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讓引發笑點,必須讓聽眾了解背景設定。很有可能你的笑話能讓俄羅斯的聽眾發笑,但對美國聽眾卻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反之亦然。這是因為有些聽眾了解笑話背景,而有些卻並不熟悉。
鋪墊越少,“笑”果越好
美國著名的喜劇演員傑瑞·宋飛曾經說過:“我會花一個小時的時間將8個詞的句子縮短為5個詞。”前麵鋪墊的越少,笑話就越搞笑。因此,盡可能地言簡意賅,因為冗贅的描述會削弱幽默感。
還記得之前提到過的球棒的笑話嗎?人們一般會這樣講這個笑話:“為了說服你們的聽眾,你們需要有自信,真誠,要有論據,要繪聲繪色……還要帶上一根揍人的球棒。”如果你這樣說,幽默感就沒那麼強了,是不是?演講要簡潔。笑話更要簡潔。
留心現場情境
要留心現場的情境。同樣的笑話,對於同樣的聽眾而言,有時很搞笑,有時則不然,這取決於當時演講的情境,即演講的當天,聽眾的坐姿或者聽眾在演講前發生的事情。
舉個例子,一天之中,聽眾在下午比在上午更容易發笑。喝酒也會影響人們的笑點。聽眾的年齡層次大致決定了他們喜歡聽的笑話類型。如果聽眾相互之間挨得很近,他們會更容易發笑,因為笑聲具有傳染性。
如果聽眾沒有發笑,並不意味著你的笑話不好笑,很有可能是因為當時的情境不合適。所以要發揮幽默感,就要注意當時現場的情境。
喜劇源於悲劇
悲劇往往能夠催生幽默。一些喜劇演員有著非常悲慘坎坷的人生經曆。但你可能會嫉妒他們。為什麼呢?因為這種悲劇的人生有超多笑點。搜腸刮肚地翻出你人生中的糗事、囧事吧。加上恰到好處的情緒和表達,你一定能讓這些悲劇故事散發出喜劇的色彩。
確認聽眾了解背景設定
如果聽眾聽不懂前麵的鋪墊,他們不會在你時發笑。要盡可能確保將背景設定表達清楚。對你來說很清晰明了的事情,對聽眾來說就不一定了。
對白是幽默的一大來源
演講中,幽默感要麼來源於情感反應,要麼來源於人物對白。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你要在演講中加入更多的對白。這樣,你不僅能夠讓你的演講更加具有視覺效果,還能毫不費力地增強幽默感。在演講中加入更多對白,聽眾會聽得更開心。
精確的數字更具幽默感
精確的數字比更具幽默感。舉個例子,你可能會說:“我爬上了一座426.5英尺高的鐵塔。”
當你用精確數字的時候,你的故事會更具可信度,這表明你很清楚自己在說什麼。
不僅如此,精確的數字給聽眾提供了一個故事背景。如果我清晰地記得那個鐵塔的高度是426.5英尺而不是大約400英尺,說明這對我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因為有可能我被這個高度嚇得要死。背景故事會讓數字變得更加有趣。
扮演無生命物角色
試試讓無生命的物體或者動物說話,這會很有趣。將自己視作一輛車、一個漢堡或者一條小狗。比如這樣說:“我的狗正看著我,好像在說‘喂,你再不帶我出去溜溜的話,我就在你的拖鞋上撒尿。’”
幽默的“三”原則
相聲喜劇教材裏有很多製造笑點的法則,但其中大多數並不能照搬到演講中來。大多照這種法則講出來的笑話質量並不高,也很不自然。但有一種法則是你需要了解的。
一般來說,照這個原則創作的笑話,在任何演講中都非常有“笑”果。這個方法就是“三”原則。
鋪墊由兩部分組成,構成故事大背景;是另一個部分,它要跳脫出之前的設定。比如之前所提到的“球棒”笑話,“要自信”和“真誠”是先前建立在聽眾腦海裏的設定,人們會據此推測接下來的內容可能是“要有好口才”或者“要飽含激情”之類。但是他們卻聽到了完全意料之外的“球棒”。這就是這個笑話好笑的原因了。
現在,你已經知道了笑話是怎麼構成的了。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創作笑話的過程。首先,設下一個鋪墊。比如:“為了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你需要……”。接著,你要列出能夠續接上之前邏輯的十個單詞。比如:“要有創意”、“要有目標”、“永不言棄”等等。
再列出十個完全不同的、能夠誇張地延續之前設定的單詞。這十個詞中的某個詞將會成為跳脫出設定,製造笑點的妙語。比如:“有一個有錢的爸爸”、“繼承一筆遺產”、“搶劫銀行”、“與銀行家滾床單”、“娶比爾·蓋茨的女兒”等等。
不要將笑話完整地寫下來。要先列出兩組單詞!這點非常重要。現在,在第一組單詞裏挑出兩個你認為可以與之前設定最為相符的單詞,再從第二組單詞裏選出一個與設定完全相反的單詞,至此,你的笑話就寫好了。讓我們來看看這個笑話吧:“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你需要有創意、有目標。還有……需要有個有錢的老爹。”
幽默的“三”原則就是:A、B、1(即妙語)。對於A和B,列出10個普通的單詞。對於1,列出10個帶有誇張性的單詞。在A、B、1這些單詞組中各挑出幾個單詞。這個規則用起來非常有效而且還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