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中流砥柱 (233)新軍銜(1 / 2)

軍令信件是六月二號這一天發送的,在河南的淮軍原本按照計劃,已經需要渡過黃河,最少出動一鎮和中軍鎮合起一萬五千人的兵力,再加上內衛和民夫五萬人左右,渡河北上,由河南進入河北,攻掠直隸其餘地方,一直北向到張家口與大同等地,切斷由北京往山西沿線的邊地,剩餘一鎮的兵力,直接由河南,到時分一團兵力渡河北上,與中軍鎮的騎兵一起夾擊山西,這樣,在年前幾個月內,整個北方除了外‘蒙’之外,可以停兵休息了。

不過河南的事情辦的並不順手,一切不消說得。

淮軍軍驛在路上換了三次馬,六月三日中午時間,已經趕到歸德城外。

不過淮軍主力已經開始南下,趕往三河尖。

三河尖地處河南與湖北‘交’界的信陽府內,後來設縣為固始縣。因為境內河道,是河南南部的商業重鎮,撚子在被趕出皖北後,便攻下此處做為老營。境內商民百姓極多,撚子打豪強搶商家,分發給貧苦百姓,之間幾次大破官軍,河南與湖北清軍不能製,所以原本被淮軍打的魂不附體的撚子殘餘居然又鹹魚翻身,重新闊了起來。

當然,這也是淮軍故意為之。當時淮軍之力不及北方,而且並未公然反清,很多事情不能痛快去做。倒是撚子既然扯了反旗,自然事事可以隨心所‘欲’。於是撚子雖不是淮軍盟軍,在那兩年也委實是幫了些忙,撚子兵鋒盛時,在河南南部橫行,一度曾經打到過山東,除了皖北不敢去,連湖北的主意也是打過。

他們與太平軍同聲連氣,都是義軍。在淮軍打擊之下有點忌憚,若是換了以往。早就受太平軍的冊封,兩家盟好共謀天下了。

不過等淮軍入河南之後,一切不消說得。先是第九鎮在淮南一帶西向,把撚子看在三河尖不能動彈,然後第九鎮又索‘性’又半打半勸,把撚子從三河尖往河南內部趕,十幾二十萬人的撚子淒涼的緊,竟是無法反抗,當時淮軍頗有讓撚子繳械徹底投降之意,不過撚軍五旗合議。卻總是議而不絕。

好在淮軍要和河南清軍會戰,總算是把撚子脖子上的絞索給暫時去掉了。觀察了半個月後,撚子五旗見機的快,趁著淮軍兩鎮合力把勝保和袁甲三往死裏揍的時候衝破防線,全部又回到了三河尖內內方圓數百裏內盤踞。

到這時候,什麼雄心壯誌也沒有了,躲在三河尖看看風頭再說。撚子內部裏倒有一些頗富雄心壯誌地青年頭目,不過現在輪不著他們當家,所謂過河攻略陝甘。或是到湖北再闖天下的想法,老輩們卻是沒有一個人讚同。撚子起事,原本就是為天下太平著想,而不是一已富貴。後來起事地幾個大掌旗先後死去後。公推賴文光為首,山東一戰賴文光死,後來撚眾分散,不少頭領敗逃,張宗禹原本有逃命機會,不過想想天下事不可為,無謂多傷人命,索‘性’就在皖南找了一個清官投案。坦然受死。

撚軍內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現在淮軍在淮安做的,撚子們並不太清楚。不過在淮北和鳳陽、廬州、泗州等地所行,這些皖北人出身地撚子們心裏卻是清楚的很。

為惡通敵心向大清的大士紳當然被內衛殺的血流滿地,再不敢作祟。而那些普通的中小地主,隻要有苦害佃戶‘逼’死傷害人命的,卻也被殺掉不少。皖北原本各府都不富庶,而淮軍一至,兩年之間,整個皖北就沒有再逃荒的人群!淮軍不在乎天下士紳心寒,一個擁有這樣暴力機器的集團隻是等人投誠,愛來或不愛,悉聽尊便。事實上,淮軍越是在各地肅反,各地統治越是穩固,收益也是大為增加,人力和物力資源越發豐厚,而越是這樣,遠近聞名地所謂官紳士大夫,願意投靠淮軍的也是極多。

一‘門’三兄弟的薛家,因為全家的身家‘性’命都在淮軍之內,原本是中等地主的薛家索‘性’隻留下百畝土地留做祖產,其餘一千多畝地全部分給佃農,而因為薛家在淮軍中的勢力,這樣的舉動,在江南官場與士紳中引起的震動當然不小,而敢與薛家為難的士紳當真是鳳‘毛’麟角,內衛地殺氣,當真是讓人躲在江南也害怕啊。

這麼著一來,撚子裏願意繼續闖‘蕩’的人就越發少了起來。當初大夥結夥立旗,就是為了百姓們過好日子,現在淮軍眼瞅著要得天下,而撚軍卻給淮軍扯後‘腿’,實屬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