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1 / 3)

人是個教書先生,她跟著十來年也認得些字兒。

原先聽二丫說,陳婆子會認字兒在後廚裏是頭一份兒,當初招進府也是瞅中了這一點,本想是讓她來管後廚的,不料叫張孟家的舀了先。

陳婆子看了幾遍,心中盤算了一會兒,算是有了眉目,收起菜單子開始指畫眾人幹活。

一時廚裏人人得命,磨刀宰魚,剝蔥拍蒜,起灶刷鍋,刀板作響,皆是各得其責,有條不紊。

子箐這會兒跟冬翠一道,蹲在水槽那塊刮魚鱗,二丫嫌這活兒腥氣,說在魚溝村裏就聞夠了,擱這兒再不想沾手了,便脫開身忙活別的去了。

正當大夥兒忙的不可開交之時,老太太身邊的杜鵑來了,陳婆子手腳一涼,忙過去問有什麼吩咐。

杜鵑使著帕子擦了擦汗,說才任少爺請了鳳祥堂的戲班子,等客人一到水榭那邊,到點就開唱。

老爺說怎麼著也得先唱兩出,叫陳婆子趕緊燒上水,多備些茶點送上去

陳婆子聽了拍拍胸口,還以為叫傳菜來了,忙應了一聲,喊著倆丫頭忙活去。

這會兒有戲班子擱前擋一陣子,廚裏大夥兒聽著,也跟著暗鬆了口氣。

七月日頭短半截,等到了掌燈那會兒,前院就來人傳膳了。

陳婆子先叫人把果盤冷盤擺出來,再炒上幾盤熱菜,等著前頭兩道撤下,再擺上去。

傳膳的小廝一一謹記,拎著食盒出去,陳婆子便喊著水槽那塊,把拾掇好的新鮮魚蝦拿來。

子箐幫著兩個婆子把水槽邊的大木盆子端過去,順便留下來忙前忙後,琢磨著偷瞄些手藝。

今兒主菜皆是魚蝦,她家那塊有條河,魚蝦且是多,要是學好了,以後開個飯館子可省事兒不少。

這邊一個丫頭把剝好的蔥蒜也拿了來,好家夥,也是滿滿一大盆子。

柳嬸兒抓起一條河魚擱到案板上改刀,喊著讓子箐把蒜給拍散了,一會兒蒸魚好用。

不得不說,這老太太還挺會吃的,河魚吃的就是個鮮,煎炒悶炸都抵不了上屜蒸的好。

且清蒸也來得輕鬆些,河魚收拾幹淨,碼上蔥薑絲擱鍋裏大火一蒸,出鍋來點兒醬汁,熱油一澆就得了。

子箐把手頭的活兒弄好,再把蔥薑切絲切片碼到盆子裏,回眼兒一瞧,忽的瞅見盆子裏還有幾條草魚沒拾掇好,隻刮鱗去腮,並沒有開膛。

她說著要拿到水槽那兒收拾去,柳嬸兒忙接過手,直說不能開膛,要不孔雀開屏魚就做不成了。

子箐一聽這名兒來的新鮮,忙舀起一條草魚拿了過去,守在邊上直瞅著。

隻見柳嬸兒剁去魚的頭尾,將魚腸啥的掏出來,子箐去舀來一瓢水把魚洗個幹淨,柳嬸兒再將魚切成小塊,肚皮那塊不能弄斷,成個小圈。

隨後柳嬸兒叫子箐把拍好的蒜鋪在盤底兒,將魚塊擺在蒜上,碼成個圈,再將魚頭立著擱到中間。

柳嬸兒瞅了瞅,再喊著個丫頭來,把紅辣椒切了,又指畫著讓子箐把花雕酒、胡椒粉、醬油白糖擱碗裏調勻了,多弄些備著。

她自個兒抓了把蔥薑絲,圈擺在魚身上,再撿著切好的紅辣椒,一塊魚上放一個,且是為了好看,再就淋上醬汁兒端上蒸屜。

子箐瞧著還有幾條,便自告奮勇的幫著她擺弄,且是練練手,柳嬸兒忙活著拾掇魚切塊,便由著她去。

這會兒傳膳的小廝又來了,陳婆子忙把炒好幾道河蝦裝到食盒裏,子箐抽空瞄了一眼兒,有百合拌蝦、蘆筍蝦仁、陳皮河蝦、油悶蝦、鹽焗蝦、翡翠蝦球,總歸能想到的都燒上了。

子箐擺好幾盤魚上了蒸屜,蓋上蓋子,與前頭弄好的幾道蒸魚一塊,加上大火開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