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管理學者華德士提出: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不隻是企業、產品需要建立品牌,個人也需要在職場中建立個人品牌。個人品牌對於自身事業的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
在達信公司就職的趙勇德才兼備,趙勇就職的公司已多次裁員,但他卻“巋然不動”,因為他不但學曆高,技能好,為人也很好,用老板的話講是“忠誠度高,經久耐用”。像這樣在行業形成個人品牌的人才又何止趙勇一個。齊森原來在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上班,但最近他自己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自己做老板,生意非常紅火,常常門庭若市,原因隻是因為一貫仗義執言的齊森在律師界內外的口碑都相當不錯,“打官司,找齊森”已成為許多人的首選。
個人品牌的最基本特征是“質量保障”,這一點跟產品品牌一樣。它體現在兩方麵:一方麵是個人業務技能上的高質量;另一方麵是人品質量。也就是說既要有才更要有德。
在職場中,擁有最高價值的人,通常是最有能力、對公司貢獻最多的人,而個人品牌正是這種價值的成功包裝與彰顯。所以,為了擁有更多的成功機會,我們必須意識到工作中的個人品牌價值,並且要有意識地提高。
個人品牌價值除了技能之外,還包含其他的特質:個人品牌價值=專業技能+可信任度+誠實+細心+機智+幽默等重要元素,具體而言,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①技能。在個人品牌的塑造中,技能(有市場價值的技術)所占的比重較大,它是個人品牌的載體。人隻有掌握了技能,才能在本行業裏占有一席之地;有了一席之地之後,才能有一個自我發展的空間;有了發展的空間,才能有機會與別人一決高下,個人品牌也就在這相互較量中逐漸突出出來,並獲得被提升或傳播名譽的機會,從而在這相互競爭中走向成熟。
②特色。所謂特色就是能很容易讓人記住。這不能簡單地理解為衣著上的與眾不同,它更多地強調人的個性。獨特的個性風格自然更容易吸引注意力,當然也容易進入獵頭公司的視野,現代新興的一些企業,尤其需要一個總是想著標新立異的人來做領導,由他來創造企業的品牌效應。
③口碑。在任何崗位、幹任何職業,都要樹立良好的口碑。不論成功與失敗,都不能給人留下一種壞印象。要留下一種好名聲,時刻注意自己在行業的影響,注重表現自己的做事能力與處世能力。
同時還要注意通過各種途徑“傳播”自己的美譽,或通過朋友聊天、或通過媒體曝光、或通過公司及行業演講等方式,讓自己的名字在行業內耳熟能詳,提高知名度。
如何建立個人品牌
建立“個人品牌”對於自我價值的實現尤為重要,其成功的概率也遠遠大於那些缺少“個人品牌”的人。然而,個人品牌不是與生俱來的,它的形成是一個慢慢培養和積累的過程。簡單地說,個人品牌的建立就是給自己一個獨特的定位,讓自己的特質從人群中凸顯出來。個人品牌的重要性之所以日益凸顯,是因為職場已經發生改變,個性的年代需要你的個性。雇主也會因為你表現出來的價值而雇用你。
一般來講,個人品牌的建立主要分為下麵幾個步驟:
(1)確定方向
為了給自己個人品牌一個準確的定位,你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你想要成為什麼?你的工作有價值嗎?你有價值嗎?個性不同,每個人的品牌定位就不同,所以定位的關鍵就是要找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特點:別人認為你最大的長處是什麼?最值得人注意的個人特點是什麼?
(2)尋找你的一技之長
樹立個人品牌的前提是你要有一技之長,這一專長形成你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再打造出一個專業形象,你就能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
中國台灣著名的女主播崔慈芬早年從美國學成回到台灣,一開始有電視台邀請做綜藝節目主持人,被她拒絕。直到台灣華視發出早新聞主播的工作邀請,她才欣然前往。她認為,學會拒絕是她職業生涯中的一大進步。1998年,與華視有競爭關係的另一電視台以三倍年薪、長期合同力邀崔慈芬加盟,同樣被她拒絕,原因是她在對自我品牌的設計中,對工作崗位的忠誠是必不可少的,她不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明星化的商品”被人挖來挖去。2000年,崔慈芬當選中國台灣十大優質女性,公眾給她的頭銜是“最有深度的女人”。這恰恰符合了一個新聞主播應有的公眾形象。她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品牌,將自己區別於眾多的主持人。
(3)尋求“斷點”
當你找到個人發展的方向時,不妨仔細看看“前輩”的足跡,這樣你也許會發現有許多人在你之前已在這個行業裏樹立了品牌,跟著前輩的路子走下去,自己必然不占優勢或需要付出更大的辛苦,因此這就需要你尋找你目標中的職業中的“斷點”即發展空間,然後確立目標,並逐個超越。
(4)包裝自己
包裝就是要展現個人品牌的個性。成功的個人品牌包裝像商品的包裝一樣,有吸引力的包裝都有共通之處,那就是信任、耀眼、平易近人。但要注意,過分包裝會適得其反,宣揚也要掌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