位學生回答說。
是啊!我們是應該這樣,不過你可能不曉得,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銀行,她的名字是“時間”。每天早上我們的“時間銀行”總會為每一個人在帳戶裏自動存入86400秒;一到晚上,她也會自動把你當日虛擲掉的光陰全數注銷,沒有分秒可以結轉到明天,而且你也不能提前預支片刻。如果你沒能適當使用這些時間存款,損失隻有你自己來承擔。沒有回頭重來,也不能預提明’天,你必須根據你所擁有的這些時間存款而活在現在。
的確,時間不停地在運轉,努力讓每個今天都有最佳收獲,否則我們就會遭受不可挽回的損失,我們應該善加投資運用我們的時間存款,以換取最大的健康、快樂與成功。想要體會“一年”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失敗重修的學生;想要體會“一月”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不幸早產的母親;想要體會“一周”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定期周刊的編輯;想要體會“一小時”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對等待相聚的戀人;想要體會“一分鍾”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錯過火車的旅客;想要體會“一秒”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死裏逃生的幸運兒;想要體會“一毫秒”有多少價值,你可以去問一個錯失金牌的運動員。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絕對不要過消磨時光的生活。馬克·吐溫說:“我們計算著每一寸逝去的光陰;我們跟它們分離時所感到的痛苦和悲傷,就跟一個守財奴在眼睜睜地瞧著他的積蓄一個子兒、一個子兒地給強盜拿走而沒法阻止時所感到的一樣。”‘勤奮的人是時間的主人,懶惰的人是時間的奴隸。
你願意少年時不努力,老時再讓傷悲來折磨自己的心嗎?
永遠不要忘記時間不等人,昨天已成為曆史,明天則遙不可知,而今天是一個禮物,我們一定要珍惜。
把握生活的每一天
有兩個年輕人從鄉下來到城市,經過艱苦的奮鬥,終於賺了很多錢,後來年紀大了,就決定回鄉下安享晚年。在他們回鄉的小徑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這位老者手上拿著一麵銅鑼,正在那裏等他們。
他們問老先生:“你在這做什麼?”
老先生說:“我是專門幫人敲最後一聲銅鑼的人,你們兩個都隻剩下三天的生命,到第三天黃昏的時候,我會拿著銅鑼到你家的門外敲,你們一聽到鑼聲,生命就結束了。”講完後,這個老人就消失不見了。
這兩人聽完後就愣住了,好不容易辛苦了那麼多年,賺了這麼多錢,要回來享福,結果卻隻剩下三天好活。
兩人懷著沉重的心情各自回家後,第一個有錢人便從此不吃不喝,每天都愁眉不展,細數他的財產。心想:“怎麼辦?隻剩三天可活!”他就這樣垂頭喪氣,麵如死灰,什麼事也不做,隻記得那個老人要來敲響銅鑼。他一直等,一直等到第三天的黃昏。
終於那個老人來了,拿著銅鑼站在他的門外,“鏘”的敲了一聲。他一聽到鑼聲,就立刻倒了下去,死了。因為,他一直在等這一聲,等到了也就死了!
另外一個有錢人一直在想:“太可惜了,賺那麼多錢,隻剩下三天可活,我從小就離家,從沒為家鄉做過什麼,我應該把這些錢拿出來,分給家鄉所有苦難和需要幫助的人。”於是,他把所有的錢分給窮苦的人,又鋪路又造橋,做這些事情就已經讓他忙得不得了,根本沒有時間去惦記三天以後的鑼聲。
直到第三天,才把所有的財產都散光了,村民們非常感謝他,於是就請了鑼鼓陣、歌仔戲、布袋戲到他家門口來慶祝,場麵非常熱鬧,舞龍舞獅,又放鞭炮,又放煙火。到了第三天黃昏,老人依約出現,在他家門外敲銅鑼,老人“鏘!鏘!鏘”地敲了好幾聲銅鑼,可是大夥全都沒聽到,老人再怎麼敲也沒用,也隻好悄然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