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戰逐步展開(2)(3 / 3)

會議經過充分討論之後,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由陳雲起草,反複討論,並報中央由毛澤東修改,最後形成了《關於東北形勢及任務的決議》。因為是在7月7日的會上通過的,所以又簡稱為《七七決議》。決議明確了必須樹立長期艱苦奮鬥的思想準備,必須承認目前自己的弱點,必須依靠群眾、自力更生,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決議強調,能否真正把農民發動起來,是我黨在東北成敗的關鍵。因此,凡是可能下鄉的共產黨員,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分資格,統統都應當到農村去。

羅榮桓曾就《七七決議》說過這樣的話:“這一決定對東北有很大意義,也可以說是轉變的關鍵。”

根據《七七決議》的要求,大量的工作隊下到了農村。據統計,當時東北共有12萬名幹部下農村,包括從張聞天這樣的老革命到剛參加革命的青年學生。這樣就在東北掀起了一個深刻的農村革命新高潮,前麵所介紹的土改、剿匪等熱潮,就是在這種方針之下逐步形成的。

在東北局擴大會議前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對東北所有部隊的編製陸續作了一些調整。調整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去年10萬大軍進東北時,各部隊都還使用原來的番號,對於統一指揮不大方便。一年來根據形勢不斷變化而建立的若幹軍區,與現在的實際情況也出現了不少差距。統一調整並重新編製之後的東北民主聯軍係列如下:

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林彪。

副總司令周保中、呂正操、蕭勁光。

副政治委員彭真、羅榮桓、高崗、陳雲。

第一參謀長蕭勁光(兼)。

第二參謀長伍修權。

政治部主任譚政。

政治部副主任周桓。

後勤部部長葉季壯。

後勤部政委楊至誠。

總部直轄四個軍區(原北滿軍區撤銷):

鬆江軍區司令員李天佑,政委張秀山。

合江軍區司令員方強,政委洛甫(張聞天)。

牡丹江軍區(不久並入合江軍區)司令員李荊璞,政委李大章。

內蒙古人民自衛軍興安軍區司令員阿思根,政委哈豐何。

整個東北地區除原北滿地區由東北局直接領導外,在東北各地設立以下三個軍區:

西滿軍區司令員黃克誠、政委李富春,副司令員洪學智。西滿軍區下轄三個軍區:

嫩江軍區司令員倪誌亮,政委劉錫五。

遼吉軍區司令員鄧華,政委陶鑄。

龍江軍區司令員葉長庚,政委王鶴壽。

遼東(南滿)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蕭華,副司令員吳克華、曾克林,副政委江華、莫文驊。遼東軍區下轄兩個軍區:

遼寧軍區司令員張學思,政委白堅。

遼南軍區司令員吳瑞林,政委林一山。

吉林軍區司令員周保中、政委陳正人,副司令員陳光、副政委張啟龍。

東北民主聯軍所屬部隊編製如下:

一縱司令員萬毅,副司令員李作鵬、梁興初,副政委周赤萍。

二縱司令員劉震,政委吳法憲。

三縱司令員程世才,政委羅舜初。

四縱司令員吳克華,政委彭嘉應。

六縱司令員陳光、政委賴傳珠,副司令員楊國夫、副政委劉其人。

炮兵司令部司令員朱瑞,政委邱創成。

騎兵司令部司令員賀晉年,政委張榮。

護路軍司令員蘇進,副司令員王光文。

此外,在北滿還有七個獨立師,南滿還有三個獨立師。在總部之下還有軍政大學、炮兵學校、工兵學校、航空學校。

1946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將晉察冀軍區的熱遼縱隊和冀東縱隊劃歸東北民主聯軍建製。熱遼縱隊司令員黃永勝,政委朱其文;冀東縱隊司令員詹才芳,政委李楚離(194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進一步決定,將晉察冀軍區下屬的冀察熱遼軍區劃歸東北民主聯軍建製,由程子華任代司令員兼政委,李運昌、陳奇涵、黃永勝任副司令員,黃火青任副政委。其下又轄三個軍區:熱河軍區、冀東軍區、冀熱察軍區)。

據1946年10月整編之後的統計,東北民主聯軍總人數為32.4萬人。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