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能免去無數為難。我送阿容去讀書,也不單是為了那裏有名師哩。”
吳王妃聽得有理,覺得有了盼頭,用心教導兒子。三郎本性聰慧,在與吳王妃過了磨合期之後,看圖識字學得倒蠻快,隻是虛詞依舊是個大難題。吳王妃又發現,因為聽不到,這孩子特別容易專心。
如是數年,三郎比入學年齡晚了兩歲,父母、祖母親自送到了崇道堂去考入學試。鄭琰拿著他的卷子發現,這孩子的字極有靈氣,旋即恍然,因為他能夠專心。因為針對入學試作過訓練,數學知識還相當好。
鄭琰當場拍板把他給收了進來,又帶蕭祈去見各位老師。崇道堂有一種類似班主任的導師製度,每個學生都要分個導師來帶著。蕭祈家長還擔心沒老師願意接手,周王太妃已經決定纏一纏鄭琰,實在不行就讓她親自帶班。沒想到,夏侯霸與周邊為了搶這個學生,差點大打出手。
——這孩子安靜啊!不妨礙大家宅~
真是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理由。蕭祈最後選擇的是周邊作導師,因為夏侯霸的專業他不太熟,但是對於周邊那裏的新奇物事,一個小男孩子非常非常喜歡。
鄭琰又親自把這個特殊生領進教室,告訴學生:“蕭祈是自己考進來的,隻是不過聽力上略有欠缺而已。人各有癖,癖如周先生,就是不愛說話,此又一周先生耳。”
蕭祈初到崇道堂,是受了一點小波折的,家裏大家都讓著他,到了學校就不是這樣了。好在校規極嚴,欺負也欺負得比較克製,周邊那裏又有許多好東西,勾住了他即使委屈得哭鼻子,還是想上學,想看許多同齡人一起玩,想跟周邊那裏的木頭架子們打交道。
周邊也越來越喜歡這個學生——專心,又不會打擾老師。
與文學不同,做過幾何證明題的人都知道,理科講究個因果,就這一種關係,簡單!因為什麼什麼,所以如何如何。
兩師徒又有一個共同的愛好,不愛說話,隻愛比劃。也不知道周邊是怎麼想的,他寧願用眼色、手勢,也不想開口——這其實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的科學家喜歡安靜。
如此過了數年,蕭祈的畢業考試裏,書法是優等,語文是不及格——後補考兩年通過,唯獨數學等學科,他得的是滿分,成為學校裏的一朵大奇葩。最後根本不用他爹為他求爵,他畢業之後因為這方麵的長處,入了將作,還主持了蕭複禮陵的修建工作。
然而,他對科學最大的貢獻,卻是建立了係統的光學。由於是個特殊的學生,鄭校長對他也比較照顧,鄭校長的資源不少,尤其是玻璃。為了教這孩子發間,鄭校長給了他數塊鏡子,照著看口型。沒想到蕭祈話沒學說會,倒是對這些鏡子玻璃什麼的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
鄭琰隻好放棄了她的“特殊教育”,又見蕭祈拿周邊的近視鏡玩,又順手給了他一堆鏡片兒。過了兩天,蕭祈一頭汗地拉著她的袖子讓她看好玩的。鄭琰帶個都呆了——媽蛋!這小子發明了望遠鏡!
蕭祈到底是個小孩子,導師自己玩自己的,他也玩他自己的,把鄭琰給的鏡片兒立桌子上站起來排隊,不小心把一塊凸鏡放到了凹鏡後麵,趴桌上一看,把他嚇了一跳——怎麼周先生的門牙這麼大?!
鄭琰:OTZ。她回去就默默地把壓箱底的那個望遠鏡給了蕭祈。
蕭祈從此一發不可收!他發現玻璃是個好東西,於是堆起自認憨厚,但是已經不傻了的狐狸笑,遞給校長大人一張清單……
鄭琰接到學生的勒索信,整個人都覺得不好了,蕭祈這小東西不但要玻璃,還要三棱柱、各種凸凹程度不等的鏡片等等等等,因為要“科研”。真是難為他學會了科研這麼抽象的詞!鄭琰覺得爪癢!
鄭琰知道不少光學知識還教學生做過潛望鏡,崇道堂也教這些,但是,她的記憶是不完整的。蕭祈則不同,他是一點一點由淺到深地研究出來的。尤其難得的是,他這是自己建立的係統。
光學在當時的應用已經很常見了,最著名的就是眼鏡。但是,蕭祈的望遠鏡橫空出世,還是把世人嚇了一跳,旁的不說,在軍事上的應用,是很多腦筋靈活的人一下子就能想得到的。欽天監還把這個用到了天文觀測上,並且磨磨嘰嘰地請求撥款定製大號望遠鏡
於是就有人說“蕭三生而聾啞,焉知不是上天不欲其泄漏天機?”蕭複禮感其言,又因這望遠鏡確實挺好用,終於有了借口賜爵蕭祈。
原本是為了讓他能點快樂的日子,類似於“吃頓好的好上路”,結果兒子弄出這麼一出來,吳王夫婦已經完全不知道要說什麼好了。
蕭祈的事跡還沒完,又因師徒平素隻好以眼色手勢招呼,居然讓他整理出一套手語來!隻可惜這套手語在當時的情況下,沒有辦法推廣給天下聾啞人,鄭琰遺憾地把這書印了幾十本,各處收藏“留待後來者”。
鄭琰沒想到的是,她閨女極其天才地把手語在另一個地方給推廣掉了——宮中。
宮中需要安靜,禁喧嘩,尤其是在大場合裏,上頭帝後坐著,你們在底下交頭接耳算什麼呢?還有就是為了交換意見,如何把主子們伺候好了,光靠眼色,還有錯的時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