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春華上表顧皇後,請宮中服侍之人學習手語,這樣既能交流意見,也能不發出噪聲,還能讓人享受到舒服的、不會因為溝通不良而出糗的服侍。
久而久之,大臣們也學了幾個簡單的手勢,別說,在公共場合,這樣的手勢對維持秩序是很有幫助的。
然而亦有譏諷者,稱手語是“廢殘之人所用,於今內宮外朝皆廢殘也”。架不住好用,一直就這麼延續了下來。又因宮女至年而放歸,民間有聾啞之人,久而久之也跟著學會了一二。手語居然借此而得到推廣,亦不能不說神奇了。
蕭祈因為兩大貢獻 ,被賦予了一個詞“身殘誌堅”,天知道,他隻是聽不到聲音,所以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裏而已——這話是他自己說的。
————————————————————————————————
在最初的一段時間裏,崇道堂是各自然、社會科學的集大成者,許多學科的體係雛形追本溯源都要追到這裏,原因無他——環境寬鬆,而且學生有錢有閑。這裏立意就不是以做官為目的,但是偏偏因為學生、老師身份的特殊,出來的幾乎都做官了,要麼就是做官夫人去了。這就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被人稱為“吃多了撐的”。
但是,這些“吃多了撐的”的人,卻有意無意做了許多對促進社會發展有益的事情。
鄭世鳳的排名靠前非止是因為他是個傳說中的“社會學家和女權運動先驅”,事實上,他獲得這兩個稱號是被迫的。身為一個男人,即使家族傳統是比較尊重女性,即使社會現實是妹子彪悍得不能用“軟妹”來形容,他的內心還是有那麼一點淡淡的“性別的自傲”的。他能成為婦女之友,純是別人給他加了這麼個名頭,兼周圍都是凶殘女性的不得已之舉。
真正促成他排名靠前的重要原因是——使整個社會重視起女性的特殊作用,為女性贏得了政府性的保護,由於這種政府性的保護,反過來又與生產力的發展一起,促進了女性的解放。*思*兔*在*線*閱*讀*
在這上麵推了一把手的,當然是伍輝,由於他的存在,使得糧食產量大增,可以養活更多人口。於是,新的社會問題在四百年後出現了——這麼些的人口,農忙的時候自然是全家老少齊上陣,閑下來呢?打架鬥毆嗎?最早的時候,可以墾荒,開出更多的田地來,國家可以開疆拓土。等到了這些達到一個飽和了,社會問題也就凸顯出來了。
有些人就去兼職做小商販,促進了社會產品的交換,也促進了產出地經濟的發展。隨著市場的擴大,另一個問題也出現了——產品不夠賣的。反過來又對生產提出了要求。
~李政篇~
李政,理政,多好聽的名字啊!
李政,男,著名世家李氏出身,他的祖先是人稱李神仙的李神策君。李神策做過宰相,還是首相,頗有眼光,也很有許多著名的段子流傳下來。最著名的不是他的毒舌,而是某次被周王太妃擠兌得跳牆。大笑之餘,史家評曰:“人言神策目下無塵,據此觀之實有宰相胸懷”。
李政小朋友出生的時候也比較悲劇,也不知道是為什麼,他前麵已經夭折了三個哥哥了,為了把他養大,從他生下來,家裏就決定把他當成個女孩兒養。
在七歲之前,李政不叫李政,他叫四娘。在七歲之前,他沒穿過女孩子襖裙以外的衣服。在七歲之前,他爹不得不同意他娘教他紡線繡花。幸虧有許多堂兄弟,也有許多表兄弟,也沒讓他跟姐妹們一起玩,這才沒有產生性別偏差。隻可恨耳朵上還是被穿了耳洞!
終於,他七歲了,李爹李娘開心地把他換了一身男裝,送去讀書了。學校大廳,照著創始人的銅像叩了個頭,李爹李娘很開心地道:“夫人,孩子交給您了,您給看著。”千萬要讓他長命百歲啊!
李政也很開心,從此他就是四郎啦!李政在學校裏如魚得水,撒歡兒打滾兒,越來越健康活潑。唯有一樣不開心,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時候印象太深還是怎麼的,姐妹們說起什麼紡織繡花的,他總要忍不住插兩嘴。
感覺好坑爹!
還好,大家女子,做這些的時候也不算特別多啦,然而因為這點強迫症,李政就悲劇了。他居然還思考起什麼樣的織機用起來省力,什麼樣的紡車紡線更有效率來!
李爹李娘看他這樣,幹脆在假期的時間讓他去自家開設的工場裏巡視。彼時賤籍已廢除,市場興旺,世家也遮遮掩掩地辦起了工場,雇些無地或是農閑之人紡織,又按照一定標準,向農婦收布匹轉賣。既因政府之重視,女性地位提高,又因生產力之發展,使許多女性得以在世家開設的“作風有保證”的工場裏做工。
李政發現,市場好,人口多,許多人等布用,卻發現沒有布。
他就是愛琢磨,忽然想在學堂裏的實踐課來——如果把這些過程拆分,每個人隻掌握一定的技術,就會越來越熟練,效率也就越來越高。又憶起之前想過的機械問題……李政抓起張紙就往外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