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搖搖頭:“該如何便如何。”

他會努力保下謝汲的命,多餘的,不是他該插手的。

謝汲來請辭的時候宣和也在,謝淳給了他兩個選擇,一是他帶上鎮南王府的人直接回去。這就是什麼都不管的意思,不管他在路上會遇到什麼,不管他回到滇西要麵臨什麼。

京城這邊什麼都不插手,謝汲若是有能耐自然能接下鎮南王府之位,鎮南王仍舊是大雍獨一位的掌著實權領著封地的郡王。

二則,謝淳派人護送他回去,保他一路平安,甚至到了滇西還能幫他擺平些事兒,隻是雙方都心知肚明,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些人一旦派出去可就沒那麼容易回來了。

他們勢必要留在滇西,插手鎮南王府的事務。

而這些京城派遣之人,自然不會聽他謝汲的。到時候,他說是鎮南王,卻不在有絕對的掌控權。

宣和本以為謝淳會直接放他回去,畢竟謝汲是先帝時就定下的鎮南王世子,他們都知道,如今鎮南王府是個什麼情況,老王爺死了,若是世子再出什麼意外,朝廷就有理由出手了。

到時候不論是不是謝汲那庶兄動的手,罪名都會安在他身上,鎮南王府無人,朝廷自然隻能派人接管滇西。

多好的機會,麵子裏子都有了,就是沒想到謝淳還會給出第二個選擇。

從結果上看,這二者區別不大,但後者畢竟要溫和些。

謝汲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說:“陛下仁慈,容微臣考慮。”

謝淳允了。

宣和思索片刻,跟謝汲一起出去了。

“你沒有第三條路。”

當然,如果他足夠強大,如果他有破釜沉舟的勇氣,還是有其他可能的,就像《君臨》中的主角謝淳。

宣和默默想,可這世上能當主角的畢竟隻有謝淳。

謝汲聞言隻能苦笑,他有自知之明,也沒有這樣大的野心,他隻是不甘心。

若是就這麼回去,不知道大哥會做什麼,他未必有命在,但若是直接退一步叫朝廷插手,幾代鎮南王的努力仿佛成了笑話。

將來說不得他還要送自己的孩子進京做質子,說到底是他無能。

宣和說:“當個閑散王爺,不好麼?”

對於常人而言,當然好,但謝汲本可以擁有更多,他搖搖頭,不欲多言。

“你姓謝。”

謝汲愣了愣,他確實姓謝,眾所周知,第一代鎮南王是被賜的國姓,他們家原本姓李。他有點摸不清宣和的意思,謹慎地點點頭。

其實他們都知道謝汲會怎麼選,不論選擇哪條路結局都不會變,對於謝淳而言,達成目的隻是時間的區別,但對謝汲來說,這可能就是有沒有命在的區別。

隔日,謝汲再次進宮請辭,這一次他選擇了依靠朝廷。

聽聞皇上派人護送鎮南王世子出京,還派了秦王送行,一路圍觀的百姓不少。出了城門謝汲回過頭,看了一眼巍峨的城牆,對宣和露出個笑:“多謝。”

雖說是送人,但以謝汲的身份還不至於叫他送到十裏亭,到這裏道一聲一路順風也就可以停下了。

宣和騎著馬立於城門之下目送遠行的隊伍,但願謝汲能活得久一些。

宣和送了人便回宮,謝淳不知召了誰議事,遲遲沒有傳膳,最後竟是留人了一起用膳。這下宣和倒有些好奇了,差了人去問,原來是戶部尚書。

今年到處發大水,糧食收成不好,有些地方甚至是顆粒無收,朝廷減免賦稅,開倉賑災,進賬少了,支出卻多了,戶部又要哭窮了。

正宣和所料,戶部尚書確實是哭窮來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