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小鬼笛卡爾(1 / 3)

偉大的哲學家笛卡爾是累死的;

偉大的哲學家笛卡爾是累死在一位名女人手上的;

那位女人芳名:克麗斯蒂娜,瑞典女王。

如果瑞典中央電視台有《感動瑞典》節目,那笛卡爾同誌一定會在此節目上被授予“感動瑞典十大傑出人物”之“人民的哲學家,女王的好家教”等榮譽稱號。

其頒獎詞為:從數學到哲學,從幾何坐標係到“普遍懷疑”,從《方**》到《哲學原理》,從法國到瑞典,五十四載春秋風華,一遇女王香消玉殞,他思故他在,他就是近代哲學的掌門人——笛卡爾。

笛卡爾同誌的光輝事跡被全球媒體大肆渲染,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感動了無數哲學粉絲,卻令其他哲學家心生不忿,其中羅素和薩特紛紛表示不滿,於是向組委會提出申訴:哥經常上幾百人的大課,經常搞萬人演講都沒被頒獎,這廝不過就是教了幾天哲學課,還是小班製一對一麵授,怎麼就被評為勞模了?

對此,組委會的回複是:你要是死了,我們明天就頒獎給你。

羅素和薩特於是堵在組委會大道上,抗議裁判的不公正待遇,號啕大哭,導致後續比賽延後1小時舉行。組委會在不得已之下,授予羅素和薩特“哲學精神特別獎”。不過話說回來,這種給女王當家教的好差事,為什麼就能把笛卡爾活活累死?這事我們還要從頭講起①。

笛卡爾是個早產兒,他先天不足,能活下來基本就是個奇跡。於是,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當別的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時,笛卡爾躺在床上睡覺;當別的小兒郎背著書包下學堂時,笛卡爾依舊躺在床上睡覺,因為身體孱弱,笛卡爾得到了早自習和晚自習的豁免權,於是乎,他一天中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床上度過的,並一輩子樂此不疲。戀床癖患者笛卡爾在溫暖舒適的床上,被滋生出無數靈感。比方說我們都知道的,他躺在床上一抬頭看到屋頂牆角蜘蛛在織網,於是受啟發遂創立了笛卡爾幾何坐標係;再比方說他躺在床上太久一會兒做夢一會兒清醒,似夢非夢,似虛還實,怎樣區別夢境還是現實?於是他又提出了大名鼎鼎的“我思故我在”。

所以,當喜歡溫暖的笛卡爾到了瑞典,斯德哥爾摩的嚴寒立刻讓他哆嗦得吃不消了,加之尊貴的女王殿下偏又喜歡早上五點起床聽哲學課,於是可憐的笛卡爾最後連戀床和睡懶覺的優良習慣都無法保持下去。四個月後,笛卡爾終於累倒了,他被診斷為肺炎,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談起哲學家笛卡爾,我們中國學生普遍耳熟能詳,因為他在我們中學政治課裏上鏡率極高。比方說:下麵哪句哲學命題體現了西方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A.人是人媽生的妖是妖媽生的

B.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C.我思故我在

D.風動?幡動?仁者心動

官方正確答案:C

什麼?有同學提出質疑,D也是主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拜托,請認真審題,是西方!D是慧能說的。

而實際上,這道題並沒有正確答案。

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在中學政治課裏被簡單粗暴地歸結為“主觀唯心主義”,老師會告訴你,因為“我思考所以我存在”非常片麵,反駁的例子也可以隨手拈來:植物人機器人雖然不思考,可不是也存在嗎?

如果笛卡爾的這句哲學命題這麼容易就被人駁倒了,那他的近代哲學開山鼻祖的地位就是吹出來的。然而,笛卡爾在哲學史上的地位非常之高,和他同時代的哲學家培根、霍布斯、伽利略、斯賓諾莎都無法與他相提並論。正所謂熟知不等於真知,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的涵義十個人裏有九個人都沒有真正明白,這句命題不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那麼簡單,也不涉及唯心主義唯物主義。這句命題本是個認識論命題,笛卡爾本人也不是主觀唯心主義哲學家,他是一個強調精神和物質都是獨立實體,且並存獨立的“二元論”觀點持有者。中學政治課本裏給某一個哲學家“貼標簽”的做法的確太簡單粗暴、斷章取義了。我們不能為了襯托“唯物主義”的高貴形象,就非要將“唯心主義”刻畫成瑕疵紕漏明顯,令人嗤之以鼻的傻醜憨。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早已不是簡單的孰是“好人”孰是“壞人”的三歲小兒之爭。殊不知,某些簡單粗陋的唯物主義有時還不及精致的唯心主義對人類社會更有用些,列寧說:“聰明的唯心主義比愚蠢的唯物主義更接近於唯物主義。”另外,再容我客觀地說一句,推動人類哲學史發展的,其實更多的是唯心主義哲學。

言歸正傳,我們該如何正確理解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呢?先看兩個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