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解圍(1 / 1)

所寫的東西都代表了我的看法,而不是真理,切莫過分相信。

寫了一半發現2024沒有開頭,就決定換一種方式,把自己寫日記時想表達的方向而不是內容記下來,等2024結束作為開頭,這樣也能算是半個指導手冊。所以年末記得把開頭重新整理一遍,要是你年末還能看見這行字,證明我忘整理了,記得提醒我。

我記日記的主觀原因有很多,像是自大啊,分享欲啊,對於文字的過分熱愛啊等等,所以我的日記偏向於形容問題,而不是給問題一個答案,若是你看到這個開頭,就知道當我隻是形容某件事時,不是想告訴你什麼,我隻是想形容某個事而已(樂),這也是我寫得東西可能看一遍看不出個所以然,隻有完全讀完一段,想一下我的話要體現什麼方向,再看一遍,才能有些感覺(要是還沒有就是因為我技術不行)

通用借口就是廢話!

因為我時常感覺,一個事件被自己解決了,但卻說不出這個事件是什麼。

有些人在表達欲望的時候就已經昭示了他的能力:“我希望他能好好和我在一起”。這種問題在我的日記裏會大量出現。

奇怪的是,這種手段和目的的混淆不光能正著混,甚至能反著混,我的世界中總是出現那些令我感到驚異的差異,這是我無比開心,因為這證明我活著。

哦哦,我還會記錄人們是如何浪費自己時間的,因為我覺得智慧的一個直觀體現就是效率。

我說的都是一種事實存在的可能性,而不是事實本身。像是一個小男孩說自己手裏的玩具就是蝙蝠俠本人,又或者是一個人說愛情就應該是天長地久永遠無法被動搖,這是一種正常的不正常,一種可能性,而這種可能性廣泛的參與進我們的思維中、交談中、言行舉止中。但我們不會因為外星人可能真的存在而嚇得睡不著,因為這種可能性被忽略了,我們都有忽略一些可能性的能力。

觀點不結合事實便是沒有對錯的,而人的價值就體現在它們如何結合上。我寫日記的目標是為了更好的說清我的觀點,以便於日後的自己或他人依舊能夠從中尋找到我當時的思考邏輯。(或許道理就是適用麵更廣的觀點)

還有,由於去年我發現了大量因陳述時忽略了比較級,導致最後的總結語句在日後起到作用時,發生嚴重的偏移。如:將自己的某個行為評價為不好,而是不是不夠好,就會導致非必要的強烈自責感。實際應用上,就比如將自己不會的某道數學題評價為:“我不會”就會打擊自信心,而評價為:“我還沒會”就會增添幾分勇氣去攻克難關。這種問題今年我也會仔細記錄。

在今年的記錄中我使用了一個全新格式:底色。

以便於將一些大段的話拆開,閱讀時應將相同底色視為一段。

就像這樣。

我會將一些普通的記錄記成黑色,關鍵的記錄記成紅色,關鍵卻不易懂或關係不大的東西記成白色(是否不易懂就是因為關係不大呢?)。

能力夠不夠強,效率夠不夠高,可能性夠不夠大,這三個問題就是我的一切,我的人生信條,我的能力所在,我的精力所指,

1月1日回憶起自己小時候有一個壞習慣,就是當我討厭某個人的時候,會用自己討厭的東西懲罰他,比如使勁抖腿之類的,但沒多久我就停止了,因為我感覺,即便這種懲罰或許有用,但我在使用時自己其實也很難受。但今天才發現,這種行為最壞的地方是無法將他人的主觀視作自身主觀之外的客觀,想要懲罰其他人,是需要找到那個最好的懲罰方式的,隻是向自己裏看去,所有的懲罰都是折磨自己的。甚至於使我們變得更加極端偏執,消磨我們與真實世界的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