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吃都很有效,不過,說不定是體質的關係。建議你也試一下,當然藥量別像我這麼大,因為你是個女孩子。”
像這種有點“酸溜溜”並且是先退後進的說話技巧,才能讓女性產生“那麼我也吃吃看”的心態。反之,若直接拿著藥和開水給對方:“如果認為我在騙你,吃吃看就知道了。”這樣一定會引起女性的反感。
女性和男性的基本想法本質上就不同,如果男性本身不先退讓半步的話,根本無法帶動女性,何況隻是小小的“退半步”,應當不難做到。想一想跳“探戈”舞時,一開始起步總是男的退半步,男女舞步才能和諧。
要打動女人心,不妨試試“凡事退讓半步”的建議,這是男女之間,特別是夫妻之間很靈驗的二個策略問題。過去,男女之間經常是由女性“退讓半步”:做妻子的從來不敢和丈夫並肩而行,總是退後半步默默跟隨著丈夫,用這種實際行動表白“我永遠跟隨著你”。就算是熱戀中的男女大多也是如此。
不過,現代女性已不再凡事退讓了,而是肩並著肩、手牽著手,凡事要求男女平等。甚至,還經常可見男性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尾隨在後的情形。
到底該由誰先讓步,完全視你自己所能掌握的“權力”來決定。不過,之所以將“退讓半步”列為受女性愛戴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因為它在掌握女性個性方麵是個相當重要的技巧。
男性應當隨時保持“凡事退讓半步”,可以說是一種明智的生活哲理。
在女性麵前,男性應當隨時保持“凡事退讓半步”的生活哲理。
例如,當我們外出後回到家,發現原本亂七八糟的衣櫃竟然收拾得一塵不染,不用說,一定是能幹的妻子整理的。正待心喜,卻發現想要的襯衫不見了,這個時候,如果直接問:“我的襯衫怎麼不見了?”事態可就要大大不妙。原本對方是基於一片好意,就算得不到一聲“謝謝”,也不該受責備啊!像這種帶責備性的問法,常會使女性認為自己“多此一舉”。,結果,往往因這種微不足道的疏忽,而刺傷了女性的心。在男女平等,男女分擔家務的今
天,很多夫妻“感情不和”就是這樣引起的。
如果類似的事情一再發生,將使妻子變得凡事畏縮、消極,以致喪失對丈夫的感情。粗枝大葉的“爺們兒們”就常常犯同樣的錯誤,而且始終不知問題的症結所在。更何況,現在獨生子女組成的家庭較多,很多“小獨苗”就是在父母百般嗬護下長大的,別指望女人天生就會做飯、洗衣、帶孩子,能收拾一下衣櫃就是相當大的“付出了,哪怕是農村出來的孩子也是如此,況且很多農村的生活條件不比城裏差。
“收拾得真幹淨!是誰幫我做了我想做的事?”
“當然是你能幹的妻子啦。”
謝謝你,你本來就是一個賢惠的妻子!”
