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精神在宇宙中的探索漫遊經曆了三個階段:邏輯階段、自然階段和精神階段。與此相對應,黑格爾的哲學體係也包括三部分: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邏輯學由存在論、本質論和概念論三部分構成。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都屬於邏輯學的展開,因此又叫應用邏輯學。自然哲學研究自然,精神哲學研究人和社會。自然和人都是邏輯學“外化”而成的哲學,自然哲學包括了物理學、生物學和化學。精神哲學分為主觀精神、客觀精神和絕對精神:主觀精神分為人類學、精神現象學和心理學;客觀精神包含法哲學和曆史哲學;而絕對精神是一個純粹精神領域,它主觀又客觀,它是藝術哲學、宗教哲學和哲學史。黑格爾認為自己的哲學是絕對精神的結束,他把握了絕對真理,他是世間萬物的終結者,是上帝的自我意識。至此,黑格爾完成了他的哲學體係,體係卻又不幸地淪為模式。
????黑格爾的哲學體係就是一個圓圈圈,是以自我意識為,經過三個階段,回歸於絕對精神。是“精神超出自我,分裂自我,異化自我,同時又回到自我”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精神以邏輯為原則,以對立統一為動力,循環往複,自然、人、社會、國家、法在循環中產生,世界萬物的豐富性在循環中展現。黑格爾說這個先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而獨自存在的絕對精神就是上帝。黑格爾本人並不是基督教哲學家,他早期的著作裏也不時地批判基督教,那為什麼黑格爾要把絕對精神說成是上帝呢?其實,“上帝”一詞內涵豐富,很多哲學家都將自己哲學的核心概念歸結到上帝,比如說,斯賓諾莎就曾說“實體即上帝”,但這個“上帝”卻並非基督教中的上帝,而這些哲學家也不是傳統的教徒和上帝論者。
????黑格爾之所以將絕對精神歸結為上帝,除了可以使絕對精神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外,還因為這個“上帝”可以保護黑格爾免受迫害。盡管人們讚美黑格爾是哲學大神,但大神背後也“拖著一根庸人的辮子”。為求自保,黑格爾不得不將自己哲學的革命意義深深掩藏在“上帝”的廢墟中。
????在黑格爾看來,邏輯是存在的基礎,精神是萬物,因此思維的規律和實在的規律不可分割。然而建立在矛盾律基礎上的傳統邏輯隻適合日常生活和科學,卻並不適合哲學思考。哲學要達到更高的真理,需要包納不斷變動的全部實在,於是黑格爾提出了新的方法論:概念辯證法。這種辯證法類似於植物從種子到果實再到種子這樣一個發展過程。即命題+反命題=合題。雖然赫拉克利特也曾這樣提過,但黑格爾明確指出合題不是對命題和反命題的簡單克服,而是對它們的揚棄。在康德看來曾是真理守護神的矛盾,在黑格爾那裏開始居於事物的中心,黑格爾第一次把整個自然的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寫成一個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
????閱讀黑格爾與康德的哲學,人們都會產生“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感。黑格爾將康德創立的德國古典哲學推至頂峰,他本人也成為德國古典哲學的集大成者。所謂“古典”,本是形容建築物莊嚴豪華、雄偉瑰麗,而德國哲學也有此特點。黑格爾的世界是一個理性統治並支配著一切的世界,曆史偶然性事件、個體主觀性動機背後都有一種必然性在起作用。曆史變遷猶如不死鳥,不死鳥在柴堆裏焚燒死了自己,卻又在灰燼中孕育出一個活潑嶄新的生命。黑格爾極為崇拜拿破侖,他謳歌拿破侖是“騎在馬背上的世界精神”,英雄有時的所作所為很難為普通民眾所能理解,他們的一生也大都寂寞孤獨,這是因為英雄最接近絕對精神。黑格爾又說“仆人眼裏無英雄”,仆人每天伺候英雄吃喝拉撒,他眼中全是英雄不為人知的一麵和瑕疵,英雄的光暈也迅速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