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談談打打(3)(1 / 3)

為了能夠避開敵人力量最強的地區而繼續保持南滿和北滿的聯係,決定確保東部山區的根據地而放棄安東,集中兵力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所以除了安排四縱少數兵力保護軍區機關轉移之外,將三縱、四縱和遼南獨立一師的兵力都用來阻擊敵人。10月19日,東北局批準了遼東軍區的方案,並在電報中說:“如敵集中較大兵力向安東進攻,則我軍應主動地做放棄安東的準備,不可打被動的挨打的仗,仍應集中兵力找分散的小股敵人一個一個的殲滅。今後東北的勝利主要就靠這種作戰方式,和徹底的堅持農村遊擊戰與群眾工作。”

也就在10月19日,國民黨軍的五十二軍率先從本溪向安東方向發起進攻。我四縱在經過了兩天阻擊之後,主動後撤。敵軍的第二師於10月25日進入安東。敵軍的二十五師是用美式摩托化裝備的部隊,師長李正誼在滇軍(五十二軍、六十軍、九十三軍都是滇軍,都是從越南海防用船送到東北來的)中以善於長途奔襲、迂回包抄見長,有“千裏駒”之稱。這時,李正誼率部搞大迂回,孤軍深入,與其他部隊拉開了距離。

而寬甸以西的新開嶺地區是一個打伏擊戰的好地方。蕭華和程世才決定在這裏打一個殲滅戰,遂調集了8個團的兵力,布下了一個口袋陣。

10月30日,敵二十五師接近了新開嶺,我四縱十一師與之接火。由於這裏山頭比較多,不能迅速結束戰鬥,雙方激戰兩天之後,杜聿明派飛機空投彈藥支援,並派出了3個師的援軍。11月2日,在敵人的援軍到來之前,我四縱發起猛攻,終於將敵二十五師8000餘人全部殲滅,生俘敵師長李正誼、副師長段培德。我軍在戰鬥中也付出了傷亡近2000人的代價。

新開嶺戰役是我軍一年來在南滿打得最漂亮的一仗,也是東北解放戰爭中首次全殲敵人一個整師的殲滅戰,參戰部隊受到了毛澤東的讚揚。

五、陳雲來到七道江

新開嶺戰役雖然勝利了,但南滿地區的形勢卻愈來愈嚴峻了。一方麵,我軍主力大多去了北滿,南滿的兵力不足,加上地方部隊,總數不到6萬人。加上根據地尚未鞏固,而且還在不斷縮小,兵源補充和後勤保障都相當困難。另一方麵,敵人的兵力很強,杜聿明按其“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方針,將其兵力集中在南滿使用,對我形成了很大的壓力。

當我軍在新開嶺殲滅敵軍二十五師的同時,國民黨軍的五十二軍不僅占領了安東、鳳城,七十一軍還占領了桓仁和通化。通化是我軍進入東北之後苦心經營的重要後方基地,通化的失守對我軍在南滿的活動有很大的負麵影響。在國民黨軍隊的不斷進攻下,我南滿根據地不斷縮小,到11月中旬,隻剩下緊靠鴨綠江的臨江(今吉林省白山市渾江區)、長白、濛江(為紀念東北抗日英雄楊靖宇將軍,後改名為靖宇縣)、撫鬆四個原來工作和群眾基礎都不算好的貧窮縣。嚴冬將至,部隊即將遇到更為困難的局麵。

就在這種時候,進入東北之後長期主持北滿工作的陳雲主動要求到南滿去,作為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的蕭勁光也要求去南滿。經東北局研究同意之後,他二人於1946年10月27日離開哈爾濱,經牡丹江取道朝鮮,走了整整一個月,直到11月27日才到達當時遼東軍區所在地,鴨綠江北岸的臨江。

陳雲和蕭勁光一到南滿,立即召開會議宣布了中央和東北局關於堅持南滿鬥爭的指示,並宣布了東北局的決定:成立東北局南滿分局,對南滿的黨政軍工作實行統一領導。南滿分局由陳雲任書記,遼東軍區司令員由蕭勁光擔任,政委由陳雲兼任,蕭華任遼東軍區副司令員兼副政委。

這時的南滿的確是十分艱苦、十分困難,天寒地凍,衣食不繼,隊伍減員嚴重,彈藥無法補充,群眾尚未發動起來,根據地又大大縮小。

軍區機關、遼寧省委和安東省委機關、主力部隊和地方部隊,共約10萬人壓縮在縱橫都隻有100公裏的山林之中。黨內、軍內大多數幹部群眾都打算向北滿轉移,沒有信心繼續在南滿堅持。

在經過了一番調查研究之後,12月11日在七道江(在今吉林省通化東南)召開了由蕭勁光主持的師以上幹部會。蕭勁光提出了“以軍事反清剿為主,以有力的遊擊兵團深入敵後,廣泛開展遊擊戰爭,破壞敵人的清剿。在廣大農村恢複政權,遲滯與打擊敵人的新進攻,主力集中於適當位置,準備於敵人進攻中消滅其一部,配合遊擊戰爭”的行動方針。但是,廣大幹部不理解,不同意,思想無法統一。蕭勁光隻好派人去請陳雲到會。

13日,陳雲在大風雪中來到會場,與大家討論了一整天。陳雲指出了南滿局麵的嚴重性,更指出了南滿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他將南滿的現狀比為“風雨飄搖下的豆油燈”。他又把整個東北的國民黨軍隊比喻為一頭頭向北滿的牛,把南滿比喻為牛尾巴。他說:我們抓住了牛尾巴,這頭牛就無法狂鬥;放開了牛尾巴,這頭牛就橫衝直闖。所以,我們必須抓緊這條牛尾巴,要堅持南滿鬥爭。當然很難,但是如果往北滿撤,在嚴冬中翻越長白山,部隊必然要損失不少,何況主力到了北滿仍然要打仗,要犧牲。主力走了之後,地方部隊可能完全難保。如果在南滿堅持,雖然會有一些犧牲,但能拖住敵人,打擊敵人,為全局做貢獻,更何況我們是“背靠沙發”作戰(指背靠朝鮮和蘇聯)。由於三縱和四縱的很多領導幹部都是土地革命時紅一方麵軍的指戰員,陳雲以五次反“圍剿”的經驗教訓做比較,鼓勵大家以毛澤東反“圍剿”的戰術來打擊敵人,主動打到敵人後方去。陳雲的分析既高瞻遠矚又實事求是,以蕭華為首的多數幹部被陳雲的分析所折服,讚成堅持南滿的決定,這才統一了思想,通過了“鞏固長白山區,堅持敵後三大塊(指軍區所屬的三個分區)”的總方針,並對軍事行動做了全麵的安排,決定在4個縣23萬人的根據地基礎上將主力打到敵後去大鬧天宮,打擊敵人。就在七道江會議結束的當夜,亦即1946年12月14日夜,主動請纓打到敵人後方去的四縱就派出十二師在江燮元師長、潘壽才政委的率領下作為第一梯隊從橫路一帶出發,向海城、莊河方向插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