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中有不少人,活了幾十年還搞不明白自己業務不精、職位不升、事業不成、薪水不漲的原因所在。其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學曆,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知識,也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而是因為他們太“精明”。為什麼說他們的問題出在太“精明”上呢?症結在於他們始終沒有擺正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位置,始終沒有把自己融入社會中去。他們堅信自己的價值遠遠還沒有表現出來,可又不願意把自己的才幹用在實處。他們覺得如果自己的工作沒有獲得較大的利益,那麼自己所作的努力就白費了。
他們善於隱藏自己的想法,等別人做出來之後,才私底下抱怨別人的想法自己早已想到;他們善於把自己的話說一半,而大部分有價值的話寧願爛在肚子裏也不願說出來;他們不願意、惹麻煩,更不會做一點“虧本生意”,總盼望著一鳴驚人的時機出現。
和他們聊天,會發現他們大概有幾種典型的症狀:首先是喜歡抱怨,喜歡將自己的遭遇類比為古人的懷才不遇,認為“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其次是不會有太好的人緣。因為他見不得別人做出業績,即使別人實實在在做出了業績,他也會覺得別人的成就沒什麼了不起,換了是他做得會更完美。另外還會有黛玉之自憐,怨自己一無人,二無關係,命運又不好,實在是造化弄人。狀態好一點的,會點阿Q的精神勝利法,說自己天生就是個淡泊名利的人,不願受世俗紛擾。
其實,他們的真實想法遠不是如此。他們也想展現才華,也想大展宏圖,隻是他們覺得問題是別人不關注他,大事業都被小人物占去,而朗朗大地竟容不下他們的點點空間。於是,他們生活在人生和事業的苦悶中。看起來理由冠冕堂皇、無懈可擊,實則是自設牢籠、自縛手腳,原本該燦爛開放的花朵卻自己不願意開放,白白地把大好青春耗費掉了。
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是否應該審問一下自己,為什麼要把自己的思想禁錮在腦海裏,是覺得你身邊的人沒資格分享嗎?還是覺得自己高山流水、曲高和寡?要知道思想的魅力在於發散、在於傳播。如果沒有分享,那麼再好的思想也沒什麼用!
不要再沉悶於人生的“悶騷”當中了,要做一個積極而又熱愛生活的人。記住,不要把自己看得過高、過重,放下姿態,你會跳得更高。
隻埋頭苦幹不一定有好成效
過去我們常以“老黃牛精神”激勵員工,讓人人都做埋頭苦幹的“老黃牛”。但是,在新時代知識經濟的環境下,僅僅有埋頭苦幹的精神已經不夠了,要學做老母雞,剛下了蛋就大聲叫出來讓人知道。唯有既懂方法和表現,又肯幹的下屬,才是不會被淘汰和取代的人才。
其實,有誰不希望獲得上司的器重和賞識?有誰不希望獲得發展和晉升呢?大多數的職場“老黃牛”並非不想被上司發現才能,隻是不懂得表現,不喜歡表現。他們默默無聞,埋頭苦幹,主要來源錯誤的認知:隻要我努力,一定能夠得到應有的獎賞。
這種想法有些過於一廂情願了。世上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更何況是職場。事實上,老板並不可能關注到所有的員工情況,雖然你拚了全力,任勞任怨,甚至還加班加點,但如果你不告訴他你所做的,他很可能視而不見。而你的默默工作,也可能給了他人搶奪你工作成果的機會。有些員工平時做事很賣力,是公司裏的“孺子牛”,可是老板似乎也沒有特別重視他,更沒有對他關愛有加。工作的日子久了,很多人會發現乖巧的員工才是真正受老板器重的員工。大家幹的活都差不多,隻是“實幹家”不如“巧幹家”這麼會表現自己罷了。
文員琳琳每天的工作量並不大,大多數的時候她總是閑著。但是一旦老板出現在辦公室裏的時候,她立刻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雙手運作如飛地擺弄著電腦,桌子上攤滿了各式各樣的訂單和報表,電話也接個不停,很多不是找她的電話她也搶先接了過來。她還時不時地當著老板的麵訓斥幾個新來的同事不會做事,隻知道偷懶。琳琳的宗旨就是:讓老板看到,她是最忙、最有用的員工。老板確實也把她當作了這麼樣的人,工作上有什麼事總愛第一個找她商量。碰上這樣的老板,“其他人”們除了生悶氣外,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