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讀者(1 / 1)

哲學的意義是什麼?

如果讓哲學家來回答這個問題,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門。

擅長詭辯的蘇格拉底立馬會反問你:什麼是意義?

老實憨厚的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會說:哲學是神學的婢女,我的哲學是為了讓人類更好地信仰上帝,阿門;

笛卡爾會說:我的哲學是為了確立人的主體性;

黑格爾會說:理性主宰著一切,我的哲學是為了確定理性的至高無上;

馬克思會說:他們都喜歡解釋世界,我的哲學要改造世界;

維特根斯坦會說:哲學的爭論是因為日常語言的錯誤用法,我搞哲學是為了不搞哲學;

……

思想不同,流派不同,答案斑駁迥異。

但所有的哲學家們都會在哲學的終極意義上達成一致:哲學是為了追求人類的至善和幸福,哲學關乎著人類的生存。

不過,這種宏大敘事般的終極意義對於那些過著普通平淡世俗生活的人們而言卻遙不可及。對此,丹麥哲學家克爾凱郭爾曾雲:“哲學是人生的保姆,她會照看我們,但不是奶媽,她不會哺乳我們。”克爾凱郭爾詼諧地諷刺著哲學家:“哲學家是一群善良好心的家夥,他們願意幫助別人進入理論,但除了他們荒謬而又呆板的嚴肅性和重視理論的態度,還有些關於他們的瘋狂的事跡。他們同情那些過去的人們,認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沒有完善,並且不可能有公正客觀的理論體係裏,但當你詢問他們新的體係時,他們總用新的借口搪塞你:不,還沒有完全準備好,新的體係就快完成了,將在下個星期天前完成。”盡管如克爾凱郭爾般犀利的哲學家們善於犀利地自嘲,可在外人眼裏,這群瘋狂的哲學家們依然可以魅力十足地接受著後世的頂禮膜拜。

對於個體而言,哲學的意義就在於它的“無意義”。學習哲學也許不會使你升官發財,升職加薪,大多數哲學家本人也被思想本身折磨得痛苦抑鬱,氣質異於常人。然而,對於人類整體而言,哲學意義非凡,哲學是人類的精神家園,人類的尊嚴恰恰來源於人類的思想。人類該何去何從?為了滿足欲望,我們製造工具,發展科技,生產出令人眼花繚亂的更多商品,然而這一切卻並未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幸福。為了攫取利益,人類相互廝殺,為了滿足消費欲望,我們苦心鑽營,人類也不曾料到自己有一天竟會淪為這些工具與商品的奴隸。為了避免沉淪,哲學以它從不懈怠的批判精神,指引著人類的進步,就算某天人類社會如桃花源般完美,哲學家們仍然可以從中挑剔出毛病,苛刻地繼續完成他們的批判。哲學是一種超越,超越時代的缺陷與不足,超越人類的那些痛苦與孤獨,指引著人類永遠以誇父追日般的熱情孜孜不倦地追求著終極自由與幸福。

如果你熱愛思想,那些艱深晦澀的大部頭的哲學著作卻總令你望而生畏,止步不前,那你不妨嚐試下本書吧。早些時候,當有人向我抱怨有心學哲學無奈看不懂時,我開玩笑地回答說,我會給你寫一本歡樂版通俗哲學史,於是有了早期信手塗鴉以網絡日誌形式隨意寫的《哲學十二釵》,意外的是,這種寫作方式竟然在網絡上吸引了很多的讀者,我也從此嚴格要求自己爭取寫好每一篇。一路走來,我驚喜不斷,驚喜於自己竟然能持之以恒地寫下去,更驚喜於在這個功利的消費主義時代還是有這麼多的青年人對哲學充滿了熱愛。這些網絡日誌得到編輯的青睞,故集結成冊,成為《不瘋癲,不哲學》。

本書依舊采取“哲學十二釵”的紀傳體編排方式,分為正冊和副冊。每一“釵”或是一位哲學家,或是一雙哲學家,或是某個哲學流派。“哲學十二釵”正副冊的劃分也是依據各釵的思想魅力與影響力。所謂正冊,也就是十二冠首哲學家之冊了。當然,在排名順序上免不了作者本人的主觀喜好,難免有不客觀之處,加之作者水平有限。懇請各位讀者朋友們見諒並批評指正。

為了便於讀者更好地了解思想之間的繼承和發展關係,把握哲學史的發展脈絡,本書還設置了編年體的編排,這種敘述方式按照時間順序和哲學流派的劃分,閱讀完《不瘋魔,不哲學》也就大致把握了哲學史的發展脈絡。

最後,該如何使用本書呢?作為一本通俗讀物,本書重在思想啟發與調動起大家閱讀哲學的興趣,當哲學家本人那些鮮活的思想被各種書本凝固化,本書試圖提供另外一種認識哲學家們以及他們思想的新方式。本書更像是哲學盛宴前的開胃餐前酒,能夠刺激讀者們的欲望,滋補身心,健胃消食,拉近每一位普通哲學學習者與精深哲學思想之間的距離。在此需要強調的是,對於任何哲學學習者而言,嚴肅的原著閱讀不可替代。

哲學家帕斯卡爾曾說:“能嘲笑哲學,這才真是哲學思維。”

衷心地希望這次閱讀能對讀者有所裨益。

哲不解

2013年6月於清華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