如果能一開始先給予這樣的稱讚,然後再詢問襯衫不見的事情,情形就會比較好。如此先退半步再向前邁進一步的技巧,女性的警戒係統就不會拉響警報了。女性的這種心理可以說是相當有趣而微妙。
女性的這種心理和貓咪很相似。貓咪對於陌生人突如其來的擁抱動作,不是懷著警戒心逃得遠遠的,就是用爪子反擊;但是,如果事前先呼喚它的名字,摸摸它的頭,再將貓咪抱起來一般就不會有事了,說不定還會磨蹭著身子向人撒嬌,隻因為它已經對這個陌生人產生了好感。這種傾向不僅貓咪有,女性也有。
至於小狗,則支配的欲求較強,即使在電線杆上小便也是為了做下領域的記號,很明顯,小狗的排他性較貓咪要強很多;不過,貓咪也會做出相同的記號,但是卻代表著敦親睦鄰的“親和性”行為。
讓一步海闊天空
男性對待女性最不情願做到的大概就是“讓步吧!但是對於前來求援的女性,男性又很樂意伸出援手,即使女性提出的要求略嫌過分,他們也隻是一笑置之。
尤其見到女性撒嬌:“再也沒有人能幫我了嘛!”任何男性聽了這句話多半都會骨頭酥軟一半,隨後即使嚐盡苦頭,也會不以為苦。不過,同樣一件事,若要求男性“讓步”,而非“請求幫忙”的話,男性的心理防線馬上就會警惕起來。
女性對“讓步”這種事十分敏感。就某一層意義來說,在男權至上的社會,可以說完全是由“女性讓步”所形成,並非女性不敵男性,而是基於男女生理構造的不同。此外,女性又身負傳宗接代的責任,才始終拜居男性下風,這隻能說是“不戰而敗”。
但是,一旦麵臨對方“讓步”,女性便會一反常態,與個人意誌唱反調,強要對方無止境地讓步。
這種失控的反感,或許就是現代家庭中男性經常被壓迫得始終抬不起頭來的緣故吧!做丈夫的出於無奈,隻能一再地對妻子讓步。
事實上,這種“讓步”也算是一種非常高明的戰略,絕非像其外表所表現出的那麼消極,不論是爭取對方的好感,或是誘使對方大意出錯,都十分有效。怕隻怕連自己也會屈服於“讓步”所流露出的脆弱、卑屈之下,或為真正的“妻管嚴”。如果能克服這一層心理障礙,“讓步”其實也是一種很有效的說服溝通。
擅長領導女性下屬的土司,都盡量避免采用那種理論性的高談闊論,因為過分理性的論調難以使人讓步;反之,若是感情上的接受,隻要說一句“我讚成你的想法”,就足以勝過千言萬語了。
“實在抱歉!”人們最愛用這句話做開頭語,其實,內心可能一點也沒有抱歉的感覺。“實在抱歉!能不能讓個座位?”搭車時,有的中年婦人常會以理所當然的口氣,硬要坐著的人挪出足以容納一個人的位置來。
類似的言詞還有“實在不好意思……”。
明知要求不合理,還是得厚著臉皮前來求助:“實在抱歉,不好意思……”。
當你不想讓步的時候,也可以套用這句話:“目前情況實在不容許讓步,下一次我再讓步好了,這一次是否能先請你讓步呢?”
光是“抱歉”、“不好意思”的字眼就涵蓋了許多意思。因此,一開頭就說“實在抱歉”,經常會遭到對方封殺出局。女性對事物多半采取“短視”的看法,類似這種會使女性吃虧的開頭語還是少用為妙。女性不想吃虧的心理遠超過男性所能想像的程度,如果要求女性先行讓步,並允諾下一次由自己先讓步作為回報,這種說服溝通技巧實在不高明。
當女性一聽到“實在抱歉”這類話時,通常會立即產生警戒心;即使上司在交代工作時也說了如此客套的話。女性心裏還是隱約有“自己又吃虧了”的感覺。
與其讓這麼俗的客套話使人產生誤解,倒不如直截了當地去說“幫我做一下”更容易產生效果,雖然帶有強迫的意味兒,但是,反而可使對方易於接受而產生自我安慰的想法:“既然強迫我,這一次就算特別優待你吧!”
有些男性從不曾想過“讓步”,經常隻是嘴巴上說說“抱歉”,事後也從不會想到做任何的補償。這種占小便宜的伎倆,讓女性也讓很多男性實在瞧不起,讓人覺得他“下賤”。
積極主動地讓步
女性喜歡殺價也是基於相同心理——隻要能讓對方先服輸、讓步,不管能殺到什麼價格,內心都會覺得很滿足。以前的女性恪守“三從四德”,無法勝過丈夫、無法勝過公婆、無法勝過丈夫的兄弟、也無法勝過自己的孩子——在家裏永遠必須向每個人低頭,永遠必須一再地讓步。但是,在女性內心的深處卻始終隱藏著一股“爭勝”的欲望。而這份欲望隻能從“討價還價”的行為中獲得滿足一對方肯讓步就代表對方認輸了,這種勝利的滋味對女性而言得來不易,自然會使她們高興了。
小孩子也有同樣的心理,所以當小孩子和自己的父親玩遊戲時,如果屢戰屢輸的話,往往會放聲大哭起來。明明知道自己不可能贏老是輸,心裏還是會覺得不情願。如果做父親的故意“放水”,小孩子一定會開心得像中大獎似地大吼大叫。不過小孩子的“獲勝意識”和大人不同,他們並不是真的想“獲勝”,而是希望對方“讓步”。在這一點上,小孩子的心理和女性是一樣的。
所以女性的討價還價,目的不在於結果,而是在於能否獲得對方的“讓步”,因此,即使對方隻肯便宜10元錢,她們還是覺得很高興。這情況就像買了價值530元的東西,遞給對方一張千元大鈔,對方爽快地找還500塊錢。
“30塊就免了!”
