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統一的意*
「剛寫完。」
「感覺挺快的,那你電視劇還繼續寫不?以後有空幫叔叔我也寫幾個劇本,我們這麼熟你怎麼可以不讓我拍一次你的電影?」徐長明抱怨道。
「電視劇當然還要繼續,不過以後會換種模式。徐叔叔,以後有的是機會,您著急什麼?」鄭美嘉無奈道。
「以後說不定你的劇本都得漲價了呢。」徐長明嘀咕著。他還是挺看好美嘉的電影圈之路的,故事好,加上個好導演,高人氣演技派演員,片子怎麼都不會遜色到哪裡去。就是媒體知道,肯定又有些人要喝倒彩,電影圈內可能也會有些人不歡迎一個新人突然進入,如果還是一部片子爆紅的話。
美嘉微微一笑,怎麼都覺得徐長明對她很樂觀呢,不過她的確是隻許成功不許失敗,所以,也不報著失敗的念頭,基於對市場的正常估量,結果應該不會太壞。
現在差不多都定下了,演員的話,主演定的是金秋佳和呂回,其他配角若幹。資金她手裡應該夠,但服裝贊助廣告贊助之類的,還是可以從外麵摳點錢回來,這個就要交給下麵的人去聯係。
鄭美嘉將拍攝電影的消息告訴了出演角色的主要演員,把金秋佳他們興奮地,這麼快就能出演電影,實在是種意外。工作室開辦也就兩年的時間,他們進工作室的時間也不長,兩年之間能竄地這麼快,也隻能說,娛樂圈真是無常。能得到好的機會好運氣,就能免去長時間的無助蟄伏,一飛沖天,和其他一些依舊在圈中默默等等機會的演員來說,他們已經幸福太多了。
但電影隻是鄭美嘉所有計劃中的一個,現在,還有一個計劃等待著她的執行。
要在一個圈子裡好好地生存下去,任何人任何公司都不能孤立存在的,鄭美嘉的工作室和她自己長時間地一枝獨秀並不是什麼好事,為了降低樹大招風的風險以及為整個圈子的健康發展考慮,她構想了一個編劇培養計劃。
其實這個計劃在年初的時候,鄭美嘉就已經有了點想法,但具體施行還需要完善,為此她還和金莉編劇以及林永誠都討論過這個計劃,兩個人都相當支持她,並且表示願意為她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你能有這樣的想法,我很高興。這種事情的確需要你這樣有能力有人脈也有資源的人才能做到。發掘有潛力的新人編劇,為整個圈子源源不斷地輸送少而精的人才,才能真正讓這個圈子不斷地變革。和其他公司頻繁合作也能給你帶來許多『朋友』,如果隻有你一個人得到利益,時間久了別人看著肯定會眼紅,適當地分出一些蛋糕,也是明智的選擇。」金莉編劇這樣說。
林永誠也是此項計劃的參與者之一,畢竟鄭美嘉也不是想把這個計劃做成完全與市場對接的商業化模式,因而林永誠這樣的人才也是需要的,像金莉這樣的老牌編劇,也擁有著許多新人編劇很難得到的經驗。
在大家都奇怪鄭美嘉好像一下子沉寂下去消失不見的時候,其實她是在準備著兩件大事,電影拍攝的消息即將浮出水麵讓觀眾媒體們知曉,而編劇培養計劃,已經從工作室給各個娛樂公司發去了相關文件,詳細闡述了此次合作計劃。另外還有一些廣告刊登在了相關的雜誌論壇以及學校,包括工作室和鄭美嘉的官方微博上。
這次編劇招募是試點,所以篩選下來不會太多,最多兩三個,如果非常優秀的有很多,那就會酌情增加名額。
鄭美嘉這個計劃的基本構想是,招募一些有潛力的編劇,簽約至少三年,這期間作品全部由工作室代理,三年之後,合約可以續約到最多五年,然後你就可以離開工作室自由創作,而在工作室的這段期間,你已經積累了無數的創作經驗和人脈,有了可以拿出手的作品。
其實是讓編劇直接與市場對接進行實踐創作,前期是命題式,後期進行單獨創作,鄭美嘉他們會幫助他們修改和提出意見,另外還有一些授課,鄭美嘉、林永誠、包括金莉一眾關係好的老牌編劇都會參加,每個人授課的側重點不同,也讓一些編劇跳過最容易被剝奪署名這個階段。攝影團隊、演員這方麵都由美嘉的工作室和其他合作的娛樂公司提供,但她也會讓編劇跟緊劇組拍攝,多了解一點總沒有壞處。
這個計劃的風險其實有些大,所以她一定要挑出真正有潛力的編劇全力培養,第一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