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劉慈欣 三體

《三體》終於能與科幻朋友們見麵了,用連載的方式事先誰都沒有想到,也是無奈之舉。之前就題材問題與編輯們仔細商討過,感覺沒有什麼問題,但沒想到今年是文革三十周年這事兒,單行本一時出不了,也隻能這樣了。

其實這本書不是文革題材的,文革內容在其中隻占不到十分之一,但卻是一個漂蕩在故事中揮之不去的精神幽靈。

本書雖不是《球狀閃電》的續集,但可以看做那個故事所發生的世界在其後的延續,那個物理學家在故事中出現但已不重要,其他的人則永遠消失了,林雲真的死了,雖然我有時在想,如果她活下來,最後是不是這個主人公的樣子?

這是一個暫名為《地球往事》的係列的第一部,可以看做一個更長的故事的開始。

這是一個關於背叛的故事,也是一個生存與死亡的故事,有時候,比起生存還是死亡來,忠誠與背叛可能更是一個問題。

瘋狂與偏執,最終將在人類文明的內部異化出怎樣的力量?冷酷的星空將如何拷問心中道德?

作者試圖講述一部在光年尺度上重新演繹的中國現代史,講述一個文明二百次毀滅與重生的傳奇。

朋友們將會看到,連載的這第一期,幾乎不是科幻,但這本書並不是這一期顯示出來的這個樣子,它不是現實科幻,比《球狀閃電》更空靈,希望您能耐心地看下去,後麵的故事變化會很大。

在以後的一段時光中,讀者朋友們將走過我在過去的一年中走過的精神曆程,坦率地說,我不知道你們將在這條黑暗詭異的迷途上看到什麼,我很不安。但科幻寫到今天,能夠與大家同行這麼長一段,也是緣份。

1. 瘋狂年代

中國,1967年。

“紅色聯合”對“四.二八兵團”總部大樓的攻擊已持續了兩天,他們的旗幟在大樓周圍躁動地飄揚著,仿佛渴望幹柴的火種。

“紅色聯合”的指揮官心急如焚,他並不懼怕大樓的守衛者,那二百多名“四.二八”戰士,與誕生於l966年初、經曆過大檢閱和大串聯的“紅色聯合”相比要稚嫩許多。他怕的是大樓中那十幾個大鐵爐子,裏麵塞滿了烈性炸藥,用電雷管串聯起來,他看不到它們,但能感覺到它們磁石般的存在,開關一合,玉石俱焚,而“四.二八”的那些小紅衛兵們是有這個精神力量的。比起已經在風雨中成熟了許多的第一代紅衛兵,新生的造反派們像火炭上的狼群,除了瘋狂還是瘋狂。

大樓頂上出現了一個嬌小的身影,那個美麗的女孩子揮動著一麵“四.二八”的大旗,她的出現立刻招來了一陣雜亂的槍聲,射擊的武器五花八門,有陳舊的美式卡賓槍、捷克式機槍和三八大蓋,也有嶄新的製式步槍和衝鋒槍——後者是在“八月社論”發表之後從軍隊中偷搶來的(注:1967年8月《紅旗》雜誌發表“揪軍內一小撮”的社論,使衝擊軍區、搶奪軍隊槍支彈藥的事件愈演愈烈,全國範圍的武鬥也進入縞潮。)——連同那些梭標和大刀等冷兵器,構成了一部濃縮的近現代史……“四.二八”的人在前麵多次玩過這個遊戲,在樓頂上站出來的人,除了揮舞旗幟外,有時還用喇叭筒喊口號或向下撒傳單,每次他們都能在彈雨中全身而退,為自己掙到了崇高的榮譽。這次出來的女孩兒顯然也相信自己還有那樣的幸運她揮舞著戰旗,揮動著自己燃燒的青春,敵人將在這火焰中化為灰燼,理想世界明天就會在她那沸騰的熱血中誕生……她陶醉在這鮮紅燦爛的夢幻中,直到被一顆步槍子彈洞穿了胸膛,十五歲少女的胸膛是那麼柔嫩,那顆子彈穿過後基本上沒有減速,在她身後的空中發出一聲啾鳴。年輕的紅衛兵同她的旗幟一起從樓頂落下,她那輕盈的身體落得甚至比旗幟還慢,仿佛小鳥眷戀著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