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陽痿的靜脈截除術
“年紀輕輕、陽痿上身”者在醫學文獻的報告中占20%,以往各國的醫學專家共同認定,他們全部是心理因素惹的禍,然而,我們的臨床經驗顯示,這些人絕大部分是陰莖靜脈滲漏的受害者。他們的海綿體造影圖顯示靜脈血管直接引流陰莖海綿竇,而且這些靜脈異常發達。經陰莖靜脈截除術後“立竿見影”,長久以來不少受惠者都宣稱他們的人生由“黑白變彩色”。
陰莖靜脈截除術已有百餘年曆史
企圖戰勝饑餓與陽痿,應是人類最“世界大同”且永恒的努力目標。富足的社會中尋求陽痿治療者,年輕人“理所當然”,耆老“飽暖思淫欲”,也屢見不鮮。
1993年7月有位已89歲的長者,撐持拐杖,“理直氣壯”到我的門診來谘詢手術治療。他自訴10年不行,已試過各種內科方法。
“當曾祖父了吧?夫人幾歲?還有需要嗎?”
“她75歲,已經15年沒有了。”
狗拿耗子的我忍不住問:“那你5年用去哪裏?走路都需拐杖幫助,還熱烈想修小拐杖,如果治好,夫人會否拿另一支大拐杖在後麵追?”
“不會!”
我費盡唇舌,才終於說服他放棄,也顯見眾人找尋治療陽痿良方之殷切。
盡管治療陽痿的藥物問世已久,但不僅不能治本,還有用藥無效、初用有效但漸漸失效的情況,而且存有藥物副作用的問題。然而本類藥品已經夠偉大了,我們也主張陽痿病人用藥無效、抵擋不住藥物副作用時再尋求手術。
至於基因治療也吸引許多學者的注意力,不少人期待捷足先登,1999年美國紐約即有基因公司成立,但是始終難以突破臨床應用的瓶頸,展望其療效似乎有點緣木求魚。但近年來基因治療除能根治極少數先天基因缺陷的疾病之外,“內科與病魔協商、外科與疾病決鬥”,或謂外科才能根治單一疾病,“既然內科路仍遙,何妨外科來揭曉”,因此發展治療陽痿的外科療法是我們的天職。
1873年意大利就有醫學專家提出,陰莖靜脈也會像身體其他的靜脈,因為曲張而影響血管功能的假說;1902年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伍頓醫師(J.S.Wooten),在《得克薩斯醫誌》(Texas Med)發表深背靜脈結紮術,宣稱能治療“不堅”的陽痿;1958年美國醫師勞士雷(O.S. Lowsley)刊載手術1000例的論文。但本手術冬眠30年,迄1980年中期才再度被重視,且方法從早先的“結紮”單條深背靜脈,被強調到“全方位”的靜脈手術,歐美瞬間如雨後春筍般流行本手術,不少泌尿醫者甚至“意氣風發”,認為陽痿痼疾一刀足矣。
然而不論如何全方位,1999年之前,全世界無人懷疑陰莖靜脈的解剖學失之簡陋。
我參閱各家學說,1985年6月開始閉關修煉,先以小白鼠為練習操作血管技巧的對象,完全拒絕電燒,不用通常手術必備的吸血設備。1985年7月至1986年5月對人體解剖預習與求證;1986年6月至1987年5月對陰莖“靜脈閉鎖不全”的陽痿病人施以“深背靜脈結紮術”8例、進階“陰莖靜脈截除術”23例、“陰莖靜脈動脈化術”4例,共計35例。
詳盡分析發現“陰莖靜脈截除術”的可信度,而且很快發展成完全拒絕電燒,不需通常手術必用的吸血設備,局部麻醉門診療程即竟全功,落實“台灣寶島搗陽痿、門診治萎兼旅遊”。因為效果“質量可靠、堅固耐用”,卓著又持久,費用約為美國的一半,其中不少人從病人變好友,因之尋求“台灣妙方”的中外人士絡繹於途。
但於1996年,美國泌尿科醫學會提出的“臨床指南”直指:陰莖血管手術效果不佳,不宜再進行!因此共識之故,頓時陰莖靜脈手術,搖身一變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台灣妙方”的突破
此後泌尿醫界無不易幟服膺美國泌尿科醫學會的“臨床指南”,並且爭相走告,努力訓誡後輩不可為,哀哉“陰莖靜脈截除術”極刑定讞,全球響應,如我者頑固、孤獨地“奮螳臂以擋車輪”的下場可想而知!
