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皇族的顏麵,太後也同意了聖上的決策。

因此,如今大清的史書上,對靜妃的記載也隻得是寥寥幾筆,約莫就是描繪了靜妃貌美秀慧,卻是善妒,與帝不合。帝以無能為由,將其廢為靜妃,遷居側宮,然往後便從典籍上徹底消失。

如今我還記得,靜妃離開那日,一把火將清寧軒燒了個幹淨,農家小院裏,隻留下寒梅的青玉簪子。聖上拾起簪子在燒得幹幹淨淨的清寧軒呆坐了一夜,任誰喚也不聽。

就是皇上最為寵愛的貞嬪亦是喚不回,聖上一個人呆坐著,良久之後才喊我:“吳良輔,你說,朕是不是錯了……”

自打我李代桃僵之後,這是聖上第一回叫我的名字。看著聖上難受,我心中也不好過,但卻不知說些什麼,隻道:“靜貴妃娘娘,她對您是真心的。”

我一直護著靜妃,一來是因清蘿公主的緣故,二來,是因我與她有些交情。靜妃平日裏看來,似乎一派主子的架子,可她卻是最沒有架子的。初入紫禁城那會兒,還與我們這些奴才開玩笑,這些年來,許是受了太多的苦,人也變得寡淡起來,平日裏,也不喜歡與人多言。

“朕是不是……不該同貞嬪一起算計她。”聖上的聲音帶著幾分淒涼,我從來沒見他這樣萎靡失意過。

那一日,聖上從啟祥宮回來,整個人都很不對勁,後來便傳喚了貞嬪,說了些什麼,便與貞嬪一起往永和宮去了。走前還交代我,若是靜妃那裏有人來問,就說他在養心殿裏,不想見任何人。

果然,靜妃身邊的雁歌姑娘來了,我便按著聖上交代的同她說了。她並未起疑心,畢竟,聖上走到哪兒,我便跟到哪兒的,我在養心殿,聖上自然是在裏頭。

我並不知聖上是要作甚,他連我也不信任,帝王,疑心病總是很重。

後來,聖上回來了,他說,靜妃下藥毒害了董鄂皇貴妃,他說,靜妃喜歡的人是子衿,是那個送她白瓷瓶子的人。他將靜妃關進了清寧軒,那個破落院子。

聖上的心情很不好,一直坐在案前,太後派人傳話,大約的意思,是要靜妃的性命。

聖上沒有作答,隻是一直在寫著一個靜字,那是靜妃的小名。

一直到了夜裏,聖上仍未睡,他又開始問我,他是不是錯了,他是不是不該不信任靜妃。我不知說些什麼,他們之間,原本是有信任的,然這些年來,也磨得所剩無幾。

靜妃很聰明,她步步算計,可卻沒想到,聖上會合著旁人一起算計她。

清寧軒著火了,聖上趕去的時候,已經燒得一片狼藉,什麼也沒有,聖上尋了很久,才尋到了一支青玉簪子,那是靜妃的。

聖上一個人坐在那燒得黢黑的焦土裏,坐了一夜,一日之內,最愛的兩個女子都相繼離去,聖上的心裏,必定是難受得很。

我站在聖上身後,一直陪著他,第二日,聖上沒有上朝,許是受得打擊太大,一連五日皆未上朝。

聖上這般一頹廢,便頹廢了好些時日,他追封了董鄂皇貴妃為皇後,孝獻皇後。且讓多名宮女殉葬,全然是皇後的葬禮。

大約,聖上是想做給已不知去向的靜妃看,可他終究是失望了。聖上鬧騰得很是厲害,甚至欲出家為僧,他從來不曾如此胡鬧過,他從來都是最英明的帝王,而今卻因著一名女子而將自己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旁人皆以為他是為了皇貴妃,唯有我心中明白,他是為了靜妃。因靜妃離去,平日裏倚仗著靜妃的安嬪和麗嬪也受了牽連,二人皆貶為福晉,無端端的便遭貶了位分。

翊坤宮的雁歌姑娘,以為靜妃是燒死在了清寧軒,便一頭撞死在翊坤宮的柱子上。她素來是個忠心的人,主子走了,便追隨主子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