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隨口的一句讚揚,老師的一次表揚,對於孩子來說,影響有多麼大,所以我們的家長要給孩子一個信念,給孩子描畫一個美好的明天,繼而鼓勵他去奮鬥,實現自己的願景。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當一個人在少年時,就應該給他展示整個世界、整個人生的前景。”信念必須從小一點點培養,一點點樹立。家長應該給孩子一個執著的信念,讓他們相信自己能成功。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一言一行早已在孩子牙牙學語時就銘記心裏,家長的言行是什麼樣的,孩子也八九不離十,孩子正確的信念的形成要靠家長的正確引導。家長一定要有信念,沒有信念,就沒有做好養育孩子的準備。值得注意的是,家長不要過度迷信那些崇高的理想,尤其是不要讓那些豪言壯語在孩子的意識中變成響亮卻空洞的辭藻,更不要使它們由於一再重複而變得黯然失色。家長對孩子進行信念培養時,切忌空洞的說教,而要從生活的細節之處培養孩子的信念。我們可以通過生活的細枝末節去對孩子進行信念教育,比如:閱讀、看電影,可以使孩子從中吸取精華,強化人生信念,保持積極的進取人生觀。此外,還可以引導孩子大膽地多方麵參與社會實踐,從成功的經驗中學得信念。
有一位聲樂老師,她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工作室,每年許多學齡孩子由家長帶著慕名而來,找這位老師學習聲樂。因為,這個老師啟蒙的許多孩子都順利進入歌舞團,把唱歌當作了終身職業,也有許多孩子獲得歌唱大賽大獎,也有一些成為了真正的歌唱家。那麼這個老師有什麼秘訣麼?原來她的秘訣就是不停讚揚孩子,誇獎孩子,每個孩子唱完一首歌,她都要從做得好的一方麵說起“你的最後一句高音,真漂亮把大家都帶入了青山流水的意境中了,要是你的前麵部分,音準再精確一些就好了,在練習一下,你就可以完全把握這首曲子了!你站得真好看,要是頭再抬高一點,就更神氣了。”柔和親切的對話,溫暖可人的笑容,給孩子無限的信心和勇氣。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自然是越學越好,越學越輕鬆。
有了正確的信念,就不會走偏;有了正確的信念,孩子自然會去努力;有了正確的信念,就不會到不了目的地。正確的信念靠父母正確的引導。因此為人父母一定要有信念,沒有信念,就沒有做好養育孩子的準備。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時時需要信念支撐。信念決定一個人走什麼樣的路。孩子有什麼樣的信念,父母取著巨大的作用。信念須從小一點點培養、一點點樹立。一旦信念確立,以後走什麼樣的路則基本可以預測。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未來的一切靠自己去完成,任何人替代不了。父母要做的就是給孩子一個信念,隻要孩子有了正確的信念,一切無須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