“那怎麼好意思!謝謝了!”
像這樣的區區之數,男性根本不會看在眼裏,但是換成女性,多少會暗暗期待對方能去掉尾數,眼見期待果然成真了,不由得產生勝利的感覺。對女性來說,“打折”、“殺價”是少數自己可以獲勝的場麵。
現在的百貨公司打折期間已不再出現往日人潮洶湧的盛況,這並非打折這種促銷活動不吸引入,而是女性可爭取勝利的範圍擴大了,像打折這種小小的“爭勝”場合已不再那麼吸引女性。
尤其是近年來,女性在家中的地位有逐漸超越丈夫、孩子的趨勢,儼然是真正的一家之主。對於女權意識高漲的現代女性來說,單以打折、減價作為促銷手段,已無法像往日那般吸引人,尤其是對年輕的女性更是如此。
“年輕的小姐嘛,一定給你比較便宜的價格!”
“不便宜也無妨!”
年輕女性往往回以這麼一句話。不過你可不能因此被嚇著了,話既然說出口就要兌現,再說算便宜一點,對方隻會高興而絕對不會生氣,日後也一定會有很大的回收。
要說服女性,首先得自己先積極讓步,愈是積極愈能引起對方的好感。
讓對方意想不到
對於職場中的女性,“讓步”的技巧基本上一樣,還是得由男性先行讓步,尤其是男性上司能否先行讓步顯得很重要。
“我明白,我明白,那麼,就照你說的做做看吧!”
“我認輸了!還是你對!”
這麼說的話,聽在女性耳裏一定相當開心。
在對方料想不到的時刻突然讓步,效果更佳。縱然對方很無心要讓步,這個時候,正也是自己讓步的最佳時機。
又好比妻子責罵晚歸的丈夫:“你明明答應我今天要早一點回來!㈨‘可是,突然被老板叫去……”就算事實的確如此,這種應對方式隻會使氣氛愈僵持,最聰明的方式是先設法安撫妻子的情緒,換句話說是先“讓步”。“啊!是我不對,請你不要生氣!”
“風雨”之後再找機會解釋,做妻子的見狀反而會不好意思,覺得自己如此不分青紅皂白實在是過分了些,接著必會產生補償之心。通常當一個人正在氣頭上時,無論你怎麼解釋,對方也不可能冷靜聆聽,你的理由再正當又有什麼用?
