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譚官人報恩雪恥 慕介容招隱埋名(2 / 2)

楚玉退堂,向石公道:“下官昏聵無知,不能覺察,致累大恩人受此虛驚,多有得罪!”石公道:“著非秦鏡高懸,替老夫雪冤洗恥,不惟隕身一旦,亦巨遺臭萬年。待老婦到來,一同拜謝。”院子稟道:“二位夫人到了。”楚玉向藐姑道:“我平賊的功勞,又虧慕先生指引,快來拜謝恩人!”石公對他夫人道:“娘子,我降賊的奇冤,全虧了譚先生昭雪,快來拜謝了恩!”四人俱各拜了四拜。石公道:“老夫素抱忠良之願,忽蒙不軌之名,雖然無愧於心,形跡之間,也覺得可恥。如今所望於知已者,不但保全骸骨,還求洗灌聲名。辨疏一道,曉諭幾通,隻怕都不可少。”楚玉道:“豈但奏聞皇上,曉諭軍民,還有特本奉薦,定要請你出山!”石公道:“快不消如此!我是有泉石膏肓、煙霞錮疾的人,你若叫俺出山,俺何如那時不辭官呢?”楚玉道:“原來高尚之心,這等堅決。既然如此,倒不敢奉強了。”石公道:“老夫是個迂人,不但沒有出山之心,還有幾句招隱的話。雖然逆耳,也要相告一番。凡人處得意之境,就要想到失意之時。譬如戲場上麵,沒有敲不歇的鑼鼓,沒有穿得盡的衣冠!有生旦就有淨醜,有熱鬧就有淒涼。淨醜就是生旦的對頭,淒涼就是熱鬧的結果。仕途上最多淨醜,宦海中易得淒涼。通達事理之人,須在熱鬧場中收鑼罷鼓,不可到淒涼境上掛印辭官。這幾句逆耳之言,不可不記在心上。”楚玉道:“這幾句話,竟是當頭的棒喝,破夢的鍾聲。使下官聞之,不覺通身汗下。先生此番回去,替我在尊居左右構茅屋幾間,下官終此一任,即便解組歸隱,與先生同隱便了。”於是,石公告辭回歸。楚玉苦留不住,二人灑淚而別。

且說楚玉自石公去後,思想仕宦之途,如浮雲之過太虛,何不趁此把拿獲叛逆之事,奏明朝廷,好為歸山。遂以便修本,以便辭官,挈妻子赴嚴陵去了。自去之後,絳仙同文卿來尋女兒,及至衙門見印錫高懸,不知去向。文卿對絳仙道:“楚玉高居駟馬,尚且不戀,其高尚之心,人自不及。況你我乃下賤之輩,豈可同居!”遂索然而回。

再說楚玉在嚴陵時,與石公不時相聚,晝或持竿同釣,夜或清淡不倦,悠悠蕩蕩,以樂天年。後石公納妾生子,楚玉亦得二子。後嗣仍為科甲人物,綿綿延延,榮華不斷。皆以存心忠厚,故有此報也。豈比目魚之細事,益可忽乎哉!

詩曰:

邇來節義頗荒唐,盡把宣淫罪戲場。

思借戲場維節義,係鈴人授解鈴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