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有三個多月,又一艘貨船,帶來十幾個大清國的小少年。這是陳公公留下的人,買來的奴婢,陳公公訓練他們當丫鬟小廝,這些孩子自然管陳公公叫起了管家老爺,留學過來的人,開始教這些孩子英語和當地風俗,陳公公還隻會說些你好、早上好之類的話語,孩子們有的,都敢上街買菜了,少年學習,比老人快得多了。
終於,弘曆到了,他在泰晤士河邊的碼頭上,見到他曾經熟悉的身影時,忍不住淚流滿麵。弘曆也是激動不已,他拉起給他磕頭行禮的陳公公,激動的手都有點哆嗦。囹圄生活,讓一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變得沉默而抑鬱。
陳公公親自趕著馬車,把弘曆帶進倫敦的住宅。弘曆看著異國風情的房屋裏,按大清國人的習慣,擺放著各式大清國的家具,心裏不禁感慨萬千,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把失去的一切,都奪回來。
他這些年,被秘密送到蒙古東邊的哲裏木盟,那裏天寒地凍,幾十裏沒有人煙,他被禁在一個小牧場裏,出門,都有十幾個成天練武的侍衛跟著,不能接觸到任何他熟悉的人和事,也聽不到外麵任何的消息,可把他悶壞了。終於得救,他經過半年的船上生活,看到陳公公,他的心裏,那份激動和感慨,都像那澎湃的海潮,一股腦地湧上來。他見陳公公親自趕著馬車,明白這邊的境況,不是很好,當時事情來的實在突然,陳公公不可能帶那麼多金銀出來,看來,他的複國大業,任重而道遠,艱難險阻是少不了的了。
弘曆見到父親,心裏五味雜陳,父親的身體,似乎比當年還有好一些,人變地老了些,但臉色卻顯得比較健康,神色,也不像當年那個身中丹毒,一臉暴戾的模樣,而是平和、慈祥。
“兒臣見過父皇!”他恭恭敬敬地跪下,行了大禮。
“免了。”雍正神色沒有他想象的激動模樣,平靜地讓他奇怪。
“去盥洗一下,休息去吧,一定很累了。”弘曆心裏一酸,父親何時這樣和他說過話呀,這才像個父子之間的對話。
“那,兒臣去了。”
“嗯,去吧。”
陳公公在雍正被困時,從雍王府裏,偷偷運出去了些金銀玉器,他在揚州、杭州這些富庶之地,處理了一些之後,就帶著一個會洋文、去過英國的來到倫敦,買下這個莊園。弘曆見莊園挺大,也挺奢華,心裏還有幾分滿意。
英國佬比大清國的人,似乎更喜歡享受,弘曆來到自己住的地方,臥室、書房、夫人房間、衛生間一應具有,有兩個小丫鬟端著盤子,上麵放著換洗的便衣,
木質浴池裏,已經放進了熱水,一個小廝,幫弘曆脫了衣服,扶他躺了進去,弘曆舒服地,真的想睡覺。他任由伺候的人,幫他洗好,換上衣服,攙了出來。
“爺,你看,這房間裏,還有什麼需要的?”
“我想睡了,明天叫你。”弘曆不客氣地把陳公公趕走了,他可比老爸會享受,也愛享受,就算還有重任在肩,那也急不得,不是嗎?
第二天,弘曆聽了陳公公彙報,心裏頓覺得沉重起來,他們除了有點錢,可用的人手,非常少。好些還是不能托付重任的死士。比如,留在英國的這幾十個留學生,他們已經習慣英國這樣的生活,不想再回到大清那種皇帝獨裁的日子。(盡管英國也是,但獨裁程度沒那麼重)
國內,陳公公也找過幾個人,這些人,都表示終於大清,陳公公剛開始還不明白,為何不說忠於雍正。後來他明白,國人安寧的日子過久了,不想過那種太過提心吊膽的日子,朝裏幾位雍朝的重臣,打著忠於大清國的名義,都投靠八王爺和老十四了。再說,雍正奪了十四的皇位,本就是很多人心裏這麼想的,現在還位,他們認為理所應當。
弘曆有種無力感,他決定先適應倫敦生活,看能不能在這邊有所圖謀。(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