瞥著地上的兩個血肉模糊的人,沉聲道:“打發他們去亂葬崗,記住,定要確認他們已死。”
屏風後,董鄂成言靜靜望著孫墨書,嘴角含笑,眼裏卻淨是淚。孫墨書,你不愛我,你隻當我是棋子,那麼,我便徹底毀了你。
踏過滿是泥土的院落,孟古青踏入那破落的小屋裏,這回隻得她一人,連雁歌也不允前來。紫禁城裏,終究是無情的。
桌案前的燭火落下,熊熊烈火蔓延了整個清寧軒,周圍的哭喊聲一片。
吳良輔急急踏入養心殿,朝著殿前的皇帝道:“皇上,不好了!清寧軒著火了!”
皇帝手中的毛筆落地,慌亂的便朝著殿外去,火整整燒了三個時辰,清寧軒本就窄小,隻三個時辰,便化作了灰燼。
福臨倉皇的走到一片狼藉的清寧軒中,大火燒掉連一根針也不剩,也不見屍體,燈籠照著,青玉簪子靜靜的躺在燒得黢黑的焦土上。
皇帝癱坐在地上,不知是哭是笑,隻喃喃著:“你終究……還是逃離了這個金牢籠,你終究還是逃離了……,你要走,我便放你走,這一回,徹底的放你走。”
慈寧宮中,太後靜靜坐著,蒼容之間帶著幾許悲傷:“她走了,便讓她走罷,離開這是非之地,對她,對皇上都是好的。”
順治十七年八月十九,皇貴妃董鄂氏薨,輟朝多日,以宮女多人殉葬,喪禮逾製。二十一日,追封董鄂氏為皇後。
史冊上,皇帝的深情淨給了董鄂氏,曾寵冠後宮的靜妃,卻似乎消失了一般,無人知曉她的去處。
後宮中,又恢複了過往的平靜。四月後,也就是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那一日,順治帝福臨駕崩於養心殿。貞嬪殉葬,追封貞妃。
少年天子波瀾的一生,就此畫上了句點,然廢後博爾濟吉特氏的去處,也無人知曉。
第四卷 番外
番外一 靜妃篇
離開紫禁城之時,我想我是幸福的,不必再為誰難過,不必再那般勾心鬥角,不用再關在那金牢籠裏,我想我會很開心的。可是為什麼,我的心卻是那樣痛。
恍然之間,我已到五台山,有人說他死了,有人說他因著董鄂雲婉的死傷心欲絕之下來了五台山當和尚。
我寧願相信他死了,在愛情裏,我終究是自私的,他是多麼英明的帝王,怎可為了名女子而自暴自棄。可我又希望他是出家了,至少這樣,他還活著。
在我看來,遁入佛門並非什麼自暴自棄,可他是皇帝,他是一國之君,他不一樣,他不可以逃避。我以為我是恨透了他的,他害死了我的父王,害死了子衿哥哥,或許,子衿哥哥是我害死的。
我想恨他,那一回撞上養心殿的金柱子之後,我便想著,從今以後他再不是我的福臨,他隻是高高在上的君王,我……可以恨他。
可我卻沒有辦法恨他,他是我的夫君,他是我的天。
我從來不曾想過,有一日,天會塌下來。我下藥害死了董鄂雲婉,我的一切都敗露了,看著他憤怒的俊容,我的心很疼,似乎都在滴血了。
他同董鄂成言一起試探我,那些時日,他都往永和宮去,我會妒忌,隻是我不再如從前那般掛在臉上。
我愛他,可我也記得,他是皇上,他是大清的帝王,所以,我必須藏著,連帶著過往的記憶一起藏著。但我終究是不能藏住,我心中明白,總有一日是瞞不住的,但我卻沒想到,一切都來得那樣快。
那一日,董鄂成言前來翊坤宮,說董鄂雲婉快死了,我仁慈了,我勸他去看她,到底,她也是一片癡心,可我沒想到,她臨死也合著董鄂成言害了我。