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說,輕易別惹女人,尤其是像武則天這樣的女人。

廢後的心思一起,想壓已經壓不住了。

李治仔細想了一下,目前朝堂之上,一切都是舅舅長孫無忌說了算,廢立皇後這麼大的事情,一定要取得他的同意,如果他這一關過不去,那麼廢後的難度一定非常大。

永徽五年年底,李治與武則天一起到長孫無忌家裏串了一個門。古代皇帝不是隨便串門的,到誰家串門,那是給誰家長臉。

李治與武則天的突然來訪讓長孫無忌有些詫異,不過瞬間就明白了來者不善,此次禦駕親臨,一定有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皇帝衝後麵一揮手,滿滿十車金銀財寶、綾羅綢緞運進了長孫無忌的院落裏,長孫無忌一看,皇帝這是在給自己送禮呢,是想讓自己支持他的“廢後”主張。

長孫無忌沒有言語,隻是恭敬地將皇帝和昭儀讓進了自己的家中。

宴席上,李治和武則天興致很高,一起營造出其樂融融的場麵,李治更是當起了送官童子,即席封長孫無忌小妾生的三個兒子為朝散大夫,從五品,相當於副廳局級。

禮送到這個份上,該差不多了。

李治趁熱打鐵,似是無意,提起了皇後無子的話頭。按照慣例,長孫無忌應該順著這個話頭往下說,畢竟皇帝起了頭。

然而這一次,長孫無忌沒有接茬,他裝作沒聽見,自顧自地起了另外一個話頭,愣是讓李治“廢後”的話題如同一個石子扔進大海,卻沒有激起一點浪花。

聰明人過招講究點到為止,到這時李治已經知道長孫無忌的態度,他知道他這個舅舅,倔強起來十頭牛都拉不回,再囉唆下去也毫無意義,索性草草收場,與武則天一起悻悻離去。

在這之後,對於長孫無忌的遊說還沒有結束,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也親自上陣,先後幾次前往長孫無忌的家中尋求支持,然而還是被長孫無忌拒絕了:皇帝的麵子都不給,皇帝的歪把丈母娘同樣沒有麵子給。

不過,皇帝想立武則天為皇後的消息由此傳播開來,朝廷上下議論紛紛,這時有人看到了這裏麵的商機,於是緊緊地盯住了這次商機,期待利用這次商機給自己的仕途來一次提升。

盯住商機的人確實不少,許敬宗就是其中的一個。

說起這個許敬宗,其實也是老資格了,宇文化及在江都兵變時,他就是隋朝的一個小官,不過江都兵變時,他的表現一塌糊塗。

宇文化及征召許敬宗的父親許善心,許善心沒有理睬,最終許善心被失去耐性的宇文化及殺害。殺許善心時,宇文化及本來還準備連許敬宗一起殺了,然而架不住許敬宗跪在地上拚命求饒,宇文化及心一軟,便放過了許敬宗。

這件囧事一直困擾了許敬宗很多年,同朝為官的封德彝經常拿這件囧事戲弄許敬宗:人家虞世南能大義凜然地懇求替哥哥虞世基死,而你許敬宗眼睜睜看著老爹被殺,卻隻顧自己求饒,什麼人品!

封德彝的話,讓許敬宗很多年抬不起頭。

許敬宗的人品暫且放在一邊,公平地說,這個人非常有才,李世民旗下有“十八學士”,許敬宗名列其中。

現在“廢立皇後”讓許敬宗看到了機會,他決定押一回寶,把寶押在武則天身上,如果武則天得立皇後,那自己不就是奇功一件嗎?

由此,衛尉卿許敬宗自動加入遊說長孫無忌的行列,沒想到居然受到長孫無忌的嚴厲斥責,碰了一鼻子灰的許敬宗悻悻而去,卻在心中種下了對長孫無忌的詛咒。

長孫無忌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始終被自己看不起、動輒斥責得麵紅耳赤的人,竟是日後對自己痛下殺手的人。

暗戰還在繼續,戰爭的主導權已經完全落入武則天的手中,而王皇後隻能被動防禦。麵對武則天的咄咄逼人,她已沒有還手之力。

永徽六年六月,武則天出招,指控王皇後與母親柳氏使用巫術妖法,行為不端。對於皇室而言,最怕的就是巫術妖法,西漢時漢武帝劉徹為了追查皇宮內外的巫術妖法曾經處死過幾萬人,因為巫術妖法是皇室最忌諱的。

現在,武則天將“使用巫術妖法”的鐵帽子扣到了王皇後頭上,王皇後即便想摘,也有心無力了。因為她知道,皇帝已經完全倒向了武則天一邊,武則天無論說什麼,皇帝都認為是對的。

伴隨著武則天的指控,王皇後的境遇越來越差,更可怕的是,她已經失去了所有的外援。王皇後的母親柳氏因為武則天的指控,被永遠禁止入宮,她的舅舅柳奭因為武則天的指控,從中書令自動辭職改任吏部尚書,又從吏部尚書一下子被貶成了遂州州長,並在上任的路上再次被貶,從遂州又貶到了榮州。

外援已經剪除,後宮之中的王皇後隻是一個孤立無援的小女人,皇帝已經站到了武則天一邊,頂著皇後空頭銜的王皇後便成為跌入水中的駱駝,隻要再加上最後一根稻草,她就將陷入萬劫不複的萬丈深淵。

悲劇即將發生,隻是時間的早晚。

與此同時,朝廷內的分野也在繼續,以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為首的一幹老臣是堅定的反對派,而以許敬宗為首的一撥人則成了擁護派。

原本籍籍無名的中書舍人李義甫便在此時混進了擁護派的行列中,從此在唐朝的史冊上留下了自己的昭著臭名。

本來李義甫沒有機會臭名昭著,因為機緣的巧合,他混入了擁護派的行列。

作為長孫無忌最反感的人,李義甫在大唐的前景已經黯淡無光,長孫無忌更是準備把他趕出長安,從中書舍人貶到壁州(今四川省通江縣)做一個小小的司馬。

由長孫無忌起草的詔書已經出台,隻是還沒有下達到門下省,一旦詔書下達,李義甫就得乖乖地收拾行李前往壁州做一個可有可無的司馬。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李義甫的人脈幫了他的忙。他居然早早知道了詔書的內容,這個時間差為他贏得了喘息的機會。

怎麼辦?如何才能不去壁州那個鬼地方呢?

