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這個問題麼,至少是有三五種法子的,比如說開恩科取士,比如說提拔姻親外戚,比如說聯姻。

不過李重潤始終記得父親的教導,做皇帝的,首先自己要堂堂正正了才行,否則你走了小道兒,就會有了缺點,很容易就被人給鑽了空子的。

即便是實力不濟,可是隻要堂堂正正,總有那麼一天,能強大起來,讓別人臣服的。

當然,這也不能說就不用那些小手段了,不過總要把握好了度才行。

自相矛盾的一番話,不是嗎?

可是腦殘粉的李重潤還是從其中領悟出了很多的道理來,想想皇父是如何利用酷吏清理朝堂的,就能看出來小手段的好處來了。

好吧,皇家人,總是能自圓其說不是嗎?所以,李重潤,你贏了。

盡管本朝的國教便是佛教,可就是因此,僧尼的數量越發地多了起來,其中魚龍混雜,這些人不事生產,而且佛教寺院土地不輸課稅,僧侶免除賦役,佛教寺院經濟過分擴張,損害了國庫收入,與普通地主也存在著矛盾。

於是,明宗陛下敕令不許天下寺院建置莊園,又令勘檢所有寺院及其所屬僧尼、奴婢、財產之數。

四月,下敕滅佛,規定西京長安隻能保留4座寺廟,每寺留僧10人,東京洛陽留2寺,其餘節度使的治州共34州留1寺,其他刺史所在州不得留寺。其他寺廟全部摧毀,僧尼皆令還俗,所有廢寺銅鑄的佛像、鍾磬全部銷熔鑄錢,鐵鑄的交本州銷鑄為農具。

到當年八月,“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提、蘭若四萬餘所,收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收奴婢為兩稅戶十五萬人(武宗滅佛的真是數據)

西漢時傳入華夏大地的佛教,到了隋唐時期是到了發展的頂峰時期,明宗李重潤的抑佛政策讓佛教的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不過當時的社會上並沒有太多的抵觸,可見僧尼的勢力擴張到了什麼地步了。

社會矛盾之下,李重潤的這種做法不僅沒有反對意見,反而朝野之間一片叫好聲!

經過這次滅佛,佛教寺院財產被剝奪,僧尼還俗,寺廟遭廢,經籍散佚,佛教宗派因失去繁榮的客觀條件,從此也由極盛而走向衰微了。但是大量僧尼還俗,寺廟土地與財富受過朝廷所有,客觀上也減輕了百姓們供養僧尼的經濟負擔。除此之外,其它從西域傳來的宗教如祆教、摩尼教和景教等均受到打擊。華夏的道教慢慢地有了抬頭的趨勢,佛教的發展陷入了一片慘淡之中,

抑佛事件的影響力不僅於此,而且唐亡之後,宋朝直接就推崇道教了,壓根兒就不搭理佛家了。

明宗皇帝大興文治,將中宗皇帝設立的修書院和蓮花台合並起來,成立了集賢院。

明宗設立了選賢任能的標準,注重士人的“德、能”,而且還特別地強調了,德在前,能在後,必須是有德行之人才能居高位!

明宗皇帝的幾位宰相都是天下赫赫威名之人,比如說皇父留下的姚崇,姚崇此人最大的貢獻便是對於各種貪腐的治理。

即便是朝野之間一片反對之聲,可是李重潤堅決地站在了姚崇的身後,支持他整肅吏治,改革弊政,使的朝堂上出現了新的局麵,而且通過姚崇新政之後,李重潤徹底地掌控了朝堂,將那些因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黨們給清除出了朝堂。

大唐的開明在明宗時期達到了巔峰,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