此時溝通的技巧就在於“讓對方想都沒想到”。一般人處理事情的方法,原則上是“怎麼來,怎麼去”,但是“讓步”可能符合這個一般性,隻右在超乎對方想像的時刻,做到讓對方吃一驚的境界,讓步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就像有些人在賠罪時往往二話不說、撲通一聲就跪下,也是基於同樣的道理。
選擇有利的位置
每一個人都設有自己的“私人領域”,借此與別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因此,與對方的位置關係也是溝通中必須考慮的因素。
想想看,當我們交換名片時,是不是要雙眼凝視著對方,然後上前一步雙手將名片奉上,這個動作本來的用意在於讓對方明白自己並無惡意,但是如果太靠近對方,還是會使對方產生恐懼的心理。一般人對待陌生人,本來就會保持一定程度的警戒心。
而女性的警戒心比男性更強。稍微保持一點距離才能使女性安心,並且由衷地認為“這個人真不錯”。特別是初次見麵,或彼此還不很熟悉的情況下,在各方麵都應該“保持距離”。
男性一般喜歡前方視線寬廣清朗,如此,他們就能無拘無束地談話。相比之下,女性則喜歡正前方的空間不像男人們要求的那樣大,這主要是因為女性的警戒心雖然比男性強,但她們的心裏更多的是希望男性保護她們。因此,如果是知心朋友,女性可以容許對方緊挨著自己的身子,但如果是陌生人,至少得保持一米左右的距離。相對地,男性不論與對方熟不熟,向來都會保持一定的距離。
這純粹是一種防備“攻擊性”的問題。男性經常有防備遭受攻擊的可能,所以通常不會和人太接近。不過,就算和人保持一段“安全距離”,對男性而言,還是一樣可以彼此溝通。而女性則更多看重與談話人的關係,以確定“安全距離”。
對於關係親近的女性,則最好盡量縮短距離。由於女性希望的正麵空間比較狹窄,再接近她也不會太在意。不過既然她不太在意,溝通時的效果也不會像想像中的那麼明顯,倒是連什麼位置反倒會引起女性的憎惡與好感。
特別是絕對不要讓女性坐在自己的正對麵,除非是公務上正式的討論,或者是基於禮貌上的交談,希望對方以理性的態度來聆聽,否則想要說服女性,讓她們坐在自己的左右兩側效果會比較好。因為這兩個位置往往可以使女性的警戒心適當鬆弛,讓自己處於不設防的狀態。
側麵位置比正麵安全
人與人麵對麵相處時,除了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之外,溝通時所處位置的關係也相當重要。比如,當公司有事故發生需要進行處理,並要給予別人忠告或慰問的時候,對方坐在哪一個位置,產生的結果也大不相同。
在室內,以背對著窗而坐的人比較不易被說服,因為當光線由窗戶照射進來時,首先被背部擋住,造成被說服者的臉恰好逆著光,以致不易看清臉部表情;反而是說服者的臉部麵對著光線,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在這種情勢下,自然說服者會略居下風。
如果室內有長椅,也有單人椅,最好設法讓被說服者坐在長椅上,會比較容易說服。原因是,單人椅給人孤獨之感,容易激起一個人的警戒心。
如果要說服的對象是女性,最好避免麵對麵而坐。麵對麵而坐固然可以看清楚對方的表情,但是,對方一樣也可以很清楚自己臉上的表情。而且和人麵對麵坐著,即使說服者再熱衷於說服工作,如果對方心不在焉,場麵往往會變成像在觀看無聲畫麵—‘樣無趣。假如不得不正麵相對時,至少也該把椅子稍微錯開,以側臉相對比較好。這就像青年男女交往到了一定的階段,讓女孩子坐在左右兩側,對男性絕對有利一樣。
讓自己的位置低於對方的視線
日本作家畑正憲先生在北海道擁有一座私人小動物園,據說,每次一有新的動物送來,他一定先和動物玩鹽一整天。假如送來的是狗,他就會和狗一起在屋外打滾、賽跑;如果是貓的話,就和貓待在房內到處閑逛。
在這一方麵,女性和小孩子、寵物滿相似的,都需要擁有同樣的感情、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時間。換句話說,說服者自己必須和她們共處於同一個層次,‘一般中年男性無法做到的就是“和她們處於同一個層次”。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讓彼此的視線成一直線,但男性在大多數情況下,適當讓自己所處的位置低一些。
居高臨下,視線必須往下看的位置,不適合女性進行交談,這就好比大人摸小孩子的頭,經常會引起小孩子的反感一樣。因為,這種舉止讓小孩子有承受高壓的感覺,或許我們早已忘記了,在孩子的眼中,大人的身軀就像是巨人一般。
同樣是摸頭的動作,如果蹲下來讓自己的視線和孩子的視線平行的話就無妨了,或者是將孩子抱起來也可以;小孩子喜歡坐在大人的肩膀上,就是因為這麼一來自己的位置比大人還高而高興。正如尼采所說的:“女人的心理就是小孩子心理”,想要了解女性,你有必要多多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實際上,道理很簡單,就像我們在餐桌上碰杯一樣,遇到長輩、領導我們總是將自己酒杯的杯口低於對方的杯口。而對女性談話時,如果你能像本書第43頁圖所畫的那樣,女性被尊重的心理就會得到滿足,她自然會傾聽你的談話。
表現謙虛的美德
男性想要獲得女性的好感,絕對不可自以為是。任何人在勸告他人時,絕不會認為自己是不對的。很多時候正是因為出白這種“一片好意”或“我全是好心”,所以口氣、態度自然趨於“強硬”。不過,若以強硬的口氣和態度來對待女性,肯定會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
因此,在女性麵前千萬不要忘記了“謙虛就是美德”。盡管你的內心很自信,也還是得表現出謙虛的態度。你表現得謙虛了,對方就絕對不會來個當頭迎擊,反而是傲慢自大的態度必定馬上遭到封殺。
“我很帥!”
