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談談打打(1)(3 / 3)

稍後,隨著蘇軍的撤退,在本溪、四平方麵進行激戰的同時,我北滿部隊從4月15日到28日陸續從國民黨委派的行政官員手中解放了長春、哈爾濱和齊齊哈爾三座大城市。解放長春由七師擔任主攻,共投入了2萬兵力,殲敵1.8萬人;解放哈爾濱由三五九旅擔任主攻,殲敵5000餘人(哈爾濱城內原來沒有國民黨的軍隊,但當蘇軍撤出時,竄入了大批土匪武裝);解放齊齊哈爾也是以七師為主力,殲敵3000餘人。

情況十分明顯,四平以北的地區大部都已被我占領,國民黨軍隊要想由南向北發展,不通過四平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樣,我軍剛占領的戰略要地不可能拱手送出,國民黨方麵要向北發展又非攻占四平不可。

四平之戰,就這樣明明白白地擺在了雙方指揮員的沙盤上。

林彪親自去了四平。杜聿明呢?他不在東北,他在秀水河子戰鬥之後就去北平治病。他患的是腎結石,就在黃克誠攻占四平的前一天,才在北平中和醫院中開刀割去了一個左腎,這時還躺在病房裏。當在向蔣介石請病假之時,他就做好了找一個可靠的助手來代行指揮的準備。他向蔣介石保薦了鄭洞國。

由於杜聿明的關係,鄭洞國於1946年3月初到達錦州,擔任了東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長官,代行長官職權。由於他剛到東北,而熊式輝無論是從官階還是從資曆,都比他要高,所以鄭洞國未馬上接手軍事指揮,還是讓這時也在錦州的熊式輝在負責。

國民黨軍隊要向北進攻,首先得解決沈陽地區的後顧之憂,因為我軍在這個地區還有不少兵力。而我軍則有意要將沈陽地區的敵軍拖住,不讓其北上四平,以便配合四平的戰事。這樣,南路的戰事就先打起來。熊式輝和鄭洞國利用在兵力上的強大優勢,從3月18日開始,短期之內,新六軍陸續侵占了遼陽、鞍山,五十二軍侵占了撫順,七十一軍和九十四軍侵占了海城、營口。我軍以不爭一城一地得失的原則出發,這些城市都是主動撤離的,有生力量並未受到什麼損失。4月1日開始,新六軍的十四師和五十二軍的二十五師兩次進攻本溪均被我擊退,敵五十二軍副軍長鄭明新和敵二十五師師長劉世懋被我擊斃。兩次本溪保衛戰,我軍殲敵5800餘人。

4月18日,杜聿明出院回到沈陽,決定在本溪與我軍做一番較量。

因為他了解到,我軍當時在本溪地區有10個旅,加上地方部隊共有10萬多人。在他回沈陽之前,國民黨軍二十五師和十四師向本溪進攻兩次的失敗,說明了本溪守軍的力量之強大。如果不解決這一支強大的力量,沈陽地區就不可能控製在他們的手中。所以,杜聿明調動了七十一軍和新六軍,加上原來的五十二軍,共5個師8萬多人,於4月28日分三路向我發起進攻。我遼東軍區的三縱、四縱和保安三旅在蕭華的指揮下對敵軍進行了頑強抵抗之後,5月3日撤出本溪。本溪保衛戰雖然未能保住本溪,但達到了一個主要目的,就是把將近兩個軍的敵軍拖在了沈陽地區,消滅了敵軍1.1萬人,這對於北邊的四平戰役是一個很大的支持。

熊式輝對四平的進攻是從4月上旬開始的,所投入的主力是新一軍1和七十一軍。本來,蔣介石要求他必須在4月2日以前占領四平。由於我軍在本溪等地拖住了敵人,所以四平的戰事是在本溪戰事結束之後才開始,這段時間,使得在四平的原山東一師、二師、七師,原華中三師,萬毅的七縱和原三五九旅等部隊得以修築了不少工事。

從4月8日開始,我軍先在四平以南、昌圖以北地區對來犯之敵實施運動防禦,節節抵抗,已經殲敵5000餘人,敵八十七師基本上被我全殲,直到4月17日,新一軍才進到四平近郊。4月18日,敵新一軍由鄭洞國指揮(新一軍軍長孫立人當時在英國接受授勳,不在部隊),在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分三路向四平外圍陣地發起正麵進攻,敵七十一軍則企圖從西邊迂回至四平與長春之間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我七縱、三師、七師、保安一旅等部在百裏防線上和敵人展開了激烈爭奪戰,一直打到26日,戰況呈對峙狀態。鄭洞國下令暫行停止進攻,向杜聿明要求增加兵力。

對於我東北部隊來說,能夠在陣地戰中擊退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王牌軍新一軍在飛機坦克配合下的進攻,這還是第一次。當捷報上報中央之後,毛澤東十分高興,他在27日的回電中說:

(一)四平守軍甚為英勇,望傳令嘉獎。(二)請考慮增加一部分守軍,化四平街為馬德裏(按:四平又稱為四平街。

馬德裏為西班牙首都,1936—1939年西班牙內戰時,西班牙人民陣線曾在此進行著名的馬德裏保衛戰,得到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的聲援和支持)。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