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顆啟蒙星:互為死對頭的伏爾泰(1 / 3)

很多人知道SM,但他們不知道SM是哪兩個英文單詞的縮寫;

很多人知道S代表Sadism,M代表Masochism,但他們又不知道這兩個英文單詞的學術來源;

比起薩特,很多人更著迷於薩德,我知道,比起薩德侯爵的哲學思想,你更想聽因薩德名字而命名的Sadism。

說到底,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有一個人他堪稱流氓中的大師,大師中的導師,他就是大師康德的絕對偶像——讓-雅克·盧梭。

哲學界文學界有一個讓我非常討厭的習慣,那就是:為賢者諱。比方說,盧梭那些個泡妞把妹拍婆子的破事,要是到了他們筆下,一定會肉麻兮兮地變成:啊,是真名士自風流!不過,對於盧梭,他們的為賢者諱計劃直接泡湯,因為和其他需要娛記蹲家門口深度挖掘隱私八卦的哲學家相比,盧梭實在太省事,他直接在自戀式自傳體文學《懺悔錄》中,大言不慚地向世人宣告了他那令多少人瞠目結舌又麵紅耳赤的怪癖。

《懺悔錄》一出,眾人皆驚。於是乎,盧梭同誌在有些人眼裏簡直是敢作敢當的學術巨星,在另外一些人眼裏不過就是猥瑣老流氓。要是盧梭哪天在網上發個帖子,那麼定會出現以下幾種回複:

ID:康德:沙發,激動呀,樓主你成就了我。俺為了讀你的《愛彌爾》都忘記下午四點出門散步,柯尼斯堡那群傻子現在還以為教堂的鍾壞了呢。P.S.樓主我把你的正麵清晰**照供在書房了,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

ID:叔本華:板凳,k!連我的偶像康德都說好,樓主絕對差不了。@黑格爾,黑傻蛋,你娃兒別整那些哲學垃圾了,趕緊過來膜拜大師吧!

ID:拜倫:樓主威武,我要為樓主寫詩!

ID:雪萊:讚,我也要寫,我也要。

ID:羅伯斯庇爾:誰有樓主qq?我想去圍觀樓主真人!

ID:羅素:樓主就是一流氓,樓主的思想導致了希特勒的極權!

ID:以賽亞伯林:奇怪了,樓主好鬥,粗鄙,缺乏教養,怎麼這麼多人頂帖?

其實,曆史上寫《懺悔錄》的盧梭不是第一個,比方說,奧古斯丁也寫過《懺悔錄》,可人家在字裏行間都流露出對上帝的畢恭畢敬,對自我行為的深刻批判。然而,到了盧梭這裏,《懺悔錄》被堂而皇之地寫成一個暴露癖患者的自白書,雖然在書中盧梭對自己的諸多惡劣行徑直言不諱,但他沒有絲毫的羞恥感,相反,盧梭認為自己很天真,是外麵的世界太凶殘,自己從頭到尾都是個被命運玩弄的無辜可憐人兒罷了。

盧梭寫了一本還不過癮,又繼續寫了《對話錄:盧梭評判讓-雅克》《一個孤獨散步者的遐思》。通過盧梭在這一係列自白書中的描述,我們基本把握了盧梭的一生。縱觀他的一生,是經曆豐富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的一生。如果盧梭有履曆表,那“職業”一欄他會填:學徒、家教、小偷、小白臉、男仆、遊吟歌手、浪漫作家、哲學家。話說盧梭這娃從小就沒了媽,不靠譜的爹又因為惹上官司遠走他鄉,盧梭基本上靠著寄人籬下窘迫寒酸地長大,缺乏管教的他曾因為撒謊偷盜差點成為“問題少年”,還好高雅的書籍拯救了他,使他能懸崖勒馬沒進一步發展成少年犯被抓進監獄。盧梭在16歲那年,投靠了貴婦華倫夫人,華倫夫人那年二十有八,風韻撩人,街頭少年盧梭哪見過這陣勢,頓時被華倫夫人的光輝母性形象秒殺,從此拜倒在華倫媽媽的石榴裙下,和華倫媽媽開始了一輩子剪不斷理還亂的不倫之戀。

