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戰略抉擇(4)(1 / 3)

衛立煌急向蔣介石報告,蔣介石當然清楚我軍打錦州的嚴重性,他立即電召衛立煌到南京,要衛立即派出沈陽的軍隊西進援錦。衛立煌心中當然反對,但不便當麵爭吵,就說等回沈陽後認真研究。蔣介石就派參謀總長顧祝同和衛立煌在9月26日一同飛到沈陽,要顧祝同監督衛立煌立即派兵增援錦州。衛立煌最怕被圍城打援,特別是從沈陽西進,其間有遼河、大淩河和饒陽河三條大河,完全可能被解放軍層層截斷,分別包圍,所以他認為現在派兵援錦無異於投食虎口。他隻同意從沈陽空運一個軍支援錦州,並建議顧祝同安排華北軍隊從葫蘆島增援錦州。而沈陽駐軍的主力九兵團司令廖耀湘則建議趁機將沈陽和長春的軍隊完全撤進關內,放棄東北。三人爭了一天,毫無結果。第二天,蔣介石來電,仍然要衛立煌將沈陽軍隊拉出去增援錦州,衛立煌和廖耀湘仍然堅決不同意。衛立煌甚至斬釘截鐵地說,如果葫蘆島方麵不出兵,隻是由沈陽方麵出兵,“一定會全軍覆沒”,他願和顧祝同立軍令狀。顧祝同與衛立煌是同輩,他無論怎樣用蔣介石的命令來壓,衛立煌還是堅持己見。顧祝同無奈,隻好單獨找廖耀湘施加壓力。廖耀湘1926年才入黃埔當兵,而顧祝同早在1924年就是黃埔教官,在顧祝同麵前,廖耀湘不能直接頂撞,就說能否先把沈陽的軍隊調出一部分向新民方向移動,給林彪增加一些壓力,以後怎麼辦,下一步再說。顧祝同隻好帶著這個方案回南京向蔣介石彙報。不過,他們三人在沈陽的這一番爭論,竟然用去了三天最寶貴的、可以說是最要命的三天時間。

就在沈陽城中顧祝同等人爭論不休的三天中,我攻打錦州前線部隊進一步加強了對錦州的包圍,錦州機場被我炮兵破壞且又在我炮火控製之下,已無法使用;塔山被我攻占之後,錦州和錦西之間的聯係已被完全切斷;興城被我攻占之後,東北敵人與關內的陸上聯係已被完全切斷;錦州北邊的重要據點義縣已被我包圍。現在,錦州和整個東北的國民黨軍隊與內地的聯係,除了空中之外,就隻剩下了一個葫蘆島海軍基地了。

林彪決定先打義縣。

義縣在錦州以北,距錦州約50公裏,與錦州之間有鐵路和公路相通,是錦州北麵最重要的戰略據點。從北邊南下的三縱、二縱五師和炮縱主力早已按照林彪的命令將義縣包圍。9月17日,在三縱司令員韓先楚的統一指揮下,我軍開始縮小包圍,掃清攻城的障礙。

義縣守敵是九十三軍的暫編二十師,師長王世高率其部下強迫大批民工在義縣修築了大量工事,加上義縣本身有相當高大的城牆,攻起來並不輕鬆。為了一舉攻破義縣的城防,當我軍在10月1日發起總攻時,東北野戰軍的炮兵司令員朱瑞把近百門榴彈炮擺在義縣城北大淩河的對岸,他要對自己建立起來的炮兵的進攻能力進行一次檢驗,為攻打錦州進行一次預演。當朱瑞的強大炮兵發言之後,義縣守敵根本就沒有了招架之功,高大的城牆被轟垮40多米,我軍衝進城之後隻用了半天的巷戰就全部占領了義縣,生俘了王世高,創造了我東北野戰軍對城市攻堅取得成功所用時間最短的紀錄。

可最令人遺憾的是,就在戰鬥已經結束時,朱瑞為了觀察炮火延伸射擊的具體情況,了解炮轟城牆的火力應當如何改進,他親自來到城牆邊進行實地考察,不幸踩中了敵人的地雷,犧牲在大決戰剛剛打響的戰場上,時年43歲。朱瑞——這位我軍炮兵的主要建立者,他不僅是在東北戰場上,而且是在整個解放戰爭中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最重要的指揮員。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唁電中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