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對環保的日益關注,人們越來越重視廢舊物品的重新利用,許多國家也加大了這方麵的立法力度,這些努力提升了物料循環利用的理念——達到資源再生、物料增值和成本節約的目的。在歐洲,1994年紙品的再生量達到了2770萬噸,年增長率大約為7%,紙品回收率占總消費量的43%;玻璃的再生量達到了3700萬噸,年增長率大約為10%,再生率占總消費量的60%(1997年歐洲統計年鑒)。不難發現,在以上重新利用廢舊物品中產生了一種從消費者回到生產商的新型物流,這種與供應鏈傳統物流方向相反的物流就是最近受到廣泛關注的所謂的“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
逆向物流是物流領域的新視野,其實質是對產品“從生產商到消費者”這一前向物流過程的延伸。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客戶服務理念越來越重要,與此相關的是退貨量的日益增加和退貨處理重要性的上升。因此,逆向物流又成為企業提高客戶服務水平、為二手市場業務贏得更多利潤的戰略武器。許多知名企業,如通用汽車、IBM、3M、西爾斯、強生、雅詩蘭黛等,都通過改善逆向物流係統,獲得了物流成本下降、顧客響應時間縮短、客戶滿意度提高、贏得更大競爭優勢等諸方麵的良好效益。
然而,盡管逆向物流的市場巨大,但我國的大多數企業對這一領域的開發還存在著大量的空白。目前我國逆向物流仍處於起步階段,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備、物流市場需求不旺、國家環保法規不健全、企業環保意識亟待增強等現狀都製約著逆向物流的完善與發展。為了保證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循環經濟模式。在“十一五”規劃中,循環經濟的理念始終貫穿其中,而廢舊物資的回收再利用作為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也引起了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並相繼頒布了《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技術政策》,標誌著我國即將建立廢舊電子電器產品和廢舊汽車的回收處理製度,產品生產商和銷售商將對產品的回收負主要責任。可以預見,在這些領域開展逆向物流將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由多位長期從事物流管理研究、教學和培訓的教師經過分工協作編寫而成。全書共分為9章,第1章主要介紹逆向物流的概念、重要性及相關的理論基礎;第2章對逆向物流管理的戰略與運作模式進行簡要的分析和概括;第3章分析逆向物流的效應;第4章主要介紹逆向物流網絡規劃研究的主要問題以及逆向物流網絡的特征、類別、設計方法等內容;第5章對逆向物流的庫存管理作簡要的介紹;第6章概述逆向供應鏈管理;第7章介紹電子商務環境下逆向物流管理概況;第8章分別介紹電子產品行業、零售業和汽車製造業三個典型行業的逆向物流實踐;第9章分析逆向物流管理的國內外發展趨勢。
黃祖慶編寫了第1、5、9章,魏潔編寫了第3、6、7、8章,王發鴻編寫了第2、4章。全書由黃祖慶統稿。本書係統性、實用性強,體係編排新穎、嚴謹,語言精練,且每章均含有經典案例供閱讀討論。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借鑒和參考了大量的文獻,基本都在書後的參考文獻中列出,但難免存在疏漏,對未能注明出處的文獻資料,在此對其作者深表謝意和歉意!同時,限於作者水平,本書不當之處敬請批評賜教。
編者
2009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