1998年7月,有位曾接受“台灣妙方”的病人專程到門診提問:
“如果真如某權威醫師在媒體宣告陰莖靜脈手術後‘兩年內必倒’,甚至適得其反,手術已滿12年,迄今如意,幸哉多享用10年,算我賺到了嘛!但是否表示明天就會‘一元垂垂’呢?”
大哉問!此話直搗我心深處,促使我來年秋天進行人體陰莖靜脈解剖學更翔實的再驗證,並激勵我進行臨床探討。
1999年秋,數名病人接受靜脈截除術後,勃起功能由好轉差,我們對他們再度進行陰莖“海綿體造影術”,發現驚人的結論:人類的陰莖靜脈比現今醫學文獻的敘述,不僅數目更多且分布更複雜。因反複不斷在人的解剖體中得到證實,除了傳統描述的陰莖深背靜脈係統一條,仍然有可以引流海綿體血液的海綿體靜脈2條及動脈旁靜脈4條。
我們將此陰莖嶄新的靜脈係統解剖圖當作陰莖靜脈截除術的藍圖,術後兩年成功率獲得改善,提升為90.3%,讓我們的團隊振奮不已。模擬於1986年的病人,推論其治愈的勃起功能,隻要受術者的身體夠健康,大多數人得享“終身職”。何需在意十八趴?(1996年,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回顧文獻,發現歐美施行陰莖靜脈手術的成功率為19%,約好的?)
如把治療陽痿的陰莖靜脈截除術,視同警方包抄逃竄在高速公路上的歹徒,手術的靜脈藍圖就是抓歹徒的高速公路圖。假如警方隻知一號高速公路,腦中渾然不知還有二號高速公路與其他快速道路能讓歹徒逃脫,試問如何把歹徒繩之以法?接著我們又發現陰莖靜脈截除術加上服用萬艾可,能解救服用初期萬艾可漸漸淪為“不威而柔”者,成更強悍一族,所以萬艾可加上陰莖靜脈截除術,簡直如虎添翼,亞洲人又何苦一直對無辜的“虎鞭”垂涎三尺?
2002年春天,我們積極追蹤1986年6月至1987年5月的31例受術者,動員所有管道,找到23人。喜見仍有12例可自然性生活,比較相隔17年的海綿體造影圖未見靜脈再生;而效果不理想者11例,雖然他們的勃起功能依然優於手術前,但均顯現可觀的靜脈,相比於17年前條件相同的造影圖,殘餘陰莖靜脈僅見變粗,未見變多。
我將此驚人的發現撰寫成論文,但我這份“忤逆”歐美醫學的研究報告,命運乖舛。
2002年我投稿美國《泌尿學雜誌》(Journal of Urology),三評審中兩人讚美、一人半讚半貶,但第一輪就被退稿。
於是直接投稿《性學雜誌》(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同樣地,三評審中兩人完全讚美、一人半讚半貶,依要求修改後擲回,滿心期待,三評審清一色無意見,結果竟然被編輯委員會退稿,理由是“本文刊登在此期刊,將會有許多病人尋求靜脈手術”。
2004年4月改投稿美國《男性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Andrology),7月即被接受,2005年1月出版,結果2007年就有數名美國陽痿病人跨海隔洋谘詢,但表示美國主流媒體一致強調海外醫療非常冒險;2008年兩位具冒險精神的勇敢病人前來求診,術程平順、輕鬆並具立竿見影的效果,使他們大歎早就該來。
死人也能勃起?