“我太有女人緣了!”
這樣的說辭,很可能當場就引起女性的反感:“哼!像隻蟋蟀!”“你哪有什麼女人緣!”相反的,當女性聽到這些說辭時,常常會想,“這人是不是個傻瓜”,反而會反過來譏諷對方:“可能有這回事,那些女人不是你媽就是你奶奶。”大多數女性都是這麼別扭,看事情喜歡從否定的角度切人。如果說自己有“女人緣”,得到的反應是否定的,就如同你說自己“沒女人緣”時一樣,反應也會是如此的。
男性雖然也會有同樣的心理,不過至少會在瞬間先做一下客觀的評估;女性則從來不做這類客觀的評估,她們要不就是全憑個人主觀,要不就是秉持著否定的論調。這完全是基於前麵再三強調過的防衛性、警戒性的態度,即使想改變也改變不了,因為這是女性天性使然。因此,為了獲得女性肯定的認可,姑且不論真心與否,男性都必須從“謙虛謹慎”做起。愛需要承諾“隻要有愛存在兩人心中,不需要有承諾。”這句話很值得懷疑,因為愛即是承諾。
對於一對情侶而言,承諾是短暫的。對於一對夫妻而言,承諾是終身的。
有人認為承諾是要求伴侶履行的忠貞不貳的信條,就像“戒指”一樣。現代社會已沒人相信“鞭笞身體會帶來靈魂的解脫”,現在也沒有人會天真地用信守忠貞的觀念來維持社會秩序。
但是,作為雙方情感的融合與依賴的承諾,仍然存在於人性中。
有一個大學男生請一個女生與他共譜大學時期的戀曲,然後畢業時各走各的,還美其名曰“同居式的試婚”。這個女生很喜歡這個男生,但她卻回絕了他,雖然她心裏很想答應他。
她告訴他:“我所以拒絕你,是因為你沒有承諾。現在和你共度良宵,倘若我已開始習慣有你,以後感到需要你時,你又不在,我會很痛苦。”
肌膚之親助長了伴侶間的愛意,增加了兩人愛情的樂趣和美感。但想讓兩個人在經過一段熱戀以後還能兩不相幹的分手是錯誤的。
愛到深處,愛情會像一張網圈住男女雙方,讓他們藕斷絲連糾纏在一起。肌膚之親還會造成一種依賴心理。
“隻在乎曾經擁有,不在乎天長地久。”這種做法隻會給人帶來傷感和痛苦。承諾的另一形式,是戀侶能夠讓對方永遠保持其性情中的基本性質,在這種承諾中使對方得到更多的成長。
這種承諾不是剝奪對方“原始”性情,束縛其自由發展的機會。如果你不懂這種承諾的道理,那麼你還沒有真正體會愛情。
承諾是對心靈的真實,是一種要有足夠心理準備的代價。
“圍城”裏的男人和女人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但沒有婚姻的愛情將死無葬身之地。結了婚,戀情的急劇降溫和生活的平淡無奇卻是實實在在的。女人們開始喋喋不休,話題無非是丈夫、孩子、鍋碗瓢盆、醬醋油鹽、毛衣毛線;男人則日甚一日地麻木、平淡、慵懶和萬事不屑,熱戀時的那種羅曼蒂克不知躲到哪裏去了。愛情成了天邊的彩虹,生活變成了一杯白開水,這真讓充滿希冀和幻想的男人女人困惑不已。
人是有靈性的,為了挽回失去的天堂,決不放棄積極的行動。粗略觀察社會,這種行動可以歸納為如下四類:
也是最常見的一類——“熱戰”型
為了給白開水一樣無味的生活增添一點味道,夫妻彼此為敵,小事小吵,大事大吵,無事找事也要吵,吵得不過癮,就大動幹戈,直鬥得五官青腫、口鼻滴血方才罷休。結果,通常男人是提著鞭子的“將軍”,見人則曰:“打出來的老婆揉出來的麵。”
