嬿婉是且喜且憂。喜的是惇妃這一胎是女兒,絕不會危及親生子永琰的地位。憂的是皇帝愛寵幼女,總讓她想起昔年五公主慘死之狀,夢魘心悸之症又重了幾分。

自從恩寵漸薄,嬿婉便添上了這個心悸的症候,常年延醫問藥。好好的人,幾年的湯藥伺候著,沒病也成了大症候。皇帝倒是來看了她幾次,總叮囑她好好保養,日常宮中瑣事,交給慶貴妃、穎貴妃都好。偏偏嬿婉要強,太醫說她有病,她也不肯承認,更不肯分權於穎貴妃,死命掙紮著,越發疲憊不堪。於是再有宮務,皇帝也少與她說了,就是七公主的婚事,更是一言不與嬿婉商議,徑自與穎貴妃定了,將七公主許配蒙古,定下了終身之約。

這一喜於穎貴妃是非同小可。她本出身蒙古,膝下並未有親生兒女。得以養育七公主,乃是皇帝深恩,如今皇帝將七公主許嫁蒙古穎貴妃母家,從此滿蒙聯姻更深,穎貴妃在宮中的地位更是穩若泰山。

宮中聞此喜事,都向穎貴妃道喜,似乎忘卻了嬿婉才是七公主生母。七公主眼裏從未有這個親娘,自然不來問候,便是擷芳殿養大的九公主,也不過循例來道喜了一回,稍稍問候便起身走了。

母女情分,不過如此。嬿婉添了一重傷心,終日輾轉反側,更是夜不能寐,虛弱憔悴得不成樣子了。

春嬋竭力安慰:“小主一切隻看著幾位阿哥吧。他們才是您的指望呢。”

嬿婉也想安慰自己,可心裏酸得言語不得,隻得一壁咳嗽,一壁叮囑春嬋:“賀禮再添上三倍。這幾年來惇妃得寵,一路從常在升到了妃位,又讓皇上老來添女,皇上一定很高興。”

生個公主而己,也能算福分!春嬋心裏嘀咕著,卻不敢說出口。若是數年前的她,一定會毫不留情地吐出這句譏諷之語。然而這些年,她所侍奉的皇貴妃不過維持著一個空架子,聖眷,早就不在永壽宮停駐了。皇貴妃一言一行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不說,還要受著底下嬪妃們的冷眼閑氣,長久的夜不能寐之後,心悸之症更重。所謂榮華富貴,不過是熬油般度曰罷了。可皇帝好像還是不滿意,七公主的婚事隻和穎貴妃商議,九公主和永琰的婚事,那是聖意裁定,一句也未問過生母的意思。情勢如此,便是她這個心腹,也得學著低頭安分。

但是說來,皇帝對嬿婉的兒女們還是很不錯的。七公主成婚前封為和碩和靜公主,嫁了蒙古親王拉旺多爾濟。然而這份體麵,足足是給了穎貴妃的,既是全了她養育七公主多年的情分,又全了蒙古的麵子。滿蒙聯姻,是穎貴妃聖寵十數年不衰的維係,皇帝這番安排,是要將七公主與養母的恩情更重幾分,也是對蒙古諸部的看重。

為了這份恩典,聽聞穎貴妃私下數度垂淚,感激皇恩深重。便是七公主,也因為嫁的是蒙古親王,皇帝特意恩許七公主可以隨時進宮看望養母穎貴妃。

自然,這些恩典裏,皇帝對生母魏嬿婉,是隻字未提。然而七公主嫁得好,嬿婉怎敢去添這份不痛快。轉眼九公主和恪出嫁,嫁的是兆惠將軍的兒子劄蘭泰。兆惠是朝廷裏舉足輕重的臣子,武功昭昭。雖然是聖心獨定,嬿婉也是滿心歡喜。而這位少年皇子,如同冉冉而生的朝陽,贏得了皇帝的注目與關愛。兩位姐姐的好姻緣,是給十五阿哥鋪好了太子之路。也足見皇帝對永琰的看重與疼愛。

是呢,前頭的皇子們死的死,出嗣的出嗣。十五歲的永琰,怎麼看都是皇子裏最出色的選擇。去歲永琰也有了許婚的指望,未來的福晉喜塔臘氏也是皇帝親定,隻不過並非名門大族,嬿婉便有幾分不悅,深覺配不上足以令自己驕做的兒子。但無論如何,成婚後便有加封親王的指望,那麼他朝成為太子,也更有希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