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隻是個寓言,但卻告訴我們:當一個人處於絕望的時候,若能展現積極樂觀的一麵,承擔眼前的一刻,不必擔心以後的事情,就不必怕哪一天銅鑼會響,也不必特別去聽那一聲銅鑼的聲音。絕望將不再是絕望,反而可能會是另一個轉機呢!
人生也是如此,不必在意死亡的到來,因為有生就一定有死,要在意的是,當你有生之年,能否好好的把握,過好每一個日子!其實人生沒有絕望的處境,隻有人們對處境的絕望。
人生不可太清閑
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個人死後,在去閻羅殿的路上,看見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宮殿的主人請求他留下來居住。
這個人說:“我在人世間辛辛苦苦地忙碌了一輩子,我現在隻想吃,隻想睡,我討厭工作。”
宮殿的主人答道:“若是這樣,那麼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我這裏更適合你居住的了。我這裏有山珍海味,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會有人來阻止你;我這裏有舒服的床鋪,你想睡多久就睡多久,不會有人來打擾你;而且,我保證沒有任何事情需要你做。”
於是,這個人就住了下來。
開始一段日子,這個人吃了睡,睡了吃,感到非常快樂。漸漸地,他覺得有點寂寞和空虛,於是他就去見宮殿的主人,抱怨道:“這種每天吃吃睡睡的日子過久了也沒有意思。我現在是腦滿腸肥,對這種生活已經提不起一點興趣了。你能否為我找一份工作?”
宮殿的主人答道:“對不起,我們這裏從來就不曾有過工作。”
又過了幾個月,這個人實在忍不住了,又去見宮殿的主人:“這種日子我實在受不了。如果你不給我工作,我寧願去下地獄,也不要再住在這裏了。”
宮殿的主人輕蔑地笑了:“你以為這裏是天堂嗎?
這裏本來就是地獄啊!”安於過清閑的生活原來也是如此可怕,原來也是一種地獄!它雖然沒有刀山火海,沒有油鍋,可它能夠腐蝕人的心靈,能夠讓人陷入悲傷的海洋。正如詩人荷馬所說:“太多的休息,本身成了一種病態。”
什麼叫做閑?閑有身閑,有心閑。身閑是身體不忙碌,心閑則是心中無事。閑適本來是一種難得的境界,坐在院中的桂花樹下,人生能得閑適的時光,十分不容易。工作之餘,坐在院中一邊欣賞月色,一邊和家人談論著生活瑣事,能讓人忘卻生活中的忙碌,放下心中的名利,自有一番閑適的天地。但是,若人生沒有追求,生活沒有目標,隻過閑逸的日子反而讓人受不了,反而有害。
最好的活法應該是將為生活而忙碌與對生命閑適的追求合而為一,似忙而閑,閑中有忙,閑散無事時,不斷發憤自強,奔波忙碌中,不失閑適雅趣。
放下就是快樂
兩個和尚一道到山下化緣,途經一條小河,兩個和尚正要過河,忽然看見一個婦人站在河邊發愣,原來婦人不知河的深淺,不敢輕易過河。一個年紀比較大的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個婦人背過了河。兩個和尚繼續趕路,可是在路上,那個年紀較大的和尚一直被另一個和尚抱怨,說作為一個出家人,怎麼背個婦人過河,甚至又說了一些不好聽的言語。年紀較大的和尚一直沉默著,最後他對另一個和尚說:“你之所以到現在還喋喋不休,是因為你一直都沒有在心中放下這件事,而我在放下婦人之後,同時也把這件事放下了,所以才不會像你一樣煩惱。”
放下是一種覺悟,更是一種心靈的自由。
其實,生活原本是有許多快樂的,隻是我輩常常自生煩惱,“空添許多愁”。許多事業有成的人常常有這樣的感慨:事業小有成就,但心裏卻空空的。好像擁有很多,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總是想成功後坐豪華遊輪去環遊世界,盡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仍然沒有時間沒有心情去了卻心願。因為還有許多事情讓人放不下對此,台灣作家吳淡如說得好:好像要到某種年紀,在擁有某些東西之後,你才能夠悟到,你建構的人生像一棟華美的大廈,但隻有硬體,裏麵水管失修,配備不足,牆壁剝落,又很難找出原因來整修,除非你把整棟房子拆掉。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會不知道你是誰,你也很可能會不知道自已是誰。仔細咀嚼這段話,其中的味道,我輩不就是因為“舍不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