李義甫找來同為中書舍人的王德儉,向他谘詢避難的方法。

王德儉思索了一番,給李義甫支了一招:現在皇上想立武昭儀為後,如果你能上書力挺武昭儀,管保你不用去壁州那個鬼地方!

哦,隻要支持武昭儀成為皇後就能不去壁州?那太簡單了。

隨後李義甫與王德儉達成協議,由李義甫替王德儉值當天的夜班,就在這個夜班裏連夜寫好奏疏,然後到內宮大門投遞。

奏疏的內容很簡單:廢黜王皇後,擁立武昭儀,請陛下滿足天下百姓的願望。

這封顛倒黑白、厚顏無恥的奏疏能起到什麼效果呢?

龍顏大悅!

接到奏疏的李治隨即召見了李義甫,君臣二人進行了一番熱烈的討論。從李義甫那裏,李治得到了莫大的支持,讓原本內心忐忑不安的他吃下了一顆定心丸,看來事在人為。

接見完畢,李義甫得到了賞賜:珍珠一鬥。

不久,李義甫又得到了賞賜:越級擢升為中書侍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職位居然就這樣得到了,看來這一步棋走對了。

不過,並非所有官員都像李義甫這般沒有立場,托孤重臣褚遂良始終是堅定的反對派。在他看來,廢王皇後,立武昭儀,萬萬不可!

永徽六年九月的一天,褚遂良與長孫無忌等人一起參加朝會。下朝之後,李治示意太尉長孫無忌、中書令褚遂良、司空李、左仆射於誌寧留下來,進入內殿議事。

看看這個陣容,褚遂良知道,皇帝是要討論廢後的事情,讓四位重臣留下,無非是試探重臣的口風。

褚遂良慨然說道:“皇上留下我們,就是為了討論廢後的事情,看樣子皇上主意已決,這時誰要反對,可能就要遭到誅殺。你們幾位,長孫大人是國家重臣,又是皇帝的舅舅,李是國家的功臣,如果你們出頭,皇上盛怒之下將你們誅殺,皇帝就將背上殺舅、殺功臣的罵名,與其這樣,不如由我來出頭吧。反正我出身茅廬,於國家也沒有功勞,就算被誅殺,也無所謂。”

商量完畢,四人一起向內殿走去,在這個節骨眼上,李溜了,借口居然是“有病”。

剩下三人一起進入了內殿,話題果然如褚遂良所料:廢後!

李治衝著舅舅長孫無忌說道:“皇後無子,而武昭儀已經有兩個兒子,朕想廢王皇後,立武昭儀為皇後,卿等意下如何?”

李治說完,眼巴巴地看著舅舅長孫無忌,褚遂良“騰”地站了出來,說道:“皇後出身名門望族,是先帝為陛下娶的。先帝去世時,曾經拉著陛下的手對臣說:‘好兒子和好兒媳就托付給你了。’先帝說這句話時,陛下也在場,如今聲猶在耳,難道陛下忘了嗎?如今陛下想要廢皇後,恕臣不能遵從陛下的意思,因為那樣臣將違背先帝的遺命!”

談話不歡而散,李治心中怏怏,不過他並不著急,他準備第二天繼續努力。

第二天散朝後,李治舊話重提,這一次又是褚遂良站了出來。

“陛下如果真想立新皇後,那麼也請從天下的名門望族中挑選,為什麼非武昭儀不可呢?武昭儀是先帝的才人,侍奉過先帝的,陛下一定要立武昭儀為皇後,天下人會怎麼評價陛下?後世的人將怎麼評價陛下?所以請陛下一定要三思。臣今天冒犯陛下了,罪該誅殺!”

說完,褚遂良將手中的笏板放在台階上,解下了自己的帽巾,向李治叩頭,一直叩出了血。

褚遂良接著說道:“今天臣把笏板還給陛下,懇請陛下準許我告老還鄉!”

尷尬,無邊的尷尬。

褚遂良的硬碰硬讓李治尷尬到了極點,又惱羞到了極點。褚遂良說的都是事實,他比誰都清楚,可你褚遂良不說,也沒人當你是啞巴啊!

這個老家夥!

李治一揮手,拉出去!

一直在偷聽的武則天閃了出來,大聲喝道:“為什麼不殺了他?”

關鍵時刻,長孫無忌護住了褚遂良,正色說道:“褚遂良乃先帝托孤重臣,縱使有罪,也不應該加刑!”

左仆射於誌寧被眼前的一切驚呆了,他沒想到褚遂良與皇帝的衝突會如此激烈,他呆在原地,一言不發。

又一次不歡而散。

隨後侍中韓瑗也加入到反對的行列,理由是武昭儀不配母儀天下,然而李治還是聽不進去,他已經吃了無數個秤砣,他的心已經成了一塊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