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讓貞觀十九年的遠征以失敗收場,也讓李一直耿耿於懷,現在皇帝把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又交到他的手裏,他忙不迭地說,我願意。
隨同李出征的還有郝處俊、郭待封等人,郝處俊擔任副帥,郭待封負責運送糧草。李出征之前,還想把自己的女婿杜懷恭帶上,指望通過這次遠征讓杜懷恭跟著建功立業。
令李沒想到的是,他的安排卻遭到了女婿的拒絕,理由是窮,沒錢買裝備;李連忙派人送去了錢,沒想到杜懷恭又拒絕了,理由是沒有奴仆和戰馬;李連忙又派人送去了奴仆和戰馬,這下杜懷恭無法拒絕了。
杜懷恭跑了,跑進山裏躲了起來,然後跟別人抱怨道:“老頭子不過是想殺了我,以壯軍威。”李哭了,他沒想到自己的女婿居然荒唐到這個程度,讓他建功立業都拒絕,太放蕩不羈了。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帶著少許遺憾,李踏上了遠征高句麗之路,這是他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出戰,也是達到人生巔峰的一戰。
重上戰場,李威風不減當年,他從新城(今遼寧省撫順市北)開始攻擊,一路連克十六個城池,這時他收到了一封信。
信是郭待封寫來的,信的內容是一首詩。
郭待封受命組織運輸,為大軍提供糧草,不過這些糧草都是給前線準備的,並沒有郭待封他們自己的份。郭待封的糧草由另外的機動部隊供應,沒想到機動部隊的運糧船在海上遇險,船隻破碎,糧草無法按期提供給郭待封。
苦等糧草不來的郭待封隻能向李求救,卻又怕被高句麗士兵半路截獲,便寫了那首詩。
李一看,鼻子都快氣歪了,大敵當前,還有心思寫詩,非把他斬了不可。李剛想下令,被旁邊的通事舍人元萬頃給攔住了:“等等,讓我仔細看看。”看了幾遍之後,元萬頃發現,郭待封寫的是一首離合詩,其表現形式跟今天的藏頭詩有異曲同工之妙。
經過元萬頃的詮釋,李明白了,原來郭待封沒米下鍋了。
憑借這次機靈的解讀,元萬頃贏得了李的信任,然而沒過多久,元萬頃出事了。出事的起因是他寫的一篇討高句麗檄文。
檄文中,元萬頃洋洋灑灑,把高句麗罵得體無完膚,不過其中一句引起了淵蓋男建的注意:你們愚蠢至極,竟然不知道防守鴨綠江天險。
髒話罵多了,把實話罵出來了。
淵蓋男建頓時一個機靈,馬上派重兵守住了鴨綠江,然後還幽默地給唐軍回了一封信:“謝謝啊,謹遵您的教誨。”如此一來,李的遠征大軍受到了阻擋,一時無法突破鴨綠江天險,李的鼻子再次氣歪了。
皇帝李治在得到報告之後,鼻子也氣歪了,馬上下了一道詔書,將元萬頃從遼東前線貶往嶺南。
讓你瞎寫。
兩個月後,李攻克了鴨綠江邊的大行城(今遼寧丹東),隨後向高句麗的江防部隊發起了進攻。
鴨綠江防線是高句麗最重要的一道防線,過了這道防線,首都平壤就處於唐軍的刀鋒之下,雙方都意識到這條防線的重要性。
高句麗士兵死守,唐軍猛攻,經過幾輪衝鋒,李終於衝破了高句麗的鴨綠江防線,平壤就在不遠處。
乾封三年(公元668年)八月,李乘勝推進二百餘裏,兵臨平壤城下,此時另一路由契苾何力率領的大軍已經提前抵達,兩軍會師,對平壤形成了合圍之勢。這一圍就是一個多月,城外的李不著急,城內的高句麗國王高藏卻很著急。在高藏看來,反正權柄早就落到了淵蓋蘇文父子手裏,自己這個國王不過是傀儡,既然如此,不如早點向唐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