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1 / 3)

我落了幾本古籍在禦書房的龍椅上,被母後拾去了。我進去的時候她正在翻看。

從前攝政王不讓我看的書,現在我都可以大大方方地擺滿禦書房。本朝沿用漢人的語言和文字,這恐怕是攝政王一生當中最值得讚賞的舉措。但是他總是要禁掉一些東西,比方儒術、佛法,他是不喜歡的。

禦案上有尚未焚盡的香,一縷縷微弱的煙從香爐的孔裏頭鑽出來。我頭一次注意到這香爐是瓷製的,藍底琺琅繪著菱花紋飾,其上描了金。不知是不是她的巧手繪出來的。

母後終於放下了書,回首問:“皇上喜歡儒家典籍?”

我收回視線,誠懇答道:“這禦書房裏藏書萬千,什麼都拿來看一看能長見識。”

她直言道:“皇上這本孟子都翻得陳舊了,一定爛熟於心,理應知道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我垂眸不再看母後,這的確是我的過失,我不會反駁。

“後宮這麼大,都是為了繁衍皇家後代所建,皇上卻夜夜宿在同一個地方。若她能爭氣些,母後也不會為難她。皇上,雨露均沾才好,這樣方能開枝散葉。”

“朕明白。”

“皇上每回都說明白,可從來不依規矩行事。”母後看我的眼神中似乎有點怨氣,但是她的修養極好從不發作,隻是甩下話來,“今夜去皇後那裏,我已經和她說了。”

我低低地“嗯”了一聲。皇後長什麼樣子我都不記得了,若是換身衣裳站在我麵前,我指定認不出來。可她卻是我的妻子。

母後欲離開時,忽然停住腳步問道:“贛南地區在鬧起義,聽聞皇上不願意鎮壓。”

我仍然垂著眸子,說:“出兵鎮壓隻會令漢人的抗爭越強烈。”

母後問:“皇上有更好的計策?”

“朕已經在和戶部商議,擬定移民之策。”

“皇上打算移民?興師動眾就不怕民怨沸騰?”

“將起義勢力集中的江南地區的人口分散到周邊各地,削減他們的勢力。而北方大批漢人可以往南遷移,以均衡各地的人口數量。雖然是有些興師動眾了,不過……前些年的戰亂,中原人口銳減,想必母後是了解的,許多城是空的,農田農林也荒廢了,將各地人口均衡之後,家家有田種,難道會惹來民怨?”

“皇上……”母後沉沉歎了聲,“肥沃的土地都被貴族圈了地,剩下那些空城和荒地都是十分貧瘠的。”

“去貧瘠的地方自給自足,與在肥沃的土地上給貴族當奴隸相比,他們必定願意選前者。”我對此十分篤定,漢人早已廢除奴隸製,而我們夏國的文明遠遠落後於中原,以落後的手段來統治漢人,隻會遭受越加強烈的反抗。

母後不再說什麼,眼神裏似乎流露出幾分欣悅的意思。

我看著禦案上流光溢彩的香爐,心情如那上麵的琺琅一樣五彩斑斕。如今沒了攝政王的高壓勢力,我總算可以做些我所認為正確的事。

夜晚去皇後寢殿用膳。

她始終低眉順目,我疑心她也不記得我的樣子,若褪去了這身皇袍,她指定認不出我來。

這樣的夫妻大概天底下僅此一雙。

皇後是母後的表侄女,眉眼倒是不像,但總覺得哪裏有相似的地方。我盯著她的時候,她正巧抬頭,四目相對,她的臉頰霎時顯出一片緋紅。

她低著頭將一碗親手盛好的湯遞到我麵前,“皇上,請用。”

我有些恍惚,想要記起來大婚當日我們是如何度過的,可惜怎麼也想不起來。之後例行公事來看過她幾回,沒覺得她是這樣內斂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