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順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唯一一個可以感覺到皇父變了的,不過他確信,自己是感受最深的一位。
皇父變了,沒了以前的那種強撐著的霸氣,反而是真的高深莫測起來了,而且似乎多了些盡在掌控和玩世不恭來。
看來自己的性子還是隨皇父更多一些啊!
忠順為自己的玩世不恭找到了出處,父子倆的感情在這個時候有了進一步的發展,皇父的真誠他感受的到,所以徒景文也投入了越來越多的感情。
父子倆之間的那種隨性讓身為嫡子的徒景宸都覺得嫉妒。
不過即便如此,徒景文也從來沒有奢望過那個位置,從四哥刺血抄經的那一刻起,繼承人的爭奪便落下了帷幕。
不過是某些人不死心,不自知像小醜一樣徒惹人笑罷了。
不過人生如此,這便是皇族中人的生存常態,即便是自己,受到了掙紮之後才能逃過這個桎梏。
果不其然,身為嫡長子的徒景宸成為了最後的贏家,徒景文倒是沒有什麼好失落的,他和四哥之間的感情最好,由著他上位,自然也不會虧待了自己的。
再者說了,還有皇父的照看,他也不怕四哥的打壓。徒景文這般地安慰自己。
可惜的是,越是親近之人,四哥似乎越是容不下一般,忠順親王並沒有得到多少的好處,反而要因為顧及影響,將自己的好多壞習慣一並地改了,生怕自己牽連到四哥身上。
呃,不,現在已經是皇上了。
雖然徒景文還是口口聲聲地叫著四哥,徒景宸也樂的贏來個兄友弟恭的好名聲,可是在態度上,卻是少了從前的那種隨性,甚至比尊敬父親也不差了。
徒景文,你就是個小人罷了!
他這般地唾棄著自己,一方麵又圈養了幾個小戲子,讓四哥對自己更放心起來。
徒景文與皇父之間的互動因為上皇退位而多了起來,父子倆甚至還可以一起下廚去捏個麵人兒,一起偷摸兒出宮去戲園子裏聽戲。
當然,去茶樓聽書也是個不錯的消遣,至於那些所謂的文人聚會,徒景文從來不會像北靜王那般積極熱烈地去附庸風雅,沒的招了四哥的忌諱。
他現在的這種逍遙日子比誰都快活,不是嗎?
至於後來,酷愛戲曲的徒景文終於做了一件大事兒,讓天下為之側目的大事兒。
上皇和兒子一起,開始在梨園行折騰了,真是讓人不知道是否該吐槽。
也不是沒有彈劾之人,禦史言官們還是試探性地上了折子,彈劾忠順親王不務正業,帶壞了京城的風氣。
可惜的是,這種不痛不癢的彈劾身為皇帝的徒景宸壓根兒就沒去理會,折子留中不發,彈劾的幾位禦史反而受到了皇帝的批評,將目光多放在民生經濟上不好嗎
皇父和自家最愛的弟弟能有個共同愛好,能有個消遣,不盯著朝政,自己的日子輕鬆許多,哪裏就容得禦史們來彈劾了呢?
這一切,心知肚明的徒景文權當是不知道罷了,反正也沒人通知自己不是?
父子倆人折騰了一年多,也算是集了全國梨園行之力,弄出了幾出像樣兒的戲來,為梨園立了很多的規矩,也算是在文藝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不過,想要全國巡演,受到天下戲曲愛好者的檢驗麼,這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四哥不想讓皇父離京,這種事情自己都能看出來,更何況是皇父呢?
四哥盡管找了各種借口,不過到了最後,還是拗不過皇父,最後,他們終於如願以償地離開了京城。
身為大靖國的忠順親王,這是徒景文第一次離開神都,一路上,他覺得什麼都新鮮,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時間久了,自然便會生厭,徒景文迎來了自己最為痛苦的一段日子。
皇父好為人師的癖好發作,作為兒子的徒景文自然是逃不過的,每天一問一答的模式,讓他想吐,可是還有比這更加可怕的懲罰!
你沒看錯,是懲罰,就是抄書。
抄書簡直枯燥乏味至極,對於徒景文來說,幾個時辰坐著不動,簡直比殺了自己還難受。
喔,忘記交代一句了,這位從小兒就淘氣,是多動症患者,即便現在已經快二十歲了,可是這症狀還沒消失呢。
現在,自己竟然要遭受抄書的酷刑,真是生不如死啊!
不過抄書也是有好處的,時間久了之後,徒景文沒發現的是,他滿身的浮躁和浮華盡去,看上去溫雅至極,真不愧是龍子鳳孫,時人的稱讚徒景文是不會放在心上的,他知道這些人稱讚自己不過是因為自己有個好爹罷了。
至於麵皮麼,徒景文長的過於豔麗了,有些男生女相,柔了一些。少了男子氣概的同時也讓徒景文沒有太多的攻擊性,這才是他能在宮裏混的風生水起,鮮少有人找麻煩的緣故。
當然,也少不了皇帝和徒景宸的包庇撐腰。
徒景文可不知道啊,劇團一路上巡演,徒景文一路上抄書,氣質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每經一地,皇父都會帶著他將此地的民生經濟,各級官吏梳理一遍,讓徒景文有些心驚的同時也覺得這一切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