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是讓聽眾重新想起剛才的經曆,或者你剛說過的話或展示的內容。回憶法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它不僅能夠重複你之前的觀點,幫助聽眾加深印象,還能夠加深你與聽眾的關係。我們隻能記住一些有線索可尋的信息,而通過回憶,則正好可以尋找到這些線索。回憶法可以用於聯係新觀點或者總結前麵的發言。
回顧聽眾之前的經曆或發生的事
通過回顧之前你和某位聽眾之間發生的事情,聽眾會對你所陳述的觀點印象深刻,同時也表明你就在聽眾中間,與和他們緊緊連在一起。這種回顧可以是一個笑話,可以是前一位演講者說的話,也可以說說剛才有聽眾的手機響了或是評論一下剛才聽眾的發言。
舉例來說,在我的《魔力公眾演講》的培訓班上,我曾這麼說:“如果你沒有在演講中加入對比的成分,聽眾會逐漸失去興趣,他們會打開筆記本電腦,看看自己有沒有收到新郵件。”我說這話的時候,一個主持人就正在看著自己的電腦,而且大部分聽眾都注意到了。所以我一邊說:“聽眾會逐漸失去興趣,他們會打開筆記本電腦,看看自己有沒有收到新郵件。”,一邊用手指了一下那位主持人。
聽眾哄堂大笑,而笑聲過後,他們也會更加牢記我的話。回顧法總是有著神奇的魔力,每次我使用這種方法時,我都能感覺到聽眾的反應,無一例外。
回到舞台上的某個位置
在提到演講中的每個觀點時,你都可以選擇一個特定的位置,在講完之後就換另外一個位置,這樣一來你就創造了一條線索。在聽眾的頭腦裏,這個特定的位置和你的特定的觀點或故事就自然而然地聯係起來。
設想一下,一位演講者在舞台的某個位置講述自己祖父的葬禮,然後走到另外一個位置講述自己第一次約會的經曆。然後,他又走了回去,在講述祖父葬禮的位置開始講自己在婚禮上跳舞的故事。聽眾們會怎麼想呢?
是的。聽眾們會想:“他在祖父的葬禮上跳舞了嗎?”確實,如果你忽略了特定位置的作用,聽眾們就無法明了你的觀點,而如果你在舞台上某個位置設下了線索,就不要隨便走過去以免聽眾摸不著頭腦。
當然,如果後麵你還要再提及之前講過的故事,你就可以重新走回剛才的位置,即回到舞台上的某個位置。這樣做的另一個好處是在演講結束時,你可以在這些特點的位置重新總結你的觀點,使之更加形象、更有意義。
通過肢體語言給語言設定線索
你可以通過肢體語言給演講中的某句話、某個詞組設下一個線索,以便之後重新回顧。如果你這樣做了,那麼之後就不用再重複自己說過的話,而隻要再做一遍那個手勢或表情就可以了。
比如在我的演講《母親的勸勉》裏,我就使用了這種方法。“我媽媽和其他各位家長都坐在房間的右邊,評委坐在左邊。我使出渾身解數表演大曲膝,我看向評委——他們麵無表情,(同時,我自己做出一個麵無表情的樣子)我再看向母親——她滿麵笑意(說到這裏,我也笑了一下)。”
“我賣力地做著旋轉,看向評委——依舊表情木然,朝母親看去——她笑得更開心了。”(在說到麵無表情和微笑的時候,我將這兩種表情重新演繹了一番,好讓聽眾能夠回想起我剛才設下的線索。)
“隨後,我又開始認真表演大踢腿。”
我再次瞄了眼評委——還是板著臉,母親呢——笑容依舊。”(說這句話時,我沒有說“板著臉”和“微笑”這兩個詞,而是隻做了這兩種表情,聽眾就心領神會,因為這兩個表情都是早已設定好的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