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談談打打(3)(2 / 3)

在東北解放戰爭史上,七道江會議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在南滿地區的鬥爭史上更是一次決定命運的會議。會議所堅持的正確路線和策略得到了中央和東北局的支持,並在今後的鬥爭中取得了不斷的勝利。

六、四保臨江

陳雲和蕭勁光在長白山帶領軍民進行艱苦卓絕鬥爭的同時,杜聿明和鄭洞國也在不停地向我發動進攻。12月17日,敵軍出動了6個師的兵力,其目標是打通通化、輯安(今集安)一線,占領我當時南滿的指揮中心臨江。1946年12月27日,鄭洞國還將他的前線指揮所移至通化。

我南滿部隊按照七道江會議的精神,一改後退防守的被動作戰為主動向外線出擊。12月18日,四縱繼十二師已經插至敵後,又避開敵人的據點,在胡奇才司令員率領下,十師和十一師兵分兩路同時向西深入敵後,在新賓、本溪、撫順、桓仁、寬甸的廣大地區活動。由於這些地區沒有國民黨軍的大部隊,我四縱隻用十幾天就攻克據點20餘個,殲敵3000餘人。這就使鄭洞國不得不把準備進攻臨江的兵力調出兩個師來用於防守。而我在內線防守的三縱也不再被動防守,而是在運動中先後殲敵1700餘人。民主聯軍總部又派東滿軍區的3個師配合南滿作戰,迫使鄭洞國調了4個師北上。1947年1月19日,我三縱將敵五十二軍二師的進犯之敵擊退,全殲一個營,粉碎了敵人對我根據地的進攻,“一保臨江”戰役勝利結束。這一仗是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下打的,部隊減員中將近一半是由於凍傷,最困難時,陳雲和蕭勁光把自己的警衛班都解散了。雖然是如此艱苦,但終於取得了勝利,對大家是一個極大鼓舞。

在南滿軍民“一保臨江”時,按照東北民主聯軍總部關於“堅持南滿,鞏固北滿,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滿緊密配合,主動打擊敵人”的總方針,為了從全局上調動敵人、支援南滿,林彪決定抽調部分力量,趁鬆花江封凍的時機出兵江南,尋機打擊敵人。為此,他將前線指揮部移到鬆花江之南的雙城。

1947年1月5日,我一縱三個師全部越過冰凍的第二鬆花江(鬆花江的主要支流),向分散在各處的新一軍守軍尋機進攻。第一仗,從新一軍手中吃掉了重要據點其塔木;第二仗,在張麻子溝伏擊前來援救其塔木的擁有8輛裝甲車的全部美式裝備的敵新一軍一一三團,全殲該團1100多人;第三仗,消滅了前來援救其塔木的敵一一二團1200多人。我軍還破襲了吉長鐵路和中長鐵路,進逼德惠、農安、四平,迫使杜聿明從南滿和西滿抽調兵力北援。這就是後來稱之為“三下江南”中的“一下江南”,共消滅新一軍將近三個團。

我軍保臨江和下江南的行動,使杜聿明不敢再輕率從事。為了對付我軍在南滿的根據地,杜聿明在通化成立了由五十二軍軍長趙公武主持的第三綏靖區。

1月30日,在鄭洞國的指揮下,以4個師的兵力再次進攻臨江。我軍事前有所準備,由三縱和四縱的第十師在三天之內兩次對來犯之敵發起攻擊,共消滅了敵七十一軍的一個團,打死敵五十二軍一九五師副師長何世雄。四縱的第十一師則插向敵後,突然襲擊寬甸、輯安一線,還攻入了桓仁縣城。進攻臨江的敵人隻好退守通化,我軍取得了“二保臨江”的勝利。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