因傳統靜脈手術失敗,歐美學者忙不迭為醫者找台階下,為陽痿注釋,也順理成章“清理門戶”。醫界共識把靜脈因素從導致陽痿黑名單中剔除,亦即靜脈因素與陽痿無涉?而對勃起功能障礙,重新歸納為七大因素:荷爾蒙不全、動脈功能欠佳、神經病變、藥物副作用、慢性全身性疾病、心理因素及海綿體內缺陷。
讀者一望便知,前六項放諸四海而皆準,不幸以往被重視的靜脈因素已被除名,因之不論靜脈手術如何完整且小心翼翼,都無法治愈病人的勃起功能障礙,因為搞錯了對象?果真如此,達到陰莖堅挺的勃起,靜脈所扮演的角色應極微小!
為解答本疑點,我們設計實驗,在過世的人身上執行“陰莖靜脈截除術”前後的流體動態試驗,這些解剖體已無生命,纖維組織失去彈性,陰莖的堅硬勃起不應該受製於上述七大因素。我們目的在於測試,在達到堅硬的勃起機轉中,陰莖靜脈是否扮演樞紐的角色?若結果是肯定的,靜脈因素被除名豈不冤枉?
拜信息科技網絡“無遠弗屆、瞬間傳訊”之賜,2003年《紐約時報》最暢銷書作家瑪莉·羅曲(Mary Roach),2005年6月讀到我們在歐洲《國際男性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drology)刊登的論文《陰莖靜脈扮演勃起樞紐的角色:血液動力學實驗的證據》(換句話說就是“死人也能勃起?”),她即刻電傳自我介紹信。
我乃一介書呆子,隻知忙著手術與研究,竟不識她是何許人。
趕緊拜讀其大作《不過是具屍體》(Stiff:The Curious Lives of Human Cadavers),描述之引人入勝,讓身為醫者的我,忍不住先敬禮再回頭慚愧,她的科學態度,讓人肅然起敬,不愧是當代最具科學精神的性學作家,難怪該書贏得全美年度好書的頭銜。但心想她是否與歐美醫界一樣,以前曾一起忽略此最具有說服力的“反證法”,因為人的生命不存在時,心理、荷爾蒙等病因才一起“乖乖”壽終。最後她約定7月專程訪台。
見麵時,瑪莉問我,何以近年令人側目的男性學研究報告,多出自台灣同一作者?我何來靈感在“大體”陰莖進行靜脈手術前後的流體研究?我回答:“‘陽痿病因總排名,靜脈因素我最行’,而靜脈病因已在1996年間被歐美醫界從陽痿‘禍根’名單中移除,因上述七項陽痿病因隻有生命結束才停止。君不見醫者鼓吹‘心因’是陽痿之首惡?請問人過世後有心因嗎?”她直呼台灣人聰明!
至於她幽默的本性,則展現於言談之間。瑪莉閱讀過許多我的英文文章,對於人類“龜頭”內相當於“狗鞭”骨頭之“遠程韌帶”印象深刻。該結構2006年被穀歌戲稱為“匕首”(Dagger),原來匕首不是荊軻刺秦王的專利,男生人人有,難怪色字頭上一把刀。瑪莉來訪時,得知“台灣妙方”沿革的艱辛漫長路,驚奇得有些誇張。我提起在台灣當醫師的繁忙,她顯得很同情的樣子,好奇何以能找出時間研究?
“遊刃有餘”的技巧
由於這種不遵循傳統外科方法的手術,簡直類似修複一隻會出血的手表,必得技藝精細。此手術精髓在於過程中不傷害靜脈外的任何縱向組織,禁忌使用導致海綿體纖維化的電刀,一般手術必有的血水抽吸設備根本派不上用場。
能屈能伸的陰莖全仰仗血液填充海綿體才能當“魔術器”,其後賴靜脈血管把海綿竇的血引回體循環,任何有意本術的醫學專家,在給病人進行手術之前,必須透過小動物的顯微手術訓練,才能預先具備完美處理小血管的能力。實際進入病人的臨床手術階段,必須熟練使用我們改良過的手術器械。有人誤以為使用顯微手術器械即可,事實上,這些器械因太銳利,容易刺破陰莖靜脈組織而造成出血,所以手術技術像走鋼繩,處理小血管的能力等同平衡感,“要走好鋼索,先練習平衡”差可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