當啟蒙運動大師伏爾泰譽滿歐洲之際,盧梭還依舊是那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白臉,被美貌風韻的華倫媽媽包養在古宅。盧梭的發跡很偶然,有一天,他去看望被關在監獄的好朋友狄德羅,平日裏電線杆子上要麼貼著“祖傳秘方,專治××病,一針見效”,要麼貼著“辦證1364759××××”,可那天卻出乎意料地貼著第戎學院關於“藝術和科學的複興是否有助於敦風化俗”題目的有獎征文小廣告,盧梭看到廣告後小宇宙爆發,回家立刻投了一篇稿子名叫《論科學與藝術》。關於這個有獎征文,當其他競賽對手都在文中回答“是”並列舉一二三點試圖證明時,盧梭劍走偏鋒地回答“不是”!盧梭認為,藝術與科學根本不能敦風化俗,相反,正是科學和藝術的出現,人類的自由遭到了扼殺。盧梭的反其道而行之,果然吸引眾多眼球,他的論文立刻拔得頭籌,一夜之間,盧梭聲名大噪。

盧梭在《論科學與藝術》一文中的思想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九個字:反文明純天然複古風。

盧梭認為科學和技術源於人類的惡,人們迷戀天上的星星,於是有了占星術天文學;人們想實現自己的野心,於是有了雄辯術;人們因為貪戀吝嗇,於是有了幾何學;人們因為不切實際的好奇,於是有了物理學。科學與技術不是人類的福祉,而是對人類的詛咒。

盧梭強調純天然,推崇自然哲學。盧梭的自然包括清新的大自然界,但更多的是強調人的自然狀態,即人在進入社會和文明之前的狀態。人在自然狀態下,人性本善,自由平等。盧梭的自然哲學,不禁讓處在技術泛濫核爆炸整容成風時代的我們,捫心自問:工業文明必然帶來幸福嗎?

盧梭倡導複古風,一輩子哼著《想回到過去》,內心充滿著對田園生活的無限遐想,他眼中完美的社會應該落英繽紛,阡陌交通,雞犬相聞,黃發垂髫,怡然自樂。盧梭認為高貴的德行在今天這個墮落肮髒的社會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隻有回到人類社會的早期才能找到它。盧梭極力讚揚柏拉圖倡導的古代斯巴達社會。在盧梭看來,男女之間的關係最好也要返璞歸真:小男女心生歡喜,小樹林裏約個會,生了孩子歸女人養,這樣又簡單又省事。盧梭這個觀點倒是和咱們《詩經》裏描述的情節雷同純屬巧合:“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盧梭雖然是啟蒙運動的傑出代表,但他實際上是啟蒙運動的一個異類:啟蒙運動的大多數都出身名門望族,羽扇綸巾風度翩翩,畢業院校也是“985”與“211”,名專業名導師,走的是“精英主義”路線;而盧梭則是草根出身,社會底層,沒上過學,連學校大門都不知道朝哪個方向開。除此之外,盧梭穿衣戴帽極為拉風,他經常裹一件亞美尼亞長袍,此舉動在那群講究鮮衣怒馬、側帽風流的貴族眼裏,無異於秋褲外穿逛王府井西單。他們瞧不起盧梭,盧梭更看不上他們,他們強調理性主義,盧梭就強調感情至上;他們認為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盧梭卻認為私有製是不平等的起源,應該根除。

1753年,第戎學院第二次開展有獎征文活動,這次的題目是《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嚐到甜頭的盧梭當然不能放過這樣的機會,他再次躍躍欲試摩拳擦掌,投了一篇名為《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的論文,可惜這回他老人家名落孫山,未能獲獎。然而,正是這篇落選的論文對人類曆史的進程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盧梭認為人類的不平等有兩種表現:一種是自然的不平等,如高矮,美醜,健康與否;而另外一種是政治、經濟的不平等,而這是後天造成的,而私有製正是這些後天不平等的起源。盧梭把人類社會的發展狀態分為“自然狀態”與“社會狀態”,在國家和社會產生之前,人類處於“自然狀態”,人人自由平等,沒有壓迫、權力和奴役。然而,隨著私有製的發展,人類進入“社會狀態”,出現了貧富分化戰爭暴政奴役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