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杜鵑山莊聽落花(1 / 1)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在廣元旺蒼的深山裏,一個杜鵑山莊把我與肖燕牢牢地拴在了一起。

肖燕的本姓是蕭,祖上是契丹貴族拔裏氏。

那天晚上,酒後失言,肖燕聲稱自己是蕭燕燕轉世。

“蕭燕燕是誰?”

肖燕又跳了一段奔放的蒙古舞,才無不自豪地說:“蕭燕燕就是蕭綽,就是楊家將唱詞裏說的那個蕭太後。”

“ 是嗎?”

見我麵色驟變,肖燕自知失言,馬上改口說道:“隻是唬你一下,就不行了?你是真傻還是假傻?”

“我想,還是傻點好!”

說話間,我是真怕肖燕投懷送抱,率性把種種暖昧的舉動都落到實處。

“你到過北方的草原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我曾經讀過席慕容的詩,也算略知一二。”

肖燕眨了眨眼睛,隨口就朗誦了一句:“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

那一夜,在餐廳裏麵,我與肖燕都有失態之舉,好在沒有翻車。

借著灑勁上湧,我偏偏倒倒地離開了餐廳,腦子裏卻全是草原風光和蒙古民歌。突然,肖燕在我的身後唱道:“踏過荊棘,苦中找到安靜。踏過荒野,我雙腳是泥濘。滿天星光,我不怕風狂……”

那一夜,我做了一個噩夢:氣溫驟降,冰雪肆虐。草原鐵騎衝進中原,狼奔豕突。

號令風霆迅,天聲動北陬。

長驅渡河洛,直搗向燕幽。

我沒有聽過楊家將的唱詞,隻知道燕雲十六州是中原大地的北疆,不得有失。

提到蕭太後,都會想到她的沙場點兵,讓宋太宗趙光義準備了數載的雍熙北伐草草收場。

燭影斧聲,趙光義弑兄奪位,改年號為太平興國。

太平興國四年,趙光義親率宋軍北伐。在幽州城外,進退失據的宋軍遭遇慘敗。戰局反轉,趙光義負傷而逃,史稱高粱河之敗。 數年後,趙光義得知北麵勁敵年年有災,已經是民心不穩,朝令夕改。 都說遼主尚幼,母後蕭綽恣意專權,寵幸侫臣而亂朝綱。

自作孽,不可活。

想到這句古話,趙光義的心裏湧起一陣狂喜。

遼國興於馬背,也難免會陷入即將亡國的泥坑裏。

雍熙三年,急不可耐的趙光義再一次興兵北伐,以雪前恥。不料,蕭綽還是早有準備。

黑夜,暴雨,混亂,掙紮……

在岐溝關,在拒馬河,漫山遍野的契丹騎兵勢如潮湧,十萬宋軍精銳紛紛落荒而逃,血流漂杵。在陳家穀口,北宋名將楊業奉命掩護四州百姓入關,獨擋遼軍主力,以身殉國。

史書記載:岐溝之蹶,終宋不振。

細品這段曆史,趙光義得國不正,迫切需要建功揚名。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急於求成,不惜孤注一擲。再看蕭綽,可謂命運多舛,心思縝密。居後宮,處險境,都能步步為營,化危為機。主政能知人善任,臨戰能一往無前。

現在,我也吃不準肖燕的套路。

就事論事,我還是有信心讓杜鵑山莊擺脫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