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告訴人們,人(男人和女人)都有一種潛在的虐待心理,這種心理一旦找到合適的土壤就會迅速發芽壯大起來。
“熱戰”無疑為這種心理滋生提供了條件。男女互鬥,起初或許隻是為了爭個你高我低,結果卻變成了一日不罵三日不打就心裏難受的虐待狂。因此,靠“熱戰”為蒼白的婚姻生活增色添彩實不可取。
最無奈的一種辦法——離婚
人人都有追求愛的權利,但按恩格斯的說法,愛的基石是互愛。愛情這玩意兒很奇怪,愛著愛著,或一方或雙方就失去了愛。因愛而結婚是合法的,因不愛而離婚也是合法的,但離婚卻是一條沒有出路的出路,不把婚姻當兒戲的人絕不輕易地動這個念頭。拋開功利不說,想想看,一對戀人從相識到戀愛到結婚,那願望、那思念、那決心是何等的勢不可擋!那段甜美的歲月上帝可以作證,男人和女人的熱情乃至生命都熔鑄在了一起,若舉刀來砍斷感情也就是砍斷生命。所謂瀟灑地合又瀟灑地離,絕不可能有多少真感情。
心理學研究了這樣一種現象:一般人對完成的動作極易忘懷,而對中斷的未完成的動作,往往記憶猶新。這種現象被稱為“柴可尼效應”。
這種效應於人類感情中普遍發生作用的當屬初戀。初戀因其猛烈、幼稚,精神和肉體一起燃燒,因此,初戀成功者,大都有“白頭到老”的決心。如果失去了這種決心,雙方必定是輸光的賭徒,或消極沉默失去生活的勇氣,或遊戲人間玩弄感情。前一段時間的離婚潮和現在又抬頭的複婚潮說明了什麼?慎勿離婚!
最新潮的一類——找情人
人類的文明進步使人類進入一夫一妻製,同時又被這種製度所束縛。為了擺脫這種苦惱,有人開始嚐試一種兩全齊美的方式,即在婚姻之外找一個或若幹個情人。但這樣就能找回失去的愛情嗎?人心無底,滿天星星摘了一顆又一顆,既要這人的鼻子,又要那人的大腿,再取這位知識分子的學識,還要那位大款的銀子……就這樣,雙腿不著地,永遠也找不到一張安樂的椅子。
心理學家卡爾·保羅曾說:“當我漫步海濱觀賞落日的餘暉時,我不會高叫‘請在這邊多變幻出一些橘黃色!’或‘可以在背後少些紫色嗎?’不,我喜歡那總是變幻莫測的晚霞本身。”
對於我們所愛的人,不也應該如此嗎?用情人來彌補婚姻的蒼白,看似新潮,實則幼稚,結果往往是浮動繚繞。況且,一個情人就是一條繩索,牽著你努力往一邊拉,三個、五個情人便無異於“五花大綁”了。
羅索在其《真與愛》一書中,有一句光芒四射的箴言:“改變人們的欲望可獲得自由。”
最理想的一種——創新
婚姻的穩定與其說是取決於愛情,不如說是取決於日常生活小事的協調。現代社會中,一對陌生的異性能夠棲息在同一房簷下,絕不可能因恨而結緣。但為什麼會出現情斷義絕的悲劇呢?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夫妻雙方缺乏協調的常識。
愛情是一種感受,婚姻則是一種模式。要在一種模式裏體現出感受,就必須學會關心。
周國平在《愛情鹹鹽》一文中寫道:“愛一個人就是關心一個人、心疼一個人。愛得深了,潛在的父性或母性必然會參加進來。隻是迷戀,並不心疼,這樣的愛還隻停留在感官上,沒有深入到心窩裏,往往不能持久。”
“凡正常人,都兼有疼人和被人疼兩種需要。在相愛者之間,如果這兩種需要不能同時在對方身上獲得滿足,便潛伏著危險,那慣常被疼的一方,最好不要以為你遇到了一個隻想疼人不想被人疼的純粹父親型男人或純粹母親型的女人。在這茫茫人海中,有誰不是想要人疼的孤兒?”
愛不是空洞的,它的內容實際上就是一種相互之間的責任,並在這種責任心的體現中不斷創新,不斷升華。家庭變成一潭死水無異於走進墳墓,但它的變動不是無休無止的互相折磨,也不是情感的賭博,更不是野草地上的“折花”。它是實實在在的,就像攥在手掌裏的泥土一樣具有原生力。它該像生命一樣呈現出動態,不能停止下來。它必須不斷更新,創造新的欲望、情感和新的生活。
平等是溝通的基礎
想想我們最初尋找配偶的目的。很簡單,隻是為了獲得夫妻的權利,實現夫妻的意義,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夫婦從家庭中得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
當我們把這一切都完成之後,往往就背叛了初衷。
本是相愛才情願結為夫妻的,但做了夫妻之後便要審視愛,懷疑愛,掂量愛。
要求夫妻是戀人,不論婚前婚後都保持戀人的熱烈。漫長歲月,滄桑人世,朝夕相伴,也要求彼此新美如畫,依依不舍。
要求夫妻是朋友。有著朋友的情分,朋友的胸懷,彼此互幫互勉,友誼天長地久。
要求夫妻是知己,心有靈犀一點通。你讀懂我,我讀懂你,舉手投足都心心相印,高山流水長相知。
其實夫妻就是夫妻,隻要履行夫妻的責任、義務,你做好夫,我做好妻,在夫妻的意義上彼此無愧,就應該滿足了。
問題是我們常把過多的負擔加在夫妻關係上,使得夫妻關係沉重而疲憊不堪。
我們常犯的錯誤是,夫妻間本來在家裏才顯示意義,但我們花費了很多精力以夫妻的角色討論研究一些家庭以外的問題。
以領導的身份批評、指責配偶能力太差、水平不高、學問浮淺……提出近期目標,勒令限期完成。
以老師的身份教授知識,誨人不倦,要求配偶謙虛好學,不恥下問,還講究師道尊嚴。
以家長的身份教育對方,苦口婆心,諄諄善誘,軟硬兼施,既要立規矩,又要搞控製,還要求配偶由被動變主動,形成習慣,自覺做個乖孩子。
以救世主的身份施恩圖報,盛氣淩人,要求配偶承恩不忘,甘居下風。
以乘涼者的身份要求大樹枝繁葉茂,樹冠蓬勃,樹幹堅定,風來雨來享受太平。
這樣,紛爭太多,自然削弱和睦。
想一想我們的處境,宇宙博大,滄海橫流,我們的家隻是一個洞穴,鑽進洞穴的夫妻猶如兩隻勤奮的鼠。我們渺小而機靈,為生存不敢懈怠,一點一滴地營造幸福,延續後代。忙碌百年也隻是實現兩個字:生存。生存又多麼艱難啊,風雲變幻,禍福難卜。但我們畢竟有個洞,洞裏有夫妻,夫妻做著屬於夫妻的事情。
如果我們把自己看得渺小,以渺小的心理解對方的平庸,寬容而充滿愛心,讓他(她)以獨立的人格完成自己的人生。那我們還有什麼紛爭呢?
有時,我們的摩擦僅僅是一個想不通。
我們雖然渺小,也是一顆宇宙間閃過的流星。我們人生一場,有自己的抱負和社會責任,從這一意義上,我們是偉大的。人生如夢,我們還必須隻爭朝夕,這時,我們應該從自己的洞穴竄出來,夫妻不再是渺小的鼠,而應該是強悍的虎,雄風抖擻,去拚搏,去幹出一點事情。或許我們受傷了,便又變成鼠,縮進我們的洞,我們的配偶會撫慰我們。或許我們雄踞山頭,威震八方,但我們還要變隻鼠,鑽進我們的洞,那裏有夫妻的溫馨在召喚、在迎候。
夫妻不必在洞中以鼠的狀態追究和討論那些屬於虎的事情,在外麵強虎也罷,弱虎也罷,洞裏是施展不開的,待到出了洞,盡可八仙過海,各顯其台旨。
家庭中,夫妻盡可能避免以下這些情況:
(1)為對方設計未來,批評對方事業的成敗得失。
(2)評論對方的親朋好友,監視對方的行蹤去向,探聽對方的計劃方針。
(3)在對方沒提出請求的情況下,為對方的工作、事業奔波忙碌。
(4)強求對方將收入交由自己管理,懷疑對方隱瞞收入。
(5)討論彼此職務高低,成就如何,能力大小,收獲多少。
夫妻最好以平等的身份,在相互愛慕的氣氛中共建幸福家庭。當然,家庭以外的話題不可拒絕回避,隻要遵循上述原則,充分尊重對方,做到輕鬆舒暢,將會更顯和睦氣氛。
丈夫沉默寡言怎麼辦
某電台的心理熱線中,一位苦惱的女士這樣向主持人訴說:“我的丈夫確實不錯,為人善良,一表人才,工作認真,煙酒不沾,人家都說我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人。可我還真有一點後悔,怎麼就會找了這樣一個人。我們從戀人變成夫妻,他的話也就越來越少了,兩人在一起時,總是我的嘴巴說個不停,他難得說上一句。親熱時,他把我抱得緊緊的,可照樣一言不發,我讓他說點什麼,他竟說:‘叫我講什麼呢?’寂寞的時候,我真羨慕吵吵鬧鬧的夫
妻,我也試著找碴兒激他吵架,可他還是一聲不響,真是找到一根木頭做丈夫了。”
也許有人會說男人閑話還是少一點好,天天嘮嘮叨叨的像啥;也可能有人認為,男人就是這種樣子,戀愛時說不盡的甜言蜜語,妻子一到手就安心得連話也不願多講了。
電台的主持人認為有必要先探討一下男子為何會沉默寡言。
男女相比,女性的感情色彩較重,芝麻大的事兒在心中也放不下,總想吐露出來,還喜歡發表生活中的各種感受。而男性感情深沉,對事物的觀察也比較“粗心”,喜歡用自己的行為而不是表述來體現個人的力量與價值。就此而言,有些男性將某種情境裏的獨處當成一種休息,甚至是一種享受,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孤獨的需要”。另外,男性又是“冷酷”的,在工作中,男性往往重擔在肩,對雞毛蒜皮的事很少放在心上,也很少注意理解女性的感情需求。男性中不少人工作壓力越重,越容易將家庭當成求得平靜、舒適的“安樂窩”,深沉執著過了頭,就變得沉默寡言。
這種沉默對丈夫是享受,對妻子卻成了折磨。那麼如何扭轉這種局麵呢?該主持人建議這類女士不如這樣做。
別整日埋怨丈夫
生活頗為奇怪,丈夫喜歡在外麵控製指揮別人,妻子則喜歡在家中控製指揮丈夫。有的妻子見丈夫一回到家,不是甜甜蜜蜜地說幾句寬慰的話,而是把準備了一天的牢騷不滿像連珠炮似的倒出來,使丈夫一進家門就進入灰色的情緒環境中。而對妻子每天沒完沒了的抱怨,丈夫慢慢學會了用少說話來求得安靜,甚